前言
在康熙年间,五位王爷、贝勒身世显赫,然而却突遭康熙帝削去爵位,这是一段令人疑惑的历史之谜。这五位王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权谋、纷争和权力游戏?康熙帝为何下定决心削去他们的爵位,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
这个前言将引领我们走进康熙朝的宫廷,揭示那个充满权谋斗争的时代。究竟是政治斗争、家族恩怨还是其他隐秘的因素导致了这五位王爷的沉沦?康熙帝的决断背后是怎样的复杂考量?
这是一场关于权力、背叛和家族荣辱的宫廷传奇,同时也是一个让人不禁追问历史真相的谜团。跟随我们一同深入这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解开那个被削去爵位的五位王爷身后的故事。
一、五位王爵的身世
简亲王喇布,乃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之曾孙,其祖济尔哈朗曾辅政;顺承郡王勒尔锦,亦努尔哈赤后人,其祖代善、父萨哈廉皆为名将;贝勒察尼是努尔哈赤孙,其父豫亲王多铎;贝勒尚善之祖费扬武亦显赫一时;贝勒洞鄂亦多铎之子。
可以说,五人皆出身名门望族。要说武艺不精,实在说不过去。那么,他们在战场上接连失手的原因,就值得深思。
二、三藩之乱爆发,五王爵统领重兵
1673年冬,吴三桂在云南明确举旗反清。此事触怒康熙,敕命贝勒尼察前往辅佐。察尼在多铎麾下习得艺术,康熙帝对他颇为倚重。次年正月,康熙调拨重兵,举荐喇布、勒尔锦、洞鄂、尚善等四位王爵前往作战。
喇布率领两万大军,出镇湖北;勒尔锦受命为宁南大将军,率三万之众;尚善和洞鄂同为靖寇大将军,各统万人。察尼则在次年升任靖寇大将军,与尚善同守湖广一带。
可以说,康熙对五位王爵颇为倚重,尤其是察尼,更是托付以重任。当时形势严峻,康熙不惜厚爱。谁料,战场上接连失利,几人声名狼藉,此后更是家破人亡。
三、阵前懦弱,屡战屡败
1674年正月,喇布率军抵湖北前线。此后数年,未见捷报。1678年,喇布军在骡子山遭吴军围攻,竟然丢盔弃甲、大溃败逃。康熙闻讯大怒,当即申饬削去爵位。喇布愧对先人,在军中服药自尽。死时衣不遮体,甚是凄惨。
与喇布不同,勒尔锦兵未曾交锋,仅因畏首畏尾而招责。他带兵三万,屯驻湖北之巴东,与敌军仅一水之隔。康熙多次敕谕进击,奈何勒尔锦不思进取,屡次求援。1678年冬,康熙命勒尔锦袭取重庆,遭到推诿。康熙大怒,勒尔锦只得领兵返京。次年爵位为帝所削,家破人亡。
洞鄂和尚善的表现也很难看。洞鄂带兵万人镇守陕西,一蹶不振;尚善屯兵岳州,竟然“八年不战”,被康熙斥为“拥妇女逸乐”。1679年尚善病死军中,康熙追削其贝勒,一度不许子孙承袭。
可以说,面临危难关头,五人均弃责任于不顾,每每退缩畏首畏尾。先人风采不见踪影,令康熙失望愤怒。而今看来,此事远不止因为懦弱,更因体制与将才的脱节。
四、驱使懦敌的体制弊病
诚然,五位王爵在战场上的表现着实差强人意,不符其身份。然而稍加深思,此事定有体制上的因由。
首先,五人多是皇族子弟,从小便可预见功名将至,不必深思如何立业。正因如此,五位王爵少年时代便过于骄矜。进而长大成人后,仍不思进取,反而沉溺声色。直到三藩之乱爆发,五人才匆忙应召,急急上阵,毫无准备。
其次,五人平日里驰骋猎场,纵酒,难有真正指挥作战的经验。面对如火如荼的吴军,心理自然畏首畏尾。康熙一味指望他们发挥先人风骨,实属错误。皇族武将向来只习驰骋田猎,真刀真枪的沙场,鲜有涉足。
最后,五人虽统领重兵,奈何麾下皆是汉人绿营。对八旗子弟而言,如何指挥陌生面孔并不容易。退一万步说,就算五人思虑周全,汉兵亦未必听从调遣。五人实则身陷两难境地,教人同情。
所以说,五位王爵之败,与个人懦弱仅有一线之隔。放诸当时体制,五人实则难辞其咎。若要严惩
康熙未免有迁怒之嫌。当然,追削王爵,亦使后人不敢效仿,收足戒惧之效。种种缘由,令此事遗憾值得玩味。
结语
人言果真难了几位王爵,此言断言太过。放眼三藩大局,清廷猛将屡建奇功,诸如王辅明、张勇等。王爵之过,不过微末一隅。倘若五人稍加努力,亦可立功补过。偏偏几人妄自菲薄,丧失斗志,此为最大败笔。
再者,五位王爵皆骁勇善战之后,若心气充沛,仍可一雪前耻。奈何察尼、洞鄂等人不思自救,任由气血衰弱,魂飞魄散。死于非命,实在可惜。
最后,就算爵位为帝所削,子孙一样可以出人头地。康熙后期,尚善后裔轻车简从拜见圣驾,终得恢复爵禄由后人承袭。足见万事皆备在人为,朝堂变幻,实因一念之间。
所以说,五位王爵之败,固然令人扼腕,但终究怪不得旁人。康熙削爵固然严厉,却也在情理之中。己所不为,后来居上,种种道理,不啻人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