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一条令人气愤的电影热评。
原文如下:
其实我并不想看,我就是想过来说两句。
第一句,当人家都在反思战争的时候,我们在宣扬仇恨!
第二句,真实的历史如何,需要大量的查阅史料,才能明白历史真相!
说的是哪部电影?
《南京照相馆》。
7月19日电影开始点映,口碑就爆了。
文艺作品,众口难调,赞美和批评都能够理解。
可评论的这两句话格外刺目。
电影和全国观众见面后,虽然那条评论现在也偷偷删除了,但有些话实在憋不住。
4个问题——
一问:到底是谁不明白历史的真相?
先简单说下《南京照相馆》讲了什么。
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一群生活在南京的百姓躲进了一家照相馆。
他们有邮差、演员、警察和照相馆老板一家……
为了保命,他们被迫帮助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
这些照片里,很多都是日军滔天罪行的铁证。
如何在恶魔的刺刀下活下来?如何把这些底片藏起来、传出去?
故事由此展开……
电影里出现的场景,我们在历史课本上都见过,比如“百人斩”“血染长江”。
很多照片也都来自史料,一些镜头堪称像素级还原。
当然,电影对血腥画面的展现点到为止,真实的历史只会更加残酷。
以下是几位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实在不忍卒读。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你要问我什么是历史的真相?
这就是。
真相,本就是刺痛的。
如果不直面这种痛,那正中一些人的下怀。
看电影时,对这一点,我有很深的感触。
日本人强迫中国人拍所谓的“中日亲善”的照片,伪造“大东亚共荣”的假象。
所有真实的记录都被打上“不许可”的印戳,但凡有一张照片流出,都会遭到迫害。
这就是战时日本执行的“新闻揭载禁止事项之标准”。
多年以后,《读卖新闻》记者小雨行南在回忆录里写道:
写了不能发表,还肯定会受处分,因此只能专注于‘皇军的英勇善战’。
更别说电影里日本士兵暴力抢夺相机的画面,即便是一些西方友人,在鬼子的枪口下也无法保全新闻素材。
你要问我什么是历史的真相?
这就是。
真相,能被看见太难太难。
如果我们不去正视,本身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南京照相馆》聚焦的不是某一个英雄,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南京城下最真实的百姓。
这群人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血肉之躯,挣扎求生。
但国之将亡,他们终究会站出来,哪怕明知前面有数不尽的黑暗和恐怖。
你要问我什么是历史的真相?
这就是。
这世上,没有什么天生不怕死的英雄。
如果有,那一定是平凡你我的挺身而出。
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亦如是。
二问:到底是谁没有反思战争?
电影里有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极尽讽刺。
一处是,摄影师伊藤秀夫一边在成堆的尸体间喂着失去主人的小狗,一边和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交心,说他们是朋友。
另一处是,伊藤秀夫的上司一边在办公室里练习书法,“仁义礼智信”跃然纸上,两人的对话内容却是如何算计伊藤秀夫口中的“朋友”阿昌,并且要将其置于死地。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说白了就是伪善。
电影有没有夸张?
咱们就说几个现在还在发生的事情。
电影里提到,日本人要搜集被占领地的石头和砖块,建一座“八纮一宇塔”。
八纮一宇意为“天下一家”,但这话从强盗口里说出来,就很讽刺。
后来这座塔还真就建成了,位于宫崎县。
其中有 238 块砖石来自中国,注意了,它们被做成了塔基,而塔身只用宫崎出产的石头。
只能说其心可诛。
日本在战败后迫于国际压力,曾一度将“八纮一宇”4个字与荒御魂像(武人象征)削去。
塔名也改为“和平之塔”,表示反思战争。
可1962年,荒御魂像得到再建。
1965年,“八纮一宇”文字也被重新修复。
再就是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大家都知道里面供奉的是战犯,他们的罪行罄竹难书。
不过你可能没了解过,在靖国神社的展陈中,“南京大屠杀”被说成“南京事件”。
一座供奉战犯的展馆里,反复出现的词,是“骄傲”“感恩”……
更让人愤怒的是,日本国内曾鼓吹“南京大屠杀幻影论”,就是说没有大屠杀这个事。
后来被揭穿真相后,他们又搞出“屠杀少数人论”。
事实是,早在1947年3月10日,《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谷寿夫判决书》中就明确写道:
在谷寿夫部队驻南京之期间内……我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19万余人。
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余万具。
也就是说,30万这个数字可能只是下限。
瞧瞧,到底是谁没有反思战争?
难道说,加害者不反思,让受害者反思?
这才是最混蛋的逻辑。
三问:到底是谁在宣扬仇恨?
电影里有极其惨痛的一幕,只是因为嫌弃婴孩在拍照时吵闹,日本人就将一个稚嫩的生命活生生地摔死。
何其残忍!
我想起另外一幕场景,军国主义下的日本,一群年少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在练习刺刀,少年的脸上显露出莫名的仇恨。
就在2017年,网上还流传过一个视频。
日本某幼儿园,4名儿童举起右手宣誓,誓言竟是:
绝不能让日本输给其他国家,守护钓鱼岛、竹岛(韩国称“独岛”)、北方领土!
那些把日本作为坏蛋对待的中国、韩国要改变这一心态,让他们不要在历史教材上教授谎言!
再联想到当年张纯如在写《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时的经历,不禁毛骨悚然。
她只不过是在告诉世人一个事实,却遭到了日本右翼势力一系列的威胁和报复。
有一次,她收到一封信,里面赫然放着两枚子弹。
类似的恐怖威胁还有很多。
最后,她得了抑郁症,选择了轻生。
如果铭记历史,是在宣扬仇恨。
那么,那些真正带着仇恨的人,会放下仇恨吗?
四问:《南京照相馆》这样题材的电影,你会去看吗?
先说我的答案,会。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该忘记那段历史。
和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在南京,我见过一位导游反复和游客强调:
南京没有‘大屠杀纪念馆’,南京永远不可能去纪念大屠杀这件事,我们纪念的是遇难同胞。
那一刻我有些恍惚,脑子里突然打了个激灵。
去了南京很多次,有一瞬间我竟然没能念出它的全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甚至有好几年,如果不是城市的警报声响起,我都忘记了那一天: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第二个,是央视《一堂好课》中金一南少将的一段演讲:
我们今天有人讲,中国人历史包袱太重了,忘记过去吧,我们向前看。
老记得过去那点事儿,包袱太重了,你背上背个大包袱走不动的。
我说我们能够忘记吗?我们是怎么一忍再忍、一退再退才到这样的地步的?
忘记过去不但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将来可能还要重复。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
我有资格替前辈原谅吗?我有资格替后辈遗忘吗?
答案是否定的。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不要让历史断续在自己手里,正是我们这代人要打的“南京保卫战”!
文章最后,我想和大家说一个切身的观影感受。
那天在影院,正片结束,坐在我后排的一家三口迟迟没有起身,直到银幕黑屏。
孩子突然问:
“没有彩蛋吗?”
父母没有解释,带着孩子默默离场。
我也跟在他们身后,走过那条长长的、灯光有些暗淡的过道。
直到前面光线大亮,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商场的繁华与喧嚣。
那一刻,看电影时强忍着没有落泪的我,心里的一根弦突然崩了。
恰巧那一天,商场对面的体育馆要开演唱会。
商场内外,街头巷尾,热闹非凡。
放眼望去,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满地撒欢的孩子,有甜蜜偎依的情侣……
当然,更多的是兴高采烈的年轻人。
那一瞬间,好像盛世繁华具象化了。
彩蛋?不就在我眼前吗?
终于,我读懂了《南京照相馆》的意义。
它就像一记警钟,时不时地在我们的心头敲一下。
提醒我们: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作者:王耳朵先生。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