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邻居蹭我充电桩,我没闹,直接把功率调大:就让你充个够
186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上海宝山高境镇新能源车主最近遇上了头疼事,自家产权车位旁突然多了个“野桩”,隔壁冯先生私装的充电桩不光挡了车门,充电线还在公共区域乱拉。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500万辆,社区充电桩安装乱象正从个别纠纷演变成普遍矛盾。
张先生坚持维权不仅是为个人权益,更是给全社区划出安全底线。
充电桩安装必须遵守“三区原则”——所有权区、安装区和供电区完全重合才能施工。
冯先生将设备装在公共立柱,电线穿行消防通道,既侵占共有财产又埋下漏电隐患。
物业和供电公司相互踢皮球的态度更值得警惕,去年深圳某小区就因类似情况导致电路过载起火。
要破除“不出事就没人管”的侥幸心理,需要业委会建立充电设施备案制,联合消防部门每月核查。
社区充电矛盾本质是公共空间争夺战。
北京朝阳某小区用电子围栏技术限定充电范围,成都武侯区推行“充电桩责任险”,这些创新举措都值得推广。
比私装更恶劣的是蹭电行为,江苏法院去年判决的案例明确认定,盗用私人充电桩属于盗窃电力资源,严重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现在有些人的边界感确实弱得离谱。
自家产权车位就是私人领地,这和往别人院子里停车有什么区别?
公共区域乱拉电线就像在楼道里堆满自家杂物,出事了全楼遭殃。
物业不作为就该被追责,拿着物业费不办事真当业主是冤大头?
新能源车普及速度太快,配套设施管理明显没跟上节奏。
听说有小区试点共享充电桩分时计价,用价格杠杆调节使用效率。
其实解决问题的钥匙还是在业委会手里,制定好使用公约比打官司管用多了。
邻里间留点体面日后好相见,但触碰法律红线必须硬气维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