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的“光瓶”时刻

曾几何时,白酒的价值属性更多体现在宴请/送礼时候的“面儿”上,而不在于实际的口感和品质。

包装需要体现豪华,价格需要夺人眼球,最好还得加点故事噱头。

然而,时代的洪流不可阻挡,白酒行业发展到2025年这个节骨眼,真正为各家企业以及消费者带来价值的,还真就回归到了本源问题:这款酒性价比如何?好不好喝?上不上头?是勾兑酒吗?

找到上述问题答案的白酒企业,才可能在行业整体下行,“整治违规吃喝”的背景下,收获口碑和业绩。如此一来,单价更低,褪去了华而不实外包装的光瓶酒也就成了各大酒企的“兵家必争”。

白酒行业的“光瓶”时刻

白酒行业的价值战

从打“价格战”变成打“价值战”,这是很多车企在2025年的叙事逻辑。同样,在白酒行业,面对整体的趋势,也到了打价值战的时候了。

这不是对消费升级的某种“逆转”,而是被市场行情逼迫下的不得已而为之。白酒行业价值战并不是车圈那种堆砌“高性能”零部件和高阶功能的不涨价升级,而是在于如何用超高性价比打动当前“更坚挺”的消费圈层,让消费者感受到强烈的使用价值。

从白酒行业最新业绩趋势来看,很难用“好”字形容。

用浙商证券研报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今年第二季度,白酒行业处于“整体回款进度偏慢、库存有所提升、批价表现较弱”的境地。

在“禁酒令”的影响下,政商务白酒消费受到较大影响,其中高端酒、次高端酒受影响最为显著,百元以下的大众价位和次高端价位亦受到一定影响。餐饮行业白酒消费整体受到的影响非常明显。

即便是最近火热的电商“即时零售”线上消费领域,中高端白酒也面临严重停滞压力。

据浙商证券研报,5月中下旬之后,即时零售消费场景中,高端团购、商务场景较高的类型下滑最为明显,约为50%;下滑最为明显的价格带是300-800元,其中500元以上尤其明显,基本不动销。

据《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至6月,不同价格带白酒的市场整体表现分化明显:100-300元、300-500元、100元以下为销量最好的三个价格段位。

倒挂程度前三价格带分别为800-1500元、500-800元、300-500元。

中低端畅销价位带由300-500元进一步向100-300元下沉,500-800元价位带产品生存则最为困难。

白酒行业的“光瓶”时刻

来源:《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飞天茅台、五粮液(普五)、国窖1573等等指标性高端白酒“大单品”频频出现在媒体“跌破多少多少”的报道中,也是符合上述数据的。

给我们的一种感觉是,中高端白酒卖不动了,而真正有着强大需求支撑的白酒价格带,在单瓶价位在300元以下,甚至更低档次的白酒。

有专家预测,2025年光瓶酒的销售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占白酒总销售收入比例将达到18%以上。各家酒企如果错失了光瓶酒赛道,那么将自然地陷入价值陷阱之中,无力对抗其他竞品。

白酒行业的“光瓶”时刻

光瓶酒的特点

巴菲特在分析可口可乐公司商业模式的时候,曾经屡次提及可口可乐产品力方面的巨大优势。总结来说就是,可口可乐的产品特性被股神视为“需求确定且有粘性”——人类每日需摄入水分,而可口可乐通过成瘾性(如咖啡因的作用)和独特消费记忆形成持续的消费需求。

尤其是可口可乐的“品牌护城河”,一部分正是来源于其美妙口感,以及喝下去后的感受通常与“快乐”联系在一起。这些让大众消费者对这种软饮料产生了某种情绪依赖,而不会被那些口感类似、甚至价格更低的竞品所吸引。

白酒和可口可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虽然单价和品牌形象差异巨大,但一定的“成瘾性”和情绪依赖性是两者都能吸引大量“老用户”的重要保证。

倘若白酒公司将自己的产品看做可口可乐来卖,那么光瓶酒就是那种有潜力成为“白酒可口可乐”的赛道。

说实话,光瓶酒真正的战场在单价100元以下,而在这里,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更加直接明了:好喝、好品质、好价格。

就是以高性价比为出发点,以口感和品质作为终极目标,从而建立起深入人心的“品牌护城河”——让人一提起某某大曲、某某酒,就自然而然地和“高性价比”“适合自用或者家庭小聚饮用”联系在一起。

同样,在这个价格档次的白酒中,线上(包括即时零售)的占比会更高;更普遍的使用场景是日常家庭聚会或者自己用餐时候饮用,消费频率也会相较中高端白酒高很多。

所以,要想在光瓶酒上面获得更高市占率,白酒企业也需要构建更符合上述特点的销售渠道。比如下沉到更接地气的餐饮场景(如排挡、烧烤摊位),以及和电商联名或者专供电商平台销售的“电商酒”,就是部分酒企打开“光瓶酒”销路的一种很好起手式。

此外,在品牌建设上,要更加注重差异化的定位,以接地气、连人心的口感和品质为主切入点,而不是用中高端酒以往那些“花花肠子”高大上的故事和广告片作为重点宣发。

当前主流光瓶酒的价位普遍在十几元到100元的区间。消费者在这个价位更重视的是酒精勾兑和纯粮酒的区别、基酒的年份和配比、以及是否有适合更多饮用场景的低度酒或者“鸡尾酒”产品。

上述这些需求其实也是当前白酒消费年轻化所面临的难题。和以往光瓶酒主要面向“中低收入者”“较年长者”不同,当前的主流光瓶酒不但将价格从十几元提到了50元左右,而且目标客户也转变成了“理性消费者”“经济实力后劲足的年轻消费者”,他们对健康、口感和品质的追求,将远超以前的客群。

更年轻客群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能力和热情也高得多。好口碑的光瓶酒,很可能由社交裂变成为爆款话题,正如几十块钱的Labubu,不也是在这个价格带上吗?

反过来说,白酒企业要想糊弄事儿,可真的就索性别出低品质的光瓶酒了。弄得不好,可能会砸了大招牌。

白酒行业的“光瓶”时刻

谁能笑到最后?

光瓶酒不会脱离白酒行业的整体趋势,在存量竞争时代,市场正完全转向“买方市场”,那些真正注重产品品质、渠道效率、服务意识的白酒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同样,在白酒领域正在上演的“强者恒强”——销量正在向少数超大企业集中的趋势。这也很可能会在光瓶酒赛道上演。看看目前市面上销量较好的光瓶酒,不还都是头部那几家白酒企业的产品吗?

真正能够以“光瓶酒”崛起,从名不见经传到异军突起的白酒企业,目前似乎还很难看到什么苗头,不过也不必“刻意强求”。谁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谁就能成功,这已经是当前的主流。撇开虚头巴脑,把酒本身做好的企业,就是最后的赢家。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