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还没过一半,但市场已经开始紧张起来。


接下来几个月,投资者要特别小心——美国通胀风险可能卷土重来,甚至不排除滞涨的可能性。


01

不是只有关税,减税才是更大的变量


最近讨论最多的,是特朗普重返政坛后,可能再度抬高对华关税。这当然会影响进口商品的价格、数量和结构,但这还不是全部。


更重要的是——共和党掌控的国会,正在快速推动一项新的减税法案


一旦这项法案几个月内通过,美国居民将获得更多可支配收入。短期来看,大家手里有更多现金,需求自然上升。供给端却因为关税变得紧张,结果可想而知:


“Too much money chasing too few goods = Inflation.”

(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商品 = 通胀)



这句经典的宏观经济学原理,不需要多高深的理论背景就能理解。


02

鲍威尔的难题:

两大目标短期相悖,他只能选一个


就在这几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如果特朗普政策兑现,美联储将在“控通胀”和“保增长”之间变得更加艰难。


外媒:美关税政策正引发全球性危机


但市场都知道,美联储是不会轻易放弃抗通胀目标的。


回想22年和23年那一波凶猛的加息和缩表(QT),投资者早就领教过鲍威尔的“铁腕风格”。


更棘手的是,如果通胀预期再次升温,美债可能被大量抛售,收益率随之上升,这会给市场带来压力。


有人问,那美联储是不是会再买回美债、压低收益率?


从理论上讲可以,但这会释放流动性,又会反向推动通胀,陷入“自己打自己脸”的局面。


03

财政部长贝森特的提醒:

别动联储的“奶酪”


关于美联储的独立性,最近也有讨论。特朗普不断施压,要求联储制定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威胁要炒掉鲍威尔。


但几天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阿根廷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说:政府没有要干预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动向。


贝森特是特朗普团队中少有的“清醒派”。他很清楚,一旦联储独立性被动摇,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就会受到质疑。也会引起市场更大规模的美债抛售。


外媒:美关税政策正引发全球性危机


没有美元霸权,美国可能会失去一切。


美联储的独立地位,是美国不能碰的“底线”。


04

澳洲怎么办?RBA降息空间被封死?


虽然这些事情发生在美国,但澳洲央行RBA其实也面临压力。


首先,如果美债收益率继续维持高位,澳洲的利率空间就会被压缩。RBA贸然降息,只会拉大与美联储的利差,造成资金外流、澳元贬值。


事实上,澳元兑主要进口国货币已经在贬值通道上了,这意味着——


进口变贵了,输入性通胀正在形成。


另一方面,澳洲就业市场并没有明显恶化,RBA也缺乏“非降息不可”的理由


外媒:美关税政策正引发全球性危机


所以,虽然民众和媒体不关注这些宏观变量,RBA却不得不在意。


写在最后


市场往往只盯着“有没有加息”“会不会降息”,但现在的问题远比这个复杂。


关税是“加成本”,减税是“加需求”,联储是“加约束”,而市场正处于“加不确定”。


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通胀未必走得了,更可能的是,它只是暂时沉寂,等着再卷土重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