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如果一切如愿,在今年国际禁毒日的前一天,未成年戒毒人员小马(化名)就要离开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重返家庭。
在该所,数百名像小马一样的未成年戒毒人员已成功戒除毒瘾并回归家庭。
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李从斌表示,自2014年以来,该所收治强制戒毒的未成年人数量最多时300多人,现在只有10人。在针对该所2017年至2018年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326名未成年戒毒人员回访调查中,戒断成功率超过96%。而在一墙之隔的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目前收治的未成年女性戒毒人员只有1名。
民警和戒毒人员谈心谈话。
别碰毒品!害己害人!
“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打架,上学期间,我总是心不在焉,害怕妈妈又被爸爸打了。”2022年1月,小陈(化名)因家庭问题辍学了。走出校门的小陈混迹在KTV,被朋友们引诱着吸食“K粉”。她说:“吸食过后,昏昏欲睡,烦恼没了。清醒之后,浑身无力,什么东西都吃不下。”
为了谋生,小陈学会了打碟,去缅甸娱乐场所赚钱。在缅甸的日子,她吸食“麻黄素”和“神仙水”。“一年半的时间,我患上肠胃病,觉也睡不着,体重不到80斤,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小陈讲述着那时的身体状况。
后来,小陈在回国途中被抓。今年5月20日,她被送到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
在戒毒所,小陈得到了特别的关爱。她说:“这里的警察有的像姑姑,有的像妈妈,她们对我很好。我争取早日戒除毒瘾。”
前几天,小陈的爸爸打来电话,电话的那头,11岁的弟弟说:“姐姐,你快把毒戒了,出来我给你买好吃的。”讲到这里,小陈有些哽咽。她说:“千万不要碰毒品,好奇心会害死人,希望同龄的在校学生们,能读书就好好读书。”
2020年的一天,13岁的小马(化名)逃学了,不敢回家,就在外面露宿。一天晚上,他遇见几名吸毒人员。“来吸一口,这个东西好吃。吃了就像坐飞机一样,飘飘欲仙。”经不住诱惑的小马就这样沾染上了毒品。
一次,两次,被抓了,放回,又吸食上了。2022年7月12日,小马被送进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他说:“刚进来时,双腿疼痛、呕吐、浑身发冷发热。”
在戒毒所,小马积极配合矫治戒毒,在戒断毒瘾的同时,学习了几套强身健体的拳术,还学会了摩托车修理技术。
“因为表现好,6月25日我就要走了,还有点舍不得这里的警官们。”小马说:“回去以后,找份活赚点钱,开个摩托车修理店。想到爸爸妈妈因自己吸毒而离婚很后悔,希望以后能好好尽孝。”
那颗红色的小药丸,将小杨(化名)带到昏天暗地的日子。
同样是13岁那年,小杨也因为逃学,被朋友诱惑吸食了“红色的小药丸”,俗称“小马”。之后的4年时间里,他的世界被毒品控制了。被送进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时,小杨的肺部出了问题,心率极不正常。
“康复训练1年零2个月,我现在的身体指标正常了。”小杨说,“跟了一些不该跟的朋友,让自己走上吸毒的道路,给家庭造成了灾难,特别害怕爸妈会离婚。”小杨后悔地说:“千万不要碰毒品,害己害人,朋友会远离你,亲戚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
民警带领未成年戒毒人员练太极拳。
别碰毒品!心毒难戒!
“精神上补钙、情感上补爱、文化上补课、谋生上补力。”作为云南省唯一一家男性未成年戒毒人员收治管理的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该所副所长李从斌表示,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管理工作精细化、生活卫生工作人性化、教育工作多元化、习艺劳动社会化对未成年戒毒人员进行矫治康复,最终实现的效果是让孩子安心、让父母放心、让社会关心。
李从斌举例说:“成年人每周有3天吃到肉,未成年人是天天都有肉吃,未成年人干活是半天劳动,半天学习。除此之外,未成年人有独立宿舍,管理上不与成人交叉。”
为帮助未成年戒毒人员恢复身体机能,戒毒所探索出一套“四季运动康复套餐”。该所四大队一级警长张剑波介绍,春季有基础训练的慢跑和气排球,在夏季有传统武术小洪拳和太极拳,在秋季有竞技性的凳子操,在冬季有室内训练的杯子舞。
在该所,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爱国主义、法律法规、传统文化、生活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并通过信件、电话、探访等途径,强化亲情帮教,引导未成年戒毒人员安心戒治,树立彻底戒除毒瘾、回归家庭社会的信心。
2019年,有一名未成年人解戒出所后考入云南大学。
“我们还与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沟通协作,联合各方力量参与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工作中,累计对61名戒毒人员事实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进行了‘一对一’帮扶。”李从斌说,这些未成年人出所以后,所里还要跟踪监管,进行就业等方面的帮扶。
令戒毒所管理警察们欣慰的是,出所未成年人的戒断成功率超过96%。这10年来,警察们会收到就业、创业及结婚的喜报。
尽管对未成年戒毒人员强制戒毒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作为长期在一线的管理警察,张剑波告诫:“千万不要去碰毒品,身体上的毒戒除了,可种在心里的毒难戒,心理上的阴影会伴随很久很久,甚至一辈子。”
以剧普法。
多方发力 共筑禁毒防线
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围绕“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的主题,云南省戒毒管理局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开展体现新时代特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禁毒戒毒宣传教育活动。
云南省戒毒管理局要求充分发挥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机关禁毒防艾教育基地作用,利用好“真实案例”资源库,采取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形式,与教育部门形成合力,参与进学校构筑禁毒教育的机构防线、思想防线、行为防线三条防线中来,广泛传播禁毒戒毒理念。
国家禁毒办专家库成员、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药物滥用研究学会理事、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莫关耀教授说:“面向青少年开展防范药物滥用教育,其本质就是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是安全教育,是科学教育,更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莫关耀表示,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禁毒教育理念、加强禁毒理论研究、重视禁毒师资建设、研发禁毒教育资料、解决禁毒机制体制问题、落实政策法律保障,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质量,保障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持续、健康和稳步发展。
据悉,在“6.26国际禁毒日”活动当天,云南省戒毒管理局将联合云南师范大学开展相关主题宣传日的活动。
莫关耀表示,学校是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减少毒品需求的主渠道,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减低毒品危害的主阵地。二者的紧密合作,必将推动新时期“一体两翼”戒毒新模式的全面创新。
近年来,云南省戒毒管理局与云南省教育厅携手共建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在禁毒教育、禁毒法治建设、禁毒(戒毒)社会工作和禁毒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合作,建立教育帮扶双向联动机制,共建教学科研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打造了学校和强制隔离戒毒所警民合作平台,同时,将毒品预防教育进学校与强制隔离戒毒紧密结合,将减少毒品需求与毒品危害有机结合,在预防青少年滥用麻精药品,防范戒毒人员复吸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了普法宣传和戒毒帮教双发力、双推进、双见效。
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先后与红河学院共建成立了运动戒毒研究基地,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共建成立禁毒警示教育基地,与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共建成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和警校共建示范点,让大学生走进戒毒所进行帮教。同时也为有效指导支持高校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和戒毒场所社会职能延伸拓展了新平台、提供了新路径。
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未成年戒毒人员成瘾经历和成长故事为原型,创作戒毒故事、戒毒漫画等,以云南戒毒公众号为平台,讲述未成年戒毒人员的故事,呼吁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达成了较好的宣传效果。(黄铭、黎亚云 文/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