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嘴唇微微翕动,想说什么却没有力气说出来。叶剑英抓着他的手,又急又悲,凝神注视毛主席痛苦的表情。叶剑英伫立许久,也没有听到毛主席吐出一个字来。”
1976年毛主席病逝前,留给了叶剑英这样一份“无声的遗嘱”。
当时,毛主席已经病入膏肓,叶剑英从他身边走过时,只有张玉凤注意到了毛主席那微微抬起的胳膊:“叶帅,我看主席是想跟您说说话,您去问问看。”
于是,才有了这份“遗嘱”。
提起毛主席的秘书,人们总是会第一时间想起张玉凤。
其实,同为机要秘书的谢静宜也深受毛主席信赖。
谢静宜33岁就当上了北大党委常委;清华党委常委、副书记。
1973年,谢静宜升任北京市委书记,只干了3年就被撤职,晚年却享受干部级待遇。
中央机要局,来了个年轻人
1953年的一次晚会上,周总理指着一位年轻人笑着说:“你是哪个单位的?我怎么没见过你?”
听到对方说“机要局的”,周总理又问:“那边的同志我大多都认识,你是新来的吧?”
面对周总理的问话,这个只有18岁的小姑娘没有丝毫怯场,反而开起了玩笑:“不,我来大半年了,新同志要是不变成老同志,是不准到这儿来的。”
周总理听罢哈哈大笑:“你这个小鬼,好勇敢呐。”
自此,周总理对“天不怕,地不怕”的谢静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谢静宜说的没错,她1935年生人,抗美援朝时才刚考上高中。
恰巧,军委某部在河南商丘招募机要人员,谢静宜报了名并被顺利录取。
从机要学校毕业后,谢静宜就留在了机要局。
谢静宜早就听说周总理平易近人,所以才敢在他面前“放肆”。
见到周总理,谢静宜的愿望就算实现了一半。“贪心”的她,不久后又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听到“谢静宜”这个名字后,反复思量。
“你的名字太麻烦了。‘谢’就写个草书的‘歪把’;‘静’改成‘井’;‘宜’改成‘一’,以后叫‘谢井一’吧。”
毛主席又想了想:“不行,这样不好。以后你就叫‘小谢’。”
说完,毛主席随口念起了李白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1959年开始,“小谢”谢静宜正式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机要秘书。
这一老一少,除了上下级关系,更像是长辈和孩子。
谢静宜经常跟毛主席聊些小时候的趣事,她大大咧咧地说:“我最早根本不知道咱们党,八路军,还是上小学时,老师教的一首国民党诽谤咱们的歌,我才知道了党和八路军。”
毛主席问道:“什么歌?你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谢静宜摸着自己的脸蛋说:“为这事儿,我还挨过四叔的一巴掌呢。”
原来,谢静宜的四叔就是八路军。
那时她年纪小,不懂事,有次四叔回家,就漫不经心的唱了起来。
四叔一听唱词立马就火了,顺手甩了谢静宜一耳光,并教育道:“今后不准你再唱,再唱我就打死你。”
从那之后,谢静宜的确没有再唱过。
只是,她和四叔谁也没有想到,她再次唱起,竟然是在毛主席面前。
最年轻的首都女“一把手”
1973年,周总理找来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德,吩咐道:“就派谢静宜任市委书记处书记,可以经过她向毛主席反映一些情况,传达毛主席的指示。”
不久后,谢静宜就成了北京市委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
在当年召开的“十大”上,谢静宜还当选为中央委员。
在此之前,谢静宜曾一度担任过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清华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从这里不难看出,毛主席、周总理对谢静宜有多信任。
谢静宜和她在空军党委办公室工作的爱人苏延勋,曾立下了不世之功,当真是胆大心细。
谢静宜的心细,还体现在对毛主席的照料上。
通常情况下,毛主席一天只吃两顿饭。
可如果有重要会议或者参加外事活动,毛主席就废寝忘食,一门心思的处理公务。
1959年杭州汪庄,因为次日要接见外宾,毛主席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思考谈话内容。
不论周围的工作人员怎么劝,毛主席就是不出来吃饭。
卫士长李银桥来回踱步,卫士田云毓、封耀松靠在值班桌前皱着眉头。
厨房的李师傅、韩师傅都待不住了,也跑到值班室门口着急地望着卫士长,希望他发话回去给主席做饭。
卫士长也急得团团转,不停地自言自语:“这怎么能行?快一天一夜了,不吃不睡,下午怎么见客人?主席怎么受得了呢?”
“我去劝。”谢静宜自告奋勇,轻轻推开了毛主席办公室的门。
毛主席抬头看了一眼,微笑了下,就继续伏案写作。
“怎么不吃饭呢?”见毛主席迟迟没有回应,谢静宜又说:“一天只吃一顿饭怎么能行?”
谢静宜站了一会儿,突然来了主意:“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叫我我可受不了,我一天吃四顿还饿呢。”
毛主席一边写一边笑着问:“都是哪四顿呢?说来听听。”
“早中晚各一顿,夜宵还得吃碗工作面条。”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不禁放下了手中的钢笔:“你还是一个娃娃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需要多吃饭,我老了,少吃一顿没事哩。”
“没事? 您知道,大家都为您不吃饭、不睡觉急坏了。”谢静宜把外面卫士、卫士长、大厨们着急上火的情况,一一说给毛主席听。
“噢,这么严重啊。”毛主席脸上露出一丝内疚。
此时,两个卫士端着饭菜走了进来,他们近似央求的说:“主席,吃点饭吧!”
主席畅快地答道:“好,好。吃饭。”
毛主席的机要秘书,结局如何?
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是那样的愉快,可是,1961年谢静宜却向毛主席提出了辞职。
原来,这是她爱人苏延勋的建议。
不久前,谢静宜的父亲牵扯到了一起案子,苏延勋担心,谢静宜的存在会让毛主席为难。
毛主席得知了来龙去脉后安慰道:“小谢,别着急,父亲是父亲,你是你。过去很多例子都证明,父亲革命儿子不一定革命,儿子革命父亲不一定就革命,你父亲的事跟你没关系。”
谢静宜诚恳地说:“主席,我不适合在您身边工作了,把我调回吧。”
“没必要,你父亲的事,跟你有什么相干呢? 何况还不清楚他是个什么问题。”毛主席态度坚决地说:“你不用走,还留在这里工作。”
随后,汪东兴也专门找谢静宜谈话:“小谢,你别有顾虑,主席说啦,你父亲的事,你哪里知道呢。跟你没关系,不同意你走,好好工作吧。”
谢静宜这才打消了心中的顾虑,继续安心干活。
只是她没想到,日理万机的毛主席,还关心着她家人的生活状况。
谢静宜父亲出事后,她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一度陷入拮据,一家人就靠着苏延勋寄来的生活费勉强支撑。
毛主席得知后,严肃地问谢静宜:“你给家里寄钱没?给你父亲写信没?”
谢静宜如实回答,毛主席有些生气:“小苏做得对,你做的不对,你不能不关心家人呐。”
两年之后毛主席到了武汉,特地找来谢静宜,让她回去看望家人。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你母亲一人带着你弟妹过日子也难呀,你母亲是个好人啊。难为她了,你回去一趟,看看她,安慰她一下。”
毛主席还给了谢静宜一项特殊的工作:看看商丘人民的生活比以前是否有了起色。
谢静宜临出发时,毛主席还托护士长吴旭君,给她买了几个黑白面馒头。
吴旭君又掏出了两百元解释道:“这是主席让你带回家的。”
谢静宜赶忙摆手,跟吴旭君撕扯起来:“我怎么能要主席的钱呢。”
“你不要,主席会生气的。”吴旭君说到这儿,谢静宜才难为情的收下了。
谢静宜在1973年走上了人生巅峰,又在1976年一落千丈。
因患有心脏病,她于1989年在邓颖超的帮助下回到了北京。
后来,当被人问及“还是不是党员”时,谢静宜这样回答:“我永远是党的好女儿。”
谢静宜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她独自住在一栋老旧的居民楼里,平时只有儿子经常来看望她,家里总是显得很冷清。
当然,谢静宜的晚年生活不算拮据,因为她又被恢复了干部待遇。
谢静宜和很多曾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一样,对毛主席终身难忘,所以围绕着毛主席写了不少书籍,比如《在毛主席身边》、《跟随毛主席在外地视察》、《在外地视察的毛主席》等等。
2017年3月25日凌晨6时零7分,谢静宜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参考文献:
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上月在北京病逝 享年81岁 观察者网
李光彩.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讲述她的故事[J].党史文苑,2009,(07):16-19.
李光彩.谢静宜:在毛泽东身边的琐事回忆[J].党史文苑,2012,(11):43-45.
李光彩.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讲述她的故事[J].党史文苑,2009,(07):16-19.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