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没人想到,一种在美国被当成“生态噩梦”的植物,会在中国北方的地窖里,被当作宝贝一样一层层码好。

更没人想到,它最后成了餐桌上的一道家常小菜,还帮着一些穷困地区脱了贫。

说的是洋姜。

那会儿,在美国中西部,农民提起洋姜就头疼。

根太深,除不掉。

一不小心,它就把整块地盘占了,玉米和大豆都抢不过它。

令国外痛苦不堪的入侵花,在中国沦为咸菜,吃到人工种植成笑谈

连伦敦郊区的居民也抱怨,说它的根系钻坏了房子地基。

可偏偏,在几千公里外的中国,农民却把它当宝。

还专门挖个坑,冬天藏着,来年再种。

这事儿听起来离谱,其实背后有段挺复杂的历史。

洋姜原本是北美的生作物,十七世纪被法国人带进欧洲。

那时候它产量高,能吃,种起来也不挑地儿,挺受欢迎。

令国外痛苦不堪的入侵花,在中国沦为咸菜,吃到人工种植成笑谈

可到了二十世纪,情况变了。

它的繁殖力太强,哪怕一小块残根也能长得满地都是。

各国政府开始管控,有的地方甚至立法禁止种植。

而在中国,它的命运完全不一样。

大概是在清末,洋姜跟着传教士进入中国。

最早是在沿海一带试种,后来慢慢传到了北方。

令国外痛苦不堪的入侵花,在中国沦为咸菜,吃到人工种植成笑谈

那时候的中国还处在动荡时期,农村生活艰难,吃饭都成问题。

谁家地里要是能种出个能吃的东西,那就是天大的好事。

据山西吕梁的一位老农回忆:“那年闹灾,地里啥也没收成,只有这鬼子姜,一个劲往外冒。

我们拿回来腌酸菜,吃着脆,还顶饱。”

那时候,没人管它是不是外来物种,也没人说生态破坏。

能吃、能活下去,才是第一位。

令国外痛苦不堪的入侵花,在中国沦为咸菜,吃到人工种植成笑谈

到了解放后,洋姜在一些北方地区慢慢地站稳了脚。

尤其是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推行农村合作化,推广高产作物。

有农技员发现,这玩意儿不光生命力强,对土壤要求也不高,适合在山地、旱地种。

于是,一些地方开始鼓励农户种洋姜。

可真正让它“翻身”的,是市场。

八九十年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兴起。

令国外痛苦不堪的入侵花,在中国沦为咸菜,吃到人工种植成笑谈

腌洋姜这种酸辣爽口的小菜,成了不少快餐店、饭馆的标配。

尤其是在北京、天津一带,吃包子、饺子的时候,来一碟洋姜片,既开胃又解腻。

这时,一些农村开始专门种洋姜。

有的地方还成立了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再销往城市。

山西吕梁、陕西延安、甘肃陇南,这几个地方最早尝到甜头。

到2019年,全国洋姜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成了全球最大的生产国。

令国外痛苦不堪的入侵花,在中国沦为咸菜,吃到人工种植成笑谈

说到这儿,有个细节挺打动人。

吕梁有个村子,过去是贫困村。2015年开始试种洋姜,头两年没啥经验,种出来的味道不正,卖不上价。

后来找了个老手艺人,教他们怎么用传统方法腌制,还搞了个品牌。

第三年,他们的洋姜片被一家连锁超市看中,一下子卖到了北京、上海。

村里一个年轻人说:“原来觉得这东西不上档次,现在城里人还抢着要,真是天翻地覆。

不过,洋姜也不是没争议。

令国外痛苦不堪的入侵花,在中国沦为咸菜,吃到人工种植成笑谈

有生态学者提醒,虽然洋姜在中国表现得相对“温和”,但它本身还是具有强烈的扩散性。

如果不加管理,可能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

所以后来,农业部门也出了规范,要求种植区域划定,防止无序扩张。

但总的来说,它在中国的命运,确实跟在欧美不一样。

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是地理和气候的差异,让它在中国没有那么“野”;另一方面,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就有“就地取材”的传统文化。

令国外痛苦不堪的入侵花,在中国沦为咸菜,吃到人工种植成笑谈

野菜、树皮、草根,只要能吃,就有人研究怎么做成菜。

更重要的是,那段历史背景下,人们对“外来”这个词没有太多警觉。

不像今天,凡是外来的都要先查查“是不是入侵物种”。

那时候,能救命就行。

洋姜就是在那样的历史缝隙中,慢慢扎下了根。

从当初的“救命粮”,到今天的特色食品,再到一些地方的经济作物,洋姜的“翻身”不是偶然。

令国外痛苦不堪的入侵花,在中国沦为咸菜,吃到人工种植成笑谈

它见证了中国农业在艰难环境下的摸索,也留下一段不被注意的小历史。

从2020年起,吕梁的洋姜年产值稳定在2亿元以上。

参考资料: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外来植物志》,科学出版社,2012年。

刘志荣,《中国入侵植物数据库研究报告》,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吕梁市农村经济发展年鉴(2015-2020)》,内部资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