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成都下水道

吃了两天中日友好医院的瓜,许多网友艾特我,希望我谈谈看法,实话实说,这瓜太不好吃了,吃得我心如寒灰。
我去过中日友好医院,2018年作为嘉宾参加医院肺移植中心成立一周年庆典,顺便参观了胸外科和肺移植病房,见到了许多中国胸外科的顶级专家,中日友好医院是一家好医院,胸外科是一个好科室。
怎么评价肖医生和董医生?
尼采说: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
加缪说: "这个世界不给我们任何真相,但有许多爱,荒谬当道,爱拯救之”。
欧文.亚隆说: "真相藏在裂缝中,而我们用谎言填补人生" 。
肖医生的业务水平肯定不错,而且为人特别诚实,他最大的诚实:始终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
董医生呢?至少敢爱敢恨。别人用过的筷子,怎么洗都嫌脏,别人舔过的鸡腿菇,怎么啃都觉得香。
床上那点破事其实不值一提,最让我惊悚的有两点——
1、董医生的本科是经济学,博士论文是妇科影像,指导老师是骨科院士,学位是内科博士,专业是泌尿外科,规培沉溺于胸外科。
真离谱,而更离谱的是,2023年4月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n bladder cancer 》,供全国泌尿外科医生学习和执行的膀胱癌诊疗指南由一个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规培生撰写,这里面究竟藏着多大的猫腻?
2、董医生怀孕了,迅速在北京协和医院国际部建档。知道在协和国际部建档有多么难么?要获得一张分娩时的床位,甚至需要院务会审批。
是滴,好单位和好岗位就像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方式: 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肖医生只是一个药渣。
我并不怀疑协和4+4的初衷,引入多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生在经过本科教育后心智更成熟,更能坚定地投身医学事业;为医学精英人才的招生培养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也就是全面与欧美国家接轨嘛(主要与美国接轨),但接轨的只是形式而不是内容,于是衍生出如此荒诞不经的故事。
同情那些5+3+3和8年本硕博连读的医学博士们,有些时候,对世界的希望是如此举步维艰,对世界的绝望却如此轻而易举。
更可怜那些还在规培的医学生们。
所谓的规培,要求医学生毕业之后,再经3年住院医师规培及2~4年专科培训。
施行以来,各地执行情况参差不齐,逐渐演变成为医改的畸形产物,是奴隶制,刚毕业的年轻医学生,成为史上最廉价劳动力,写不完的病历,吐不完的怨气,工作永远起早贪黑,收入永远朝不保夕。不从根本上解决规培、专培医师的工资、生活待遇以及工作的去向问题,医学事业将后继乏人。
作为老师和前辈,我必须对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医学生们说——
别人乘着游轮抵达,你们划着独木舟乘风破浪,应该为自己的勇气感到自豪,苦一点没关系,就算半途船翻了,你们也是排除万难能活下来的人。
所以,不要放弃努力,哪怕你们只能与影子聊天,也有一盏街灯,听得津津有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