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袁隆平黄旭华生前同框看哭了
6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据央视新闻消息,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又一个巨星陨落,黄旭华,一个注定熠熠生辉的名字,一个值得所有国人骄傲的名字,一个我们会永远铭记的名字。他的一生,和大国重器核潜艇结下了不解之缘,搞出了中国自己的核潜艇,也留下了一段报效国家、可歌可泣的传奇光辉故事。正如他自己所说,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黄旭华为国家无怨无悔,国家和人民,也真心感谢他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
核潜艇对中国到底有多重要?毛泽东同志曾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因为有了核潜艇,我们筑牢了国防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摆脱核讹诈,在世界上挺直腰杆。互联网上有这样一句对钱学森的评价,“我们有一根脊梁骨是他给的”,这句评价也同样适用于黄旭华。“如果是袁隆平不让中国人民挨饿,那么黄旭华就是不让我们挨打”“这是我们真正该追的星”,直白质朴的话语,说出了国人的心声。这样的黄旭华,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侠之大者”“超级英雄”,是真正的“共和国脊梁”。
黄旭华的一生,可以用“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来总结。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犹如“沉默的砥柱”,撑起了国家和人民的一片天。
祖国一声号令,他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哪怕前方有地雷阵,是万丈深渊,依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与世隔绝三十年,三分之二的人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核潜艇事业。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起步,白手起家,冲破层层关卡,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异想天开变为现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执着与勇气,让我们的核潜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所有人一个人生哲理: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们到底应该度过怎样的人生?于无声处听惊雷,黄旭华给出了“赫赫而无名”的回答。“赫赫而无名”,这不只是一种人生形态,也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和价值观。在今天这个时代,这样的信念与精神,依然万丈光芒,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鞭策价值。
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有两个细节触动人心,令人难以忘怀。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潜试验。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豪迈气概和无畏担当,亲自上艇坐镇,随艇下潜至极限深度,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用现在通俗易懂的说法,黄旭华,有事是真上,还冲在前头,怎能不令人佩服。
此外,他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自己的奖金逾2000万元,只为“抛砖引玉”,种下科技与创新的“新种子”,他对名利的淡泊,对国家发展事业的那一份赤子之心,也随之得以彰显。
没有无数像黄旭华一样的“共和国脊梁们”,一生无悔艰苦付出打下牢固基础,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和平与发展,科技创新的崛起与爆发,群众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继承黄旭华胸怀“国之大者”的志向,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以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而这,才是对黄旭华最好的纪念。
黄老,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