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真诚感谢程墨先生,他几天前在文章里不吝笔墨介绍了我评论胡锡进诋毁泽连斯基的文章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建议他的读者关注我的这个号。

作为程墨先生的读者,这些朋友对文章的品味要求一定很高。因此我必须说明一下,这个号只是我的备用小号,我的主号是“近距离2”。除非特殊情况,该号每天上午10点左右发送高质量文章。谢谢!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我前天发了一篇文章《乌克兰尚未胜利,但绝不会失败》,有俄趸在评论区用阴阳怪气的语气问——乌克兰拿什么获胜?胜败的标准如何确定?

必须承认,不是所有的俄趸都没有一点点思考能力,他的第二个问题就提得非常好。

早在2022年,简中区很多人都在争论这场战争最终谁胜谁败时,我就写了两篇文章,专门分析的胜败标准。

由于时间太久,近两年新关注的朋友已经读不到那它们,因此今天再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前天万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所有的战争——包括二战——都是谈判结束的。

万斯说这话,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单纯地坏,因为二战是以法西斯邪恶轴心无条件投降结束的,没有谈判。

但凡以谈判结束的战争,交战双方都会宣称自己胜了,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因为他们都会采用对自己有利的标准。

但无论他们使用怎样的话术,衡量战争胜败的首要标准都是实现了战略目标与否。

因此,评判俄乌战争的胜败的首要标准是战略目标实现与否,领土等其他细节只是次要标准。

先来看战争发动者俄罗斯的战略目标。

1. “去纳粹化”。实质上就是掀翻泽连斯基政府,在乌克兰建立以梅德韦丘克为“总统”的傀儡政府,使乌克兰变成白俄罗斯那样的附属国。谁任总统都由俄方来定。

梅德韦丘克之后,要么是同样的亲俄人士,要么是他的儿子。

平心而论,俄方倒也没有一定要把整个乌克兰全吞下。根据开战初期的信息,当时他们的计划是:最好将泽连斯基赶到国外去流亡,如果不行,可以允许他在乌克兰西部一小片残留地区进行“管理”,以利沃夫为首都。

2.“去军事化”。成为俄国附庸的乌克兰只允许保留有限的军事力量,减少军队人数和火炮数量,使其不具备进攻俄罗斯的能力——实际上是要求其不具备抵挡俄军进攻的能力,变成一只养在羊圈里可以随时宰杀的羔羊。

如果这两个目标实现了,根据布热津斯基的说法,俄罗斯将自动成为一个大帝国;根据PT的说法,俄罗斯将恢复前苏冷战时期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特别军事行动”就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乌克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呢?

生存,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生存下来。

实际上,在战争爆发之初,乌克兰对此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我们至今依然记得——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将军在白宫会议上说的话:乌克兰也许可能支撑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但无论如何,它终将沦陷。

泽连斯基本人在战争爆发前一晚去火车站送来劝他流亡的波兰总统杜达时说:也许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乌克兰灭亡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现在,地球人都知道,不管这场战争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俄方的战略目标都不可能实现了。

乌克兰,终将屹立在天地之间!

哪怕现在完全按照俄方的条件结束战争,战后的局面也是这样的——

俄罗斯占有半岛和顿巴斯的全部,以及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约70%的领土,并在法律上将克里米亚纳入俄境。

而乌克兰,将在剩下81%的领土上按照欧盟标准改革政治、法律、经济等整个社会领域,并在未来10年内加入欧盟,成为一个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国家。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将恢复军事力量,重新武装乌克兰并使之成一只“钢铁豪猪”,后川普时代的美国也会加入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从此之后,乌克兰基本不存在再次遭到俄国进攻的风险。

所以,从战略上来看,乌克兰已经胜利,俄方已经失败了。

尽管这个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我仍然只称之为乌克兰的“小胜”和俄国的“小败”

因为还有更大胜利的可能。

俄方前两个战略目标失败后,第三个才应运而生——“中立”。

俄方最初拒绝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直到战争进入僵持状态后,俄人才表示对乌克兰加入欧盟“没有异议”。

其他所谓保护乌东俄语居民及宗教问题、俄语地位问题,都是政治话术。如果前面两个战略目标实现了,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现在“中立”的含义就是不加入北约。

真相是:自从2014年克里米亚和顿巴斯被俄方占领后,乌克兰就存在“领土争端”了,根本不符合加入北约的条件。只有两种情况下乌克兰才具备加入北约的条件:一是俄方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主动让出这两个地区,承认其为乌克兰领土——与虎谋皮,不可能发生;二是乌俄两国重新达成国界线协议,乌方从法律上放弃克里米亚和顿巴斯。

这两种可能都不会发生,因此乌克兰永远不具备加入北约的条件。俄方拿它说事,不过是给自己搭台阶下罢了。

除了小胜和小败,还有乌克兰的中胜和俄国的中败。

乌方现在的要求是在实控线上停火,接受现有失地被俄方控制的事实,但在法律上仍然属于乌克兰。未来以美欧对俄的3万多项制裁为杠杆,一边解除制裁一边归还领土。

如果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无需等到收复所有失地,就算是乌方的中胜,也就是俄方的中败。

但是,只要俄军还能打,俄方就不会同意这样的条件。

所以只能是继续打。

或乌军先打不动,可能的结果是乌方小胜、俄方小败;如果俄方先打不动,那么乌方中胜、俄方中败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最后就是大胜和大败。

战争再打一、两年后,欧洲的国防投入明显加大,军工复活、军事能力猛增,并全力以赴向乌克兰提供援助,造成乌军在战场上占据明显的优势,俄军面临崩溃的风险。

这种局面下,双方会候达成和平协议——俄军撤出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克里米亚和顿巴斯作为非军事区,在国际社会参与下实施高度自治,几年之后公投回归乌克兰。

可惜的是,由于美国总统是川普,这个目标正变得越来越遥远。如果拜登或哈里斯去年胜选,乌大胜俄大败的可能性非常高。

除了这三种情况之外,也有可能出现其他局面,发生一些细节变化,但总体上都在这三种框架内。

比方说,俄国出现黑天鹅事件,等等。但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这种不确定性上。

战争结束之后——无论如何,它总会结束——评判双方的胜与败,必须参照战前的战略目标,制定客观的标准,否则双方都会争着喊“我赢了”,结果谁宣传工作做得好就是谁胜。

就好像我们说某人有钱没钱,必须定个标准,咋样算有钱,咋样算没钱。

打个比方,刚刚订婚的霉霉(泰勒·斯威夫特)身家16亿美元,在我们眼里算是超级大富婆了,可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杨姑娘眼里,她最多只能算小康。

偷税460多万的司马南,在我们看来也算是有钱人了,但和杨姑娘相比,刚刚脱贫。

所以嘛,不制定公正客观的标准,一味口头上说俄乌谁胜谁败,没有说服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