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媒体评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案判决
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7月25日,“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法院审理认为,不能认定男生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的指控。25日下午,记者注意到,杨某在不同的社交账号发布判决书判决内容,舆论依旧产生“撕裂”:有网友认为案件“被操控”“虽然败了,改变不了事实”,另一些网友刷屏“支持判决”,询问“你会道歉吗”,这些留言被其他网友指控是“水军”。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度引来网民的强烈关注。时间镜头拉回到2023年10月11日,武汉大学女生杨某发文称,在图书馆自习时被肖某某性骚扰。两天后,武大发布通报给予肖某某记过处分。数月后,肖某某的母亲晒出就诊记录,声称“孩子是湿疹复发,隔着衣服抓痒”。2024年6月,杨某起诉肖某某,指控他在公共场所违背女方意志持续摩擦下体,应被认定为性骚扰,要求其连续书面道歉并支付精神抚慰金。今年7月25日,“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
按理说,事件水落石出,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只是再来复盘整个事件,可以发现代价可谓惨重。以肖某某为例,在互联网上被“开盒”,照片被制作成花圈、遗像,生出“官二代、富二代性欺压女生”等传言,全家遭遇网暴。据肖母称,现实中肖某某被同学孤立、谩骂,出现割腕、跳楼举动后,被精神卫生医院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因自杀风险高被医生建议收治入院。随着一审宣判,一些认为事件“反转了”的网民对杨某也是持续辱骂和调侃,其信息也被泄露,承受着很大压力,情绪崩溃。可以说,网暴之下无一完卵。
互联网可以无限,用网却不能无边。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网暴”也已经越来越多地挑动着人们的底线。“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中,“武汉大学”和“性骚扰”结合起来,瞬间便激起了一些网民的兴奋点。事实上,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这样的内容无疑最能吸引眼球。于是,一些人为蹭流量、博眼球,不惜胡编乱造,在互联网上肆意发泄着自己的情绪。虽然一时爽了自己,却害苦了别人。先前就曾有调查显示,65.3%的受访者遭遇过网络暴力,71.9%的受访者觉得网络暴力越来越频繁了。
发现问题固然重要,如何解决问题却最为根本。谩骂抨击、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网络暴力行为本身已经触犯法律,必须让施暴者付出沉重代价。事实上,法律如何真正保护弱者,如何真正惩恶扬善,也值得我们思考。在这方面,网络平台作为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守门员”,无疑要做到守土有责,从源头上遏制网络暴力。当然,对于网民而言,也应提升网络素养,多一点善意、少一点戾气,培养自己信息判别力,不轻易地被情绪操控,懂得边界守住起码的底线,在事实不明的情况下,不轻率地给人以评价,用爱和同情心来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相信全社会携起手来,跟网络暴力行为“脱钩”,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来源:中国吉林网,作者:杨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