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补贴,是这两天,全网热议的话题之一。
就在这两天,“国家育儿补贴方案”,横空出世。
方案宣布,要从2025年1月1号起,为全国所有不满三岁小婴儿发补贴。一年发三千六百,三年总计10800块。
根据估算,全国有超过2000万个家庭,都能直接拿到这笔钱。
这个目的也很直接,就是为了刺激生育率。
但这消息一出,却在互联网世界里,掀起一场集体大焦虑,大家反应激烈也能理解,一年3600,平均一个月才300,这就像兰博基尼5元优惠券,你不能说没用,但感觉还不如不用。
很多人看不透彻也正是这一点:难道国家心里没数吗?难道不清楚对于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养娃成本而言,这点补贴是杯水车薪吗?
别只盯着方案里的3000多块钱,它的真实分量和意图,远比“补贴养娃”这四个字要更加深远。这可以说是国家在人口、经济、产业上发起的一次系统性破局,关乎未来几十年国家经济的发展。
首先,这件事的重点不在给钱,而在开先。
这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头一遭,做全国性普惠育儿补贴,是史无前例。
而且别看现在补的不多,但国家做事是有计划的。一项政策要么不出台,要出就持续跟进,直至将问题解决为止。
举个例子, 2003年新农合医保出台时, 每人一年才补贴十块,当时谁能看得上?
可现在呢,国家一直坚持推进,让补贴额连年上涨,直到去年新农合人均补贴已经飙到六百多元,从当初农民看不起病到如今医疗全覆盖,前后加起来也不过20年时间。
再从新农合,看看这次育儿补贴呢?
现在这一年三千六补贴,可能只是小试牛刀,先看效果,如果今年效果不行,那明年后年大后年补贴额度,会不会和当年新农合一样持续改变呢。
更关键的是,补贴本身只是国家战略的冰山一角,这项历史性政策的出现,意味着国家在将人口问题,视作关乎国本的大事。
那要解决大事就的全方位出击,现在只是育儿补贴出击了,以后什么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增加产假等等政策会不会紧跟着一起到来?
这就像当年国家要推动推新能源车产业一样,一开始是发点购车补贴,你可能还看不上嫌钱少。
但到后来,充电桩补贴、购置税全免等一整套组合拳全都出击,这让整个新能源车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
最后,我们回到补贴本身上,3600真的很少吗?
确实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一个月300,这点钱还不够。
但是我们放眼全国的话,2024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才4万出头,在中国河南河北,四川湖北等大量城市乡镇里,依然有大量人口,年收入可能才三万块,3600已经相当于他们一个月工资,吸引力已经很大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时代里,冲破信息茧房,你既可以看到大城市的纸醉金迷,也可以看到4亿多农民躬耕土地。
当生育补贴已经达到一个农村居民年收入15%时,这确实算得上一个有力的刺激。
现在除了有国家的补贴,地方补贴照样一分不少。比如呼和浩特目前生一胎补贴一万,二胎五万,三胎是十万,每年还有额外补贴。
所以养娃的成本,是地方、中央、还有你自己一起来分担。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娃娃三家扛。
国家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在人口上做这么大动作?
最直接,也最绕不开的原因是,中国在2016年到2025年短短七年里,新生儿数量已经腰斩,即便说工业化会导致一个国家人口增速放缓,但这个速度也确实太过猛烈。
现在年轻人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毕竟养娃太贵压力又大。照这趋势下去,劳动力青黄不接、老龄化加剧、社会负担加剧等等问题,那都是肉眼可见的现实风险。
举两个简单例子,如果没有足够人口,你甚至可能找不到外卖小哥帮你送午饭,到时候外卖费可能比吃饭还贵。
再比如隔壁韩国由于人口减少外加老龄化,养老金在2055年就会彻底耗尽,到时候退休老人们连养老金都拿不到,得和边上的日本一样六七十仍旧跑出去工作才能勉强度日。
再者中国是世界顶尖生产型大国,我们能掌握唯一全球全产业链,每年能产出大量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这背后靠的是人。没有人,谁来生产?
所以,解决人口问题,就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而纵观全球经济史,除非一个国家经历大型战争,或是出现科技革命,否则刺激人口最直接粗暴的方法,还真就是发钱。
比如韩国,在砸下差不多1.5万亿人民币补贴后,2024年生育率就同比增长了3.1%,法国通过发补贴+免费托育的方式,生育率在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
我们国家现做的也正是,用组合拳,刺激人口增长。
在过去,我们也尝试过让各个城市,各个省份补贴生育的方法,但无奈一些城市财力有限,还有些城市也担心,这补贴增长的人口,最后全被大城市吸走了。
现在国家直接搞普惠式发钱,就相当于把富的地区的钱,拿来给没钱的地用用,既减轻了穷苦地方的财政负担,也刺激了他们的生育。
同时,国家现在的投入未来都会转化为消费的动力。
最后总结来说,目前这个补贴,对于不想生的没有太大诱惑,对于已经生了的算是小福利,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国家现在已经把生娃这件事,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未来,在托育、带薪产假、育儿假、医疗教育等等方面,大概率会持续出台政策给我们减轻负担。
国家正在想办法让年轻人觉得,生娃不要怕,养娃大家一起来。
这一次,你看透了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