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公平和阶层固化问题。
从美国社区学院、到巴纳德学院经济学士,摇身一变成为协和医学博士的董小姐不是某个人,而是社会的一群人,在你我身边都有。他们即便中学成绩很差,放在北京参加高考,连北工大耿丹学院都考不上,如果到山东河南,可能连高职都进不了。但是因为投地好胎,可以凭借家庭的金钱和信息优势,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甚至到日本、韩国读一个QS排名前200的学位,几年后回国便可以世界名校精英自居。一下子又跟他们班的学霸,辛辛苦苦上三年辅导班,然后在北大清华苦读四年后,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当然董小姐们的人生绿色通道不仅仅在留学,毕竟海外学历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好混,尤其是排名前50的学校。在国内,也有各种规避考试通道,比如自主招生、专项计划、定向培养、夏令营、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之类农村人闻所未闻的项目,成绩不好,凭借本人或家庭的长袖善舞,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C9名校校友,并且这些项目比海外留学更容易混,你上课用中文就可以,考勤、考试可以作弊,一旦被录取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在就业上,则有选调生等琳琅满目、各有学问的名词。
总之,只要你的家境好,以及熟悉一些特殊的便捷通道,你就可以弯道超速,甚至可以跑在别人前面。北大真学霸陈如月申请不上协和4+4,只能靠重新参加高考,圆自己的医学梦,而不学无术的董小姐在一帮学术大佬加持下,荣登帅府园一号的最高医学殿堂,最后又去了北京顶级三甲医院工作。诸如此类,让寒门子弟质疑奋斗的意义在哪里,难道是继续为人家陪跑?难道出身和财富即正义?
说到这又涉及到阶层固化问题。2010年,北大社会系博士冯军旗根据在河南挂职时的观察,概括出基层社会的“中县现象”:社会的优质资源岗位,基本被县城婆罗门、刹帝利家庭垄断,他们凭借潜规则和裙带关系,让本地的阶层固化起来。过去由于我们处于高速发展期,地级市以上的大城市充满流动性,这种现象不明显,如今经济增速下降,意味着社会的上升机遇急剧萎缩,如果正常竞争机制外的绿色通道越来越多,那么平民子弟还有那么多机会吗?
根据笔者的观察,这种担忧是并不是多余的,比如在2000年代,寒门子弟只要努力,就有去部委、央企、金融机构这些优质就业岗位的大把机会,但是现在对他们来说机遇越来越少,就连你能拿到好的投行实习offer都需要内部关系,对“现代社会”缺乏了解的寒门子弟越来越处于劣势了。
我们希望社会规则应该更加透明、公平,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向底层倾斜,整个社会不要“中县化”,一旦社会基层固化,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很危险,不仅活力下降,内部矛盾也会尖锐起来。这方面,中国的过去数个王朝周期都有丰富的历史教训。
2. 公器和专业评价体系的公信力问题。
按理说,医学或者整个科学领域是最讲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最严谨的地方,正是因为这套规则和体系,维持了大众对它的信任,以及它的神圣感。然而,随着网络上对董小姐和肖大夫的信息暴露增多,显示出这套评价体系的外部神圣光鲜,实则至少是内部局部塌方:
其一,协和医学院是中国最好的医学院,没有之一,如果讲高等教育,清华北大不堪伯仲,但是讲谁是医学老大,协和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就连是这种最神圣的殿堂,最神圣的博士学位招生中,竟然猫腻有这么多,网友们扒出来有问题的不仅是董小姐,还有文艺特长生(加了40分)金公子、姐妹花邱小姐等等等等,最高学府神圣性何在?博士培养神圣性何在?
其二,院士是最神圣的职称,我们去火车站买票,售票处都有院士特殊通道,很多地方给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我们发现董小姐那不堪卒读的、只有28页正文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竟然是资深院士,她的求学生涯中不断有院士在背后肉麻背书。院士或高级学术职称的公信力何在?
其三,医院可以说是内部管理规则最健全地方之一,医生可以把麻醉过的病人仍在一边,去处理自己的私事,并且如果不是家属揭发,这种事情永远不会被处理。规则神圣性又何在?
一个社会知识群体坚持价值正义,是这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的最后保障,如果知识群体甘于被官僚体系侵蚀,普遍油腻化,不在乎社会对它的信任,那么这个社会也很有可能通往溃败之路,这同样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很多教训。
3. 医生的专业能力和操守问题,及人对自身安全的焦虑。
在和平年代,医院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最重要防线,人都会生病,你病了之后的命运,就在医生手中,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可能治好、也有可能治不好的病来说,找对医生太关键了。
对于医生来说,一是专业能力重要,二是医德重要。笔者去年患上比较严重的带状疱疹,由于医生误诊,引发大面积的水泡,以后又落下神经痛的后遗症,一度两三个月无法正常生活。笔者求医十多位北京三甲医院皮肤科/神经科/疼痛科的主任医师,结果是失望的,多数医生的基本专业能力都让人质疑,更不用说医德了。他们无非就是按部就班让你拍个片、做个血检,打发一下,没有人详细问你发病来龙去脉、现在病情,就开一堆药。
这个过程中,只有天坛医院孟岚、广安门医院董锡臣大夫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追问病程和治疗过程,给予10分钟以上的可能性分析,然后对症开出治疗方案,让笔者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如果你遇上大一点的病,不由分说就让你做手术的也非常常见,因为医生要创收,这都发生在北京知名三甲医院。
肖夫人的检举信及网友所揭露的信息,我相信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但是这足以让老百姓看了心惊胆战:谁能保证,以后我在医院遇到的医生不是肖XX、董XX,我的命运如果落在他们手里,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相比起来,金融腐败不是真可怕,顶多让股民损失点钱;政务大厅腐败不可怕,顶多让我们多跑两次腿;国企腐败不可怕,顶多让我们多交几块钱电费、水费。真正可怕的是医疗系统的腐败,它不仅可以让你倾家荡产,还可以要你的命!
4. 年青一代部分人的思想价值的问题。
讨论这个问题,当然没有对某个群体进行歧视的问题,笔者只不过表达一些忧虑。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的长处,也有他们的通性缺点。董小姐这一代95后、00后,是中国第一波没有经历过匮乏、落后,从懂事起就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并且平视世界的一代。他们的父母一般都是更有现代意识的70后,因此从小就受到了比上一代好的多的情商教育,换句话来说,他们更懂人间的明规则和暗规则。
所以,这一代人有他们独特优势:见多识广、情商高、有个体意识,相比之下,70后、80后在他们这个年龄时,真是乡巴佬。但是这些人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用一位在顶尖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对教过的最近几届学生的观察来说,他们比较自我、冷漠,缺乏对社会责任感、对人类的同理心。这一点笔者在斯坦福的一个朋友,也有所感慨,他前不久参加哈佛中国同学会的一个论坛活动,这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如此的精致利己,以及对社会公共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让他很失望。
这个特征在董小姐身上表现也很明显,笔者认为董小姐在生活中一定是很八面玲珑、见过大世面的,或许也有不少才艺,才有实力哄得一群老男人高兴。但是这些“优秀”的年轻人人如果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底线熟视无睹,对其他人漠不关心,那么以后他们的才智就可能就会被用来做对社会有破坏性的事情。
当然这或许是过于武断的判断,笔者这个年龄段朋友中不乏有胆有识之类,也请年轻朋友们和家长们多批评。笔者只是想表达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缺乏正直、善良、道德羞耻感和公共关怀,即便是ta再优秀,简历再漂亮,也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
最后,笔者希望这个事件不只是一场八卦狂欢,小长假前的调味剂,希望我们有关机构不要为了面子,又去忙着撇清责任,而是以此为戒,修补我们制度上的一些bug。比如:
一、教育和医疗部门是否应该对4+4之类的招生进行一次摸底排查,看看有没有违规招生,毕业生质量到底如何,以后我们应该怎么规范此类办学项目。
二、如果举报资料属实,所涉及的知名医院是否应该处理当事人?如果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话,我们还能如何再相信这些机构?
三、以及我们的家长要思考,我们所追求的孩子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他有闪闪发光的履历和title,还是他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开阔的胸襟、完备的人生价值?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长袖善舞,这是我们所要的精英教育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