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截图在网上引大关注,内容是一篇2024年的论文《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该论文提到,研究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2020年选取青岛市各区县7765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最终纳入分析的学生有7749名(男生4036名,女生3713名),结果显示,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8.21%(4511/7749)

该论文发表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4年7月第32卷第7期:

以下是原论文:

《临床研究·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艳¹,陈杰²,李新³,陈暕¹

  1.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预防医学研究院科教培训部,山东青岛266000;
  2. 青岛市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3. 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

目的 了解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2019-2020年对青岛市776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纳入7749名(男生4036名,女生3713名)。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影响因素。

结果 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8.21%(4511/7749)。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中(OR=1.65)、女性(OR=1.30)是危险因素;职高(OR=0.68)、每日水果摄入≥2次(OR=0.34)、蔬菜摄入≥2次(OR=0.84)、中高强度运动≥2天/周(OR=0.11)是保护因素(P<0.05)。

结论

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需针对性干预以促进青少年健康。

关键词:抑郁;中学生;饮食;运动

正文

抑郁症是全球最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过渡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急剧变化,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对其终生带来不可逆的创伤。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自杀行为高度相关,抑郁症所引起的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

青少年抑郁通常与不良生活行为,学习困难,学校霸凌,以及较差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相比之前有着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依据《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 对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及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依据《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2020年在山东省青岛市所有区县(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即墨区、黄岛区、平度市、莱西市、胶州市)对7所学校的776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纳入有效样本7 749人,参与研究的中学生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其监护人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评定工具

采用《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中的调查问卷,收集中学生的年级、性别、是否住校、刷牙习惯、饮食运动行为、伤害行为、不良生活行为、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 - D)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0.80,效度方面 AUC = 0.91,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79% 。CES - D 共有20个条目,为0~3级评分,代表了抑郁症状的主要方面,是通过对大量临床文献及已有量表做因子分析提取出来的。测量内容包含4个因子: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与活动迟滞、人际。填表时要求参与者说明近一周内症状出现的频率。根据研究 ,CES - D 总分≥20分被认为存在抑郁症状,<20分则被认为不存在抑郁症状。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无抑郁症状组和有抑郁症状组在基本特征方面的分布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 CES - D 4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在不同的影响因素组间的分布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最终纳入7 749例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 036人(52.08%),女生3 713人(47.92%);初中生4 365人(56.33%),高中生2 883人(37.20%),职高生501人(6.47%),其他特征见表1。

2.2中学生有无抑郁症状基本特征比较

本研究中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 58.21%(4 511/7 749)。年级、性别、每周新鲜水果摄入频率、每日蔬菜摄入频率、每周 60 min 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频率、过去 12 个月里是否受到严重伤害在无抑郁症状组和有抑郁症状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x2=159.95、25.03、586.62、220.79、1480.57、9.73,P<0.05)。见表 2。

2.3不同特征的中学生 CES - D 评分比较

CES - D 4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在不同年级、性别、每日新鲜水果摄入频率、每日蔬菜摄入频率、每周60min 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频率、是否饮酒各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ES - D 4个因子得分在是否住校、是否吸烟各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总分在各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积极情绪因子得分及 CES - D 总分在过去12个月里是否受到严重伤害各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中学生是否抑郁为因变量(1 = 是,0 = 否),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初中相比,高中是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OR = 1.65\),\(P < 0.05\)),职高是抑郁症状检出的保护因素(\(OR = 0.68\),\(P < 0.05\));女生是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OR = 1.30\),\(P < 0.05\));每日至少2次新鲜水果摄入、每日至少2次蔬菜摄入、每周至少60min 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是抑郁症状检出的保护因素(\(OR = 0.34、0.84、0.11\),\(P < 0.05\))。见表4。

3讨论

3.1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

本研究显示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8.21%。与之前研究相比 ,本研究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中是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而职高是抑郁症状检出的保护因素,推测高中生相较于职高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大学升学压力。学习压力大的高中生更可能因为学习成绩问题,逃避现实,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生是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这与先前的大多数研究证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的结果一致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3.2水果、蔬菜的摄入有利于预防抑郁症状

大量研究表明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可能会促进更高水平的乐观感,降低心理困扰的水平,并预防抑郁症状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镁、锌等营养素,以及维生素 C、E 和叶酸等抗氧化剂 ,叶酸在四生物蝶呤(BH4)的再生和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中起关键作用,从而导致 S - 腺苷甲硫氨酸(SAMe)的产生 。此外,SAMe 和 BH4都是产生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重要辅助因子,所有这些都在情绪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3.3运动对于改善抑郁症状益处显著

身体活动对心理健康也有显著的益处 ,有研究证明与抗抑郁药物相比,运动作为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效果更好,并且当用作药物的辅助手段时,运动也被证明可以改善抑郁症状 。一项系统综述阐明了运动可以改变皮质活动、内分泌反应和氧化应激 。抑郁症状患者最常见的受影响区域是海马体 ,该区域涉及与抑郁症状检出相关的过程,如情绪处理 和压力调节 。而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增加健康参与者海马体和几个皮质区域的体积 ,同时刺激了神经可塑性,并与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区域的生长有关 。因此,运动可以作为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一项预防措施,但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证明此观点。

综上所述,持续关注青少年抑郁症状发生的问题是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有必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抑郁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故而不能得出确切的因果关系,有赖于进一步的队列研究提供更强的证据。

【延申阅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