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近日,据巴基斯坦媒体《国际新闻报》的最新报道,在5月7日的“朱砂行动”中,巴基斯坦空军动用了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斗机,并使用霹雳-15E空空导弹在181公里的距离外击落印度“阵风”战机。《国际新闻报》的原文写道:“我们掌握的独家信息称,在此次反击中,巴基斯坦战机最远的发射距离达到98海里,约合181公里。”注意,这可不是猜测,而是来自一线战场的实测数据。
▲《国际新闻报》的相关报道
要知道,霹雳-15E是目前中国出口型空空导弹中射程最远、性能最强的型号之一。此前央视在报道中就曾提及,该导弹射程“大于等于145公里”,如今实际作战中直接干出181公里的成绩,无疑会让外界重新认识这款外贸武器。而更关键的是,这还是出口版。若是解放军自用的霹雳-15,估计射程可达250公里以上。
而被击中的主角“阵风”呢?号称“最强四代半”、造价高达两亿美元的法国战机,此次却在超视距对抗中毫无还手之力。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款战机本该拥有自己的杀手锏——欧洲“流星”导弹,射程标称超150公里。然而,从此次空战结果来看,阵风甚至连发射机会都没捞着。
▲被击落的印度空军战机残骸
印度空军的表现为何如此被动?原因说来也不复杂。其装备体系长期“万国造”,包括法国“阵风”、俄罗斯苏-30MKI、米格-29,以色列雷达的预警机、美国C-17运输机等,各类平台之间通信和数据链兼容性极差,战场协同效率低下。即使有预警机支援,面对巴基斯坦高度体系化作战的歼-10CE+ZDK-03+红旗-9BE,印度空军根本无法取得空中的主导权。
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印度却在战后迅速进入“自我麻醉模式”。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官员称,他们已经“研究”了一枚霹雳-15E残骸后得出结论:该导弹“并不先进”,“远逊于印度的阿斯特拉导弹”,甚至“不值得逆向仿制”——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这就像一个连比赛都没赢过的选手,在对方打出惊人一拳后说:“这拳不疼”……问题是,打得你连出拳的机会都没了,你说人家“不值得参考”?是不是有点睁眼说瞎话了?
▲印度高官嘴硬表示霹雳-15E“并不先进”……
咱们也来认真对比一下。霹雳-15作为中国新一代远程空空导弹,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和有源雷达制导技术,在作战时还可以依赖歼-10C本身先进的AESA雷达或外部预警机的中继数据支持,实现“远距锁定-中程更新-近程终端”的三段打击链条。
反观印度“阿斯特拉”系列,虽然近年来在PPT和试验场频繁亮相,但其目前实际服役的是射程仅为110公里的Mk1版本。而所谓的“阿斯特拉”Mk2/Mk3,最多也只是尚未完成测试的纸面武器,还没有任何实战数据支撑,更别提其传感器、制导能力和中途更新机制到底是否成熟,印度自己人心里都没底。说到底,霹雳-15E已经在实战中打出了181公里的命中战绩,而印度的阿斯特拉Mk3还在属于是在实验室里反复研究测试的东西。谁高谁低,不是一句“我们更强”就能扭转的。
▲印度“阿斯特拉”空空导弹
而这还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从战略层面讲,霹雳-15的意义早已不只是“打得远”。在歼-10C、歼-20等平台的配合下,它是中国空军对抗F-22、F-35等五代机的重要武器。此次出口型版本在实战中击落四代半阵风,不仅打出了震撼,更打出了威慑力。而对于印度来说,连“发射最大距离”都进到就被击落了,更别说谈态势优势了。印军在空战中一次都没有找到对手,无法锁定目标、导弹无法发射,整支空军都仿佛成了“空中靶标”。
更让人无语的是,印度还搞出了10天全国庆祝“胜利”的荒唐操作,仿佛只要大声喊“我赢了”,就能忽略现实的尴尬。如今,战斗打成6:0,“阵风”被击落、导弹性能被碾压,印方却还嘴硬说“我们不屑于模仿”。这也难怪有网友调侃:“印度有三宝——嘴硬、胜利和PPT导弹。”
▲中国霹雳-15E空空导弹
总的来说,霹雳-15E的181公里实战射程,不仅让中国空空导弹被世界瞩目,也再一次验证了中国军工的真实实力。而印度那边,尽管战败如山倒,还是要喊几句“我们胜利”,说到底也只是对内维稳的一种手段。但嘴硬不能挡导弹,PPT也飞不过181公里。现实终究比语言更有说服力。霹雳-15E一战封神,而印度,还得在幻觉里“胜利”下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