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峰随记

人这一生,走到六十岁,其实已经品出了世事百味。

正如李清照词中所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年轻时奔忙于事业,困在家庭、孩子、责任里,看似热闹繁华,实则心里常常波涛暗涌。

可活得久的人,大多能渡过人生的疾风骤雨,到了一定年龄,反而选择了极为“简单”的活法。

很多人说,长寿是一种福气,可其实更是一种智慧。

我们都见过一些年迈的长辈,他们眉眼间自有宁静,眼神温和如水,一言一行透着从容;甚至你会发现,真正能活到九十甚至更久的人,在六十岁以后,

基本已经悄然放弃了三件事情。而这三件事,恰是世间大多数人红尘里最难舍弃的执念。

能活到90岁的人,基本上在60岁的时候,就不再做这3件事了

第一,不再计较是非得失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人到了六十岁,历经大风大浪,早已看淡了成败荣辱。

年轻时,我们把输赢、对错、得失看得太重,为了一点利益、一句闲话、一个误解,夜不能寐,身心疲惫。

但到了晚年,你会发现,那些当年的所谓大事,几年后早成过眼烟云。

能活久的人,不愿再为琐碎的恩怨与非议浪费精力,不咬牙较劲,也不逞一时之快。

生气、较真都是消耗健康的“毒药”。遇事,他们学会“留三分余地”,给自己备些和气,也给别人一点体面。

山高路远,总要学会原谅,放下心头的石头,轻装前行,才能活得悠然自得。真正的赢家,是心宽之人。

能活到90岁的人,基本上在60岁的时候,就不再做这3件事了

第二,不再拼命付出讨好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曾几何时,为了家庭、事业甚至朋友,我们舍得倾其所有,委屈自己,取悦他人。父母对子女无限包容,丈夫为家庭奋斗恩怨全吞,妻子在琐碎中默默承受……可是时间一长,往往都失去了自己的快乐。

步入六十,身心开始懂得珍惜,“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这里的“相思”,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体贴?如此年纪,最宝贵的是健康与心情。

能活到90岁的人,基本上在60岁的时候,就不再做这3件事了

长寿的人明白,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善待周围的人。

不必再委曲求全,把时间和能量都留给值得的人和事。家再大,钱再多,心若累了,何处是归途?

其实,少几年操心,多一点随性,每天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种花、养鸟、下棋、三五好友品茗论道,就是岁月最大的馈赠。

人该自私一点,把自己照顾好,才能更有底气拥抱人生的风浪。

能活到90岁的人,基本上在60岁的时候,就不再做这3件事了

第三,不再纠结过往,不惧未来

“江上数峰青,人在青山外。”

岁月悠悠,回头看,过往的苦难和遗憾没什么不能过去,可很多人就是喜欢跟自己较真。

那些旧账、旧伤、没说出口的委屈和遗憾,一遍遍回放在心里,如同自罚。

但真正聪明的老人,早已懂得与自己和解。

过去的,就该随风,不再拿着旧伤时时提醒自己也不必对未来耿耿于怀,至此年纪,敢于断舍离,才能轻盈前行。

家人是否孝顺,生活是否安定,儿孙如何发展,都已不是主要矛盾。

能活到90岁的人,基本上在60岁的时候,就不再做这3件事了

到了这个年纪,更多是珍惜当下,享受属于自己的一杯清茶、一缕晨光、一场午后小憩。

既不纠结与人比较,更不为未发生的事忧虑。

所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下半场,宁静致远,才是最佳心境。

人生能弃掉些什么,就能多获得一些什么。

到了六十岁,能够放下计较、懂得自爱、放下执念的人,往往身体少病、心态平和、日子渐宽。

反之,凡事放不下,常为琐事操心、计较、劳神,日子只会越过越苦。人生智慧,不过如此。

能活到90岁的人,基本上在60岁的时候,就不再做这3件事了

最后想对大家说:“心宽天地阔,慢养随岁月。”

若你也已经或即将走到人生的暮年,不妨认真看看老人的活法,适度简单自己的生活。

你会发现:长寿的秘诀,不外乎是心态安然,每一天都让自己活得痛快。

如此一来,活到九十,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