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马香玉。

新年伊始,内娱风云再起。

谁都没想到,第一场“开年大戏”就这样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一个原本并不算知名的年轻演员李明德,硬是将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他在社交媒体上大胆“举报”所在剧组“安排混乱、不公对待”, 甚至“矛头直指”同组演员马天宇“耍大牌”

一时间,这桩看似并不稀奇的娱乐圈纠纷,却突然登顶热搜,引发全民讨论。

其中的是非曲直,俨然成了一团难解的乱麻, 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内娱背后如草台班子般的管理和生态乱象。

香玉先来简单介绍下最初的矛盾。

源自于李明德在拍摄新剧《三人行》时,因剧组安排、演员番位调整以及与导演、工作人员的摩擦而产生不满。

在社交媒体上,他将这些不满悉数曝光:

导演“故意”给他穿小鞋; 剧组为了“哄好”更有名气的马天宇,减少他的镜头和戏份; 工作人员在拍摄现场对他态度恶劣,不尊重其创作等等。

更猛烈的是,他还贴出了与导演的聊天记录,以示自己所言非虚。

其实, 单纯地看李明德的“控诉书”,很容易引发大众对“小人物”的同情

他并非大牌,勤勤恳恳做演员,却屡遭不公。

“忍无可忍”的他,为了正义决心站出来“揭露黑幕” 。

如果只看李明德版本的故事,这似乎又是一出“弱者对抗强权”的热血大戏。

从他引用《人民的名义》以及频繁拿“打工人”说事,不难发现李明德非常善于营造“被压迫者”的形象,将舆论的焦点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上。

然而,剧情的另一面很快出现。

剧组发声明称,李明德自己存在迟到、无故缺席拍摄、打砸酒店等严重违约与不当行为。

马天宇 方面也随即辟谣: “没有任何耍大牌的行为,完全尊重剧组安排”; 言下之意,则是李明德存在“颠倒黑白”“博取眼球”的嫌疑。

面对这般互相指责,不少观众对于谁在说谎莫衷一是。

但是有一点很明显:

李明德在剧中的确不再担任男一,而马天宇变成了新的男一。

这样的人事调动,在娱乐圈并不算罕见,但若处理不当,则会引发诸多利益纠纷。

本来,类似的“主角番位之争”并非什么大新闻,按照以往娱乐圈的处事逻辑,多数当事人会选择私下协商解决,或许再发布一份“不痛不痒”的联合声明,然后草草收场。

但李明德的做法显然不同。

他几乎采取“斗到底”的方式,不断揭露更多细节,还在直播中称收到死亡威胁。

这种“全面开火”让事态发酵更快,他的人气也突飞猛进。

仅仅几天时间,他的抖音粉丝数就飙升至1300万。

直播“打赏”更是数额惊人,网友戏称:

他靠直播赚到的钱,恐怕比出演《三人行》这一整部剧的片酬还要高。

对于一个原本籍籍无名的演员而言,这样的爆红既让人惊讶,又仿佛顺理成章。

流量时代,“话题性”就是生存之本,而李明德无疑深谙此道。

他将剧组的矛盾变成了一出职场剧的翻版,自己是“打工人”,剧组是“老板”,并以“正义使者”的姿态大肆“控诉”。

于是, 众多曾在职场上受过委屈的网友,不自觉地带入了“打工人”的代入感和情绪,纷纷声援他,令事情越闹越大。

在李明德的叙事结构里,他将自己放在与普通打工人同一阵营中,用朴素又煽情的语言与姿态博取大众共鸣。

对很多人来说,娱乐圈总是“名利场”,其中存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角色番位调整、剧组资源倾斜, 于是我们非常容易相信“弱势演员被打压”的桥段,从而对李明德产生同情或支持。

然而,如果结合娱乐行业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

无论是男一号还是男二号,虽然比不上顶流的绝对话语权,但在剧组中地位并不算低。

导演、制片方、投资方看中他们的市场价值,往往对其态度都会相对谨慎。

试想一下,哪个打工人发脾气的时候,敢砸酒店?

李明德砸了,而且还砸了酒店将近一万块的损失。

这事如果剧组没有及时赔偿,那么李明德的行为已经违法。

我摘一段刑法,大家自行看下。

打砸酒店的行为可能涉嫌触犯寻衅滋事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相关的拘留时间需要根据情节的轻重来确定。

这说明,在许多情况下,李明德并不是大众想象中的“绝对弱者”。所谓和大家一样的打工人,多少带着一些“话术”成分。

李明德之所以如此“破釜沉舟”,也不是毫无缘由。

他已经与经纪公司于2024年底解约,现处于“自由人”状态, 这意味着他“光脚不怕穿鞋”,没有顾虑太多后果。

尤其是他深知这次爆火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流量,一旦拥有了足够的粉丝基础与关注度,新的机会和商业价值也会接踵而至。

即便牺牲掉《三人行》播出和剧组的声誉,也可能是对他个人更为有利的博弈。

更何况,若剧组的管理真有混乱之处,或在某些方面欠缺规范,李明德就更能借此为突破口, 与粉丝群体“同仇敌忾”,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控诉。

果然,密集的爆料和情绪化语言迅速为他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同情票。

其实,李明德事件不仅揭示了单个演员与剧组之间的纠纷,也暴露了整个娱乐圈管理混乱的生态。

在商业大潮冲击下,各类资本涌入影视行业,期望以“短平快”的方式赚取高额回报。

“快进快出”式生产思路让不少作品变成了粗制滥造,“能过审就行”,只要有名气较高的流量明星,就会有人买账。

在这种状况下,剧组内部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也难以严格进行拍摄质量把控。

于是,“人情、潜规则、忽悠、扯皮”成了许多剧组的问题根源。

回看整个事件,从李明德的爆料,到剧组与马天宇方面的反击,再到李明德用直播持续放“大招”。

最后平台介入封禁直播权限,这一系列“抓马”剧情无不透露着当今娱乐圈的浮躁与混乱。

许多网友在关注时,往往只看到了表面的撕扯与狗血,却忽视了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

资本裹挟下的利益之争、明星与粉丝间呈现出来的扭曲追星生态,以及平台对流量和话题的纵容。

李明德事件固然是一个极端案例,但它又何尝不是内娱百态的一面镜子?

那些年,我们看过太多类似的“撕番”“番位互撕”“合约纠纷”,形形色色的娱乐乱象在资本和流量的推波助澜下,越演越烈。

但每一次事件的上演,却鲜有真正能让行业痛定思痛。

更多时候,只是换一拨“流量艺人”继续演绎相似的剧本。

娱乐圈从来都不缺“瓜”,观众也从来不缺围观的热情。

然而,如果一切只是打打闹闹,最终难以形成良性的行业规范。

受伤的终归是文艺创作的初心与观众的审美期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