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科学体重管理的重视与参与度,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实“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北京体育大学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推出体重管理系列科普,传播体重管理知识和技能。今天推出第一期《科学运动,实现更健康的体重管理》。
科学运动,实现更健康的体重管理
在当今社会,超重和肥胖问题愈发普遍,由此引发的健康隐患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体重管理成为慢性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抓手,而规律运动是实现个人体重管理的重要手段。相比节食和药物治疗,运动减重具有诸多优势,如有效减脂、保持或增加肌肉量,改善身体成分,提高心肺耐力,增强肌肉功能与机体代谢等,并且能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因此,建立规律的体育运动习惯应当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首要目标。
运动的多维健康效益
人们常常为了尽快减重而选择比较激进的减肥方式,如药物、减重代谢手术等,但这些减重手段的本质是减少热能的摄入和吸收,短时间内确实能减肥,但其副作用是减脂的同时会造成肌肉量的流失,让我们机体的活力下降,代谢改善的效果有限,减重效果难以持久。运动在体重管理方面的益处可谓数不胜数。它能高效地帮助我们减脂,尤其是减少引发多种代谢障碍的内脏脂肪,让我们的代谢更健康;同时,还能保持甚至增加肌肉量,改善身体成分,让身体线条更加紧致优美;心肺耐力也会在运动中得到显著提高,爬楼梯不再气喘吁吁,日常活动也更轻松。肌肉功能的增强与机体代谢的提升,让身体仿佛拥有了一台更强大的 “燃脂引擎”,时刻消耗着多余热量。不仅如此,运动还能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一扫生活中的阴霾,让我们充满活力与自信。
如何运动,体重管理更高效?
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将有氧和抗阻运动结合起来,在体重管理方面能发挥出最佳效果。有氧运动,像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能让我们在运动过程中持续地燃烧热量,减脂效果最佳,提高心肺耐力的作用明显;抗阻运动,比如举重、俯卧撑、深蹲等,则侧重于塑造肌肉,肌肉量的增加会进一步提升基础代谢率,使我们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对于年轻人来说,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也是不错的选择,HIIT 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和短暂休息交替进行,不仅能在训练时消耗大量热量,还能在训练结束后让身体的代谢率持续升高一段时间,达到 “运动后燃脂” 的效果。而低强度活动和碎片化活动的益处在于打破久坐少动,减少久坐带来的危害。
肥胖人群运动推荐量
对于肥胖人群来说,合理的运动推荐量至关重要。减重期间成年人应该每周进行150-420min的有氧耐力运动;体重维持阶段,应该每周进行200-300min的有氧耐力运动;同时,每周要安排 2-3 次的抗阻运动和平衡训练,针对不同的肌肉群进行训练,每个动作可以进行 2-3 组,每组动作重复 8-12 次。为了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运动后的恢复,每次运动前还要进行动态拉伸,运动后要进行静态拉伸,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运动小Tips
1.在开始运动前,不同体重状态的人群都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先进行科学评估。比如,除我们熟知的BMI以外,还要评估身体成分和内脏脂肪,以及机体代谢状态,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有无运动禁忌症等。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体重控制目标和个性化运动方案。
2.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开始就过度运动,给身体造成损伤,通常每周减重0.5kg左右,3-6个月达到临床意义的减重(体重减轻5%,同时代谢改善)。
3.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也非常关键,错误的姿势不仅可能影响运动效果,还容易引发运动伤害。
4.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拉伸也必不可少,热身能让身体为即将开始的运动做好准备,拉伸则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减少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5.通过数字健康技术,如运动手环、健康管理APP等,可以更好地监测运动数据,为调整运动计划提供依据。
6.寻求家人、朋友或健身伙伴的社会支持,也能提高运动的参与度和可持续性,让我们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运动,无疑是体重管理的最佳选择之一,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像保证规律进餐、充足睡眠一样,将规律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提升我们的身体素养。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管理好自己的体重,有足够的身体控制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控我们的人生!
作者介绍
李红娟,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少儿卫生分会常务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生活方式专委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运动处方师、培训主讲教师。长期从事身体活动流行病学相关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等30余项,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参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订,主持完成《青少年身体素养测评指标》《成年人身体素养测评指标》等团体标准研制。目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肥胖运动干预措施和关键技术研发”。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等。
原创声明|以上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北体官微|2025066期海报来源|新华社
监制校对|石云峰、赵昕然、王昊东
责任编辑|卢 雪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体育大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