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突然急刹车,7月竟然出现零申报的意外情况!
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据沪深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A股IPO排队企业共计836家。在6月IPO申报受理高峰过后,7月仅北交所新增一家IPO申报受理企业,上交所与深交所均无企业申报IPO。
这一情况在A股注册制的大背景下,显的格外“扎眼”,即便在A股过往历史中也是十分罕见。
此外即便是传统的申报高峰6月份,今年IPO申报的数量也相较往年有所减少。今年6月,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受理的IPO数量相比往年同期出现明显减少,单月共有246家IPO企业获得受理,较去年同期也下滑了24%。
01IPO全面放缓
有分析指出,7月份沪深交易所IPO零申报只是整个A股市场IPO“急刹车”的冰山一角。除了IPO申报之外,在IPO审核、注册、融资规模等方面也出现放缓迹象。
数据显示,今年7月共有25家公司接受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核,远低于6月的54家;过会方面,25家上会企业中有22家过会,2家被否,1家暂缓审议。
根据统计,仅仅在2023年上半年共有207次上会,平均每周审核8家。而在去年同期共49家企业上会,平均每周审12.25家;2021年7月共47家企业上会,平均每周审11.75家。
IPO企业注册的速度也在放缓。今年6月、7月均只有29家企业注册生效,而今年3月至5月每月注册生效数均在40家以上。
7月IPO上市融资规模环比下降。东财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7月,沪深京三大交易所资本市场IPO首发募资390.42亿元,月度环比下降17.81%,募资项目37个,较上月减少2个。同比数据出现小幅增加,7月同比增加5个项目,募资规模同比微增2.26%。
此外,因为各种原因撤回的IPO撤回数量却不在少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共有145家IPO企业“中道折戟”,终止IPO。其中12家为审核不通过而终止,133家为主动撤回。
02证监会喊话:科学合理保持IPO
对于A股IPO突然间转向,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分析表示“6月集中申报后,因年报效用到期,7月自然就没有或极少申报。此外,IPO审核确实放慢了,市场不好时审核节奏跟着放慢。此外,7月底8月初还是审核的传统休假期。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召开了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会上强调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引发了市场对IPO变奏的猜测。
在证监会喊话后,上交所火速行动。
在最新一期 《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上交所对上市公司再融资 、医疗企业开展销售推广活动等提出要求!
上交所再次提及上市公司再融资募投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要求保荐人、申报会计师及发行人律师从四个方面进行准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围绕医药IPO企业的销售推广环节,上交所表示,医疗企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往往较高,销售推广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颇受市场关注,销售推广费往往存在名目复杂、类别多样、可能用于隐性支出等问题,一直是审核关注的重点。
鉴于此,上交所要求中介机构关注四个要点:一是各类推广活动开展的合法合规性;二是各类推广活动所涉各项费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各类推广活动相关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四是经销商、推广服务商同发行人及其关联方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公允性。
03投行圈已经感受到“丝丝凉意”
目前投行圈已经明显感受到了IPO全面收紧的“凉意”。近日,市场有传闻称沪深板块涉及吃穿住的消费型企业IPO基本会被劝退,净利润连续亏损的企业IPO均不受理。
多位投行人士称沪深市场IPO现在相当难闯关,上述传言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各方各面都在从严收紧。但现在并没有真正收到相关的窗口指导通知,属于众说纷纭的状态。
有深圳投行人士表示,消费型企业IPO在早前就已有限制,比如在去年谋求在A股上市的蜜雪冰城,受到市场不小的关注,但在全面注册制落地后并未实现平移。伴随着“红黄灯”行业限制政策的流传,消费型企业IPO闯关的难度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在853家在审的IPO企业中,仅有老乡鸡、老娘舅两家与餐饮业相关,处于已问询状态。其他涉及消费型企业的还有周六福、八马茶叶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