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的血腥镇压下,无数开国功臣被杀,而这只是为了维护明朝的统治。
其实他也有开恩的时候,他曾下令处死一名少年。
待看到这少年获罪后笑容满面的样子时,朱元璋竟罕见地撤回了惩罚,还给他封了官!
这名少年是谁?他究竟做了什么,让朱元璋法外开恩?
动荡的统治
皇权不容侵犯,朱元璋最不喜欢的就是结党营私,妄图跨过他,干预朝政。但偏偏有些功臣有些飘飘然,非得在他眼皮子底下活动。
而他们做的事情都是朱元璋最不喜欢的。
明朝时期,发生了很多案件,拿出一个都能动摇朝廷根基,其中以“胡惟庸案”、“蓝玉案”为代表。朱元璋一查,就牵扯出了上万人。
胡惟庸是被李善长推荐给朱元璋的,而李善长在朱元璋没有称帝前就一直跟着他,为其出谋划策,所以朱元璋经常听李善长的意见。
待李善长将胡惟庸推荐给朱元璋,说他能力卓越的时候,朱元璋没有怀疑,直接就把胡惟庸放到了自己的身边,还交给了他许多重要任务。
胡惟庸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尽心辅佐朱元璋。李善长退休了,胡惟庸一时风光无量。
眼见着胡惟庸将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短短几年的时间,朱元璋就将其提拔为左丞相。胡惟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权利大了,野心也随之膨胀。许多人推崇他,用金银财宝来“孝敬”他,胡惟庸来者不拒,皆收入囊中。如此一来,他也有了追随者。
他不再满足于丞相的职位,而是想要自己坐上皇位,便想着发动兵变,推翻朱元璋。
而这次案件足足有几万人参与进来,可能连朱元璋都没有想到,胡惟庸的背后竟然还有李善长的影子。
待朱元璋处理掉胡惟庸后,本以为事件已经平息,谁曾想李善长的家人牵扯到一件事中,李善长顿时被拉了出来。他的家人将李善长曾参与谋反的事情抖了出来。
彼时,李善长已经退休回家。本能安享晚年,却还是被朱元璋抓了回去。
“胡惟庸案”死了三万多人,其中有功之人不在少数。当时人人自危,生怕被抓到错处。
蓝玉、周德兴、汪广洋等人皆因某种原因死在屠刀之下。
为了让明朝基业更加稳固,朱元璋一旦发现有人意图谋反,或者有谋反的迹象,朱元璋就会下令诛杀。他并没有派人调查,只要感觉他有罪,就会将其杀掉。
到最后,之前能够与朱元璋称兄道弟的人都不在了。
就连他的几个儿子都十分害怕自己这个父亲,生怕会被杀掉。朱元璋一直教导儿子和孙子,这天下是朱家的,会永远是朱家的。
朱元璋连跟自己那么久的人都敢杀,为何堪堪放过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少年?这个少年有何特殊之处?
孝子周琬
这位少年名为周琬。他出生在宦官家庭,祖辈世代为官。
受家中风气影响,周琬自小就听父亲说一些朝政之事,等到大了一些,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的父亲是滁州的官吏,看到儿子有如此才能,便想着多加培养,经常将周琬叫到身旁,询问其看法。
当周琬将想法说出来之后,周父十分欣慰,想着总算后继有人了。
他们一家清正廉明,是难得的为老百姓做事的好官。周父在任期间并没有出现什么过错,按照这样的情况,周父必然会在这个职位上干到退休。
但没想到的是,周父不找麻烦,麻烦却找上了他。因为其他官员犯了事,被关进大牢准备处斩,周父也被牵连其中。
朝廷没有仔细审查,就给周父也判了死罪。周琬听后十分慌张,不知道该如何做。他想要去死牢里见父亲一面,却因为此事牵扯甚广,不管怎么打点,他都见不到父亲。
周琬在家中思来想去,安慰好母亲后,决定去寻求父亲朋友的帮助,却被人拒之门外。
他这才明白,官场上没有朋友,之前与父亲交好的几名官员选择明哲保身。但他相信自己的父亲没有错,更没有贪污。
周琬心想,“既然没有人帮他,那他就去找更大的官帮父亲,直接找皇上不就行了,他肯定能帮助父亲的。”
随后,他便告别母亲,拿上了唯一的银子,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马车。此时周琬才十六岁,弱冠之年,并未远出过。
但为了父亲,他压下心中的恐惧,来到了京城。他决定告御状,为父亲洗刷冤屈。
当鸣鼓的声音响起的时候,当得知告御状的是一名十六岁少年的时候,朱元璋内心十分疑惑。
待看到周琬跪在下面,临危不惧的模样时,朱元璋内心疑窦丛生。
“这么个少年竟然毫无惧色,要不是有超然的心态,要不就是背后有人支持。”
按理说地方县城来的孩子,看到如此威严肃穆的朝堂以及威严的皇帝,可能早就被吓得说不出话了,谁曾想周琬竟然能将自己的诉求流利地说出。
“家父乃滁州牧,受别人牵连获死罪,望皇上为家父洗刷冤屈!”
朱元璋觉得奇特,想要考验考验他,看这名少年是否有真本事。
“你敢告御状,可是冲撞了天子的威仪,是要问斩的。来人将人把他拉下去斩首!”
此话一出,其他官员都为这名少年叹惋,但周琬却丝毫不惧,依旧说着“父亲冤枉”的话。
看到少年如此反应,朱元璋便放下心来,想要给这位少年一个机会。
“我念你孝顺,你的父亲死罪可免,便发配戍边吧!”
朱元璋随后摆了摆手,这件事就这么了结了。
谁曾想,周琬直接跪下,拒绝了皇帝的恩准。
免死,封官
周琬跪下磕头,说道:“家父身体羸弱,受不了流放之苦,恳求皇上不要将家父发配边疆,让我代替父亲吧!”
众人听后感叹万分,在内心里,一边赞叹周琬的孝心,一边感叹这个少年胆子真大。
朱元璋停下离开的脚步,又转回坐了下来。毕竟少年拒绝了朱元璋的法外开恩,也就意味着拒绝了皇帝。驳了皇帝的颜面,这可是大罪啊!
上一个敢跟皇帝这么说话的人,坟头草早就几米高了!
眼看皇帝震怒,其他人根本不敢说一句话,生怕被牵连。但周琬依旧跪在地上,等待着自己的结局。
果不其然,朱元璋大怒:“来人,把他拉下去,斩首!”
就在士兵将周琬带下去之前,朱元璋特地看了看周琬的表情。没想到死到临头了,周琬居然是笑着的。一时之间,朱元璋实在不知道周琬心中所想。
而周琬从到京城告御状开始,就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能够见到皇帝,为自己的父亲求情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如今他又驳了皇帝的颜面,周琬也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只是想到父亲能够免于一死,心中不禁高兴起来,所以才会露出笑容。
不巧,就被朱元璋给看见了。
周琬还没被拉出去,朱元璋便下令让士兵退下了。这也就意味着朱元璋再次原谅了周琬。
这在朝堂之上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大臣们也感到十分稀奇。
没有管别人怎么想,朱元璋让他起来,随后便说答应了他的请求,将他的父亲无罪释放。周琬听后连忙谢恩。
令周琬没想到的是,接下来有更大的惊喜。
朱元璋被周琬的孝心所感动,加上周琬聪慧机智、临危不惧,朱元璋决定让他在朝为官,担任皇帝的近侍。
就这样,周琬走上了入朝为官的道路。不仅如此,靠着这一次告御状,周琬当上了比父亲还要高的官,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周琬的闪光点——百善孝为先。
周琬不紧张吗?并不是,这次告御状他的腿都要软了。他立马坐马车回家乡告知家人这一好消息。
等到他回到家,周父已经被放出来了。得知是儿子告御状,将自己救出来后,周父一阵后怕,生怕因为自己害了儿子。
所幸最后的结局是好的,周琬当朝为官,一家人能够团聚。
当得知周琬被皇帝看重之后,其他官员纷纷前来巴结,就连周父的那几个“朋友”也送来了贺礼,周琬统统拒绝,泰然处之。
为官之道,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与人交恶即可,其他的不能奢求。
这也是周父一直教导周琬的。所以他会平静地看待那些官员,也会打上几声招呼,至于深交是不可能的。
这次事件,周父被牵连丢了官,而周琬也阴差阳错坐上了近侍的位置,成为了别人羡慕的存在。
但试问,又有谁敢像周琬一样,冒死告御状呢?高风险,才有高回报。
周琬凭借着这份孝心才能顺利活下来。或许也是他这份孝心触动了朱元璋内心的脆弱,毕竟他的家人在他小时候就不在了。
这一次也算是对自己心灵的弥补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