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公元626年7月1日),秦王府集团与太子集团之间的矛盾白热化,李世民决定用军事手段解决兄弟之间的矛盾。 于是他告诉老皇帝,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听后大怒,召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第二天一早对质。 这就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东宫、齐王府到老皇帝的太极宫,玄武门是必经之路,而且控制了玄武门就相当于控制皇宫的咽喉。 李建成认为从东宫到玄武门只有咫尺之遥,而且玄武门的守将是自己人,不可能会出什么乱子。 然而他们却不知玄武门的守将早就投靠了李世民。 当天夜里李世民派人埋伏在玄武门,静静地等待着李元吉、李建成。 李建成万万没有想到玄武门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从表面上看,玄武门之变似乎是兄弟为了争权而引发的血案。

然而细品之后才发现李渊才是始作俑者。 护犊心切的李渊 李渊向来比较袒护儿子,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 首先来看看李世民,唐军攻占长安后,李渊派李世民讨伐西北的薛举,这一仗是李世民从军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大败。 史载“唐军八大总管全部战败,士兵死亡十之五六”,据估算唐军当时的兵力大概在十万左右,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唐军的损失有多大。 李世民作为主帅应该负主要责任,虽然各种史料记载李世民当时生病了,是他的手下殷开山、刘文静擅自领兵出城,才导致唐军惨败,不过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李世民是为了推卸责任。 后来李世民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处罚,不久李渊又派他第二次征讨薛氏政权,可见李渊对李世民不够严厉,有护犊子心理。

再来看看李元吉,李元吉性格比较顽劣,李渊率军进攻长安时,留他镇守李唐的发迹地太原,后来李渊还派了窦诞、宇文歆去辅佐李元吉。 李元吉整日不务正业,跟窦诞吃喝玩乐,常常跟他一起外出打猎,古代打猎跟打仗差不多,需要大批兵马围住狩猎场,李元吉的顽劣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后来北方的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举兵南下,入侵太原,刘武周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太原,李渊先后派出几路援军都被打得大败。 李元吉见无力回天,他骗手下大将刘德威说,他要带着主力部队与刘武周决战,让刘德威带着老弱残兵守城。 结果他把主力部队用来做自己的卫队了,连夜带着妻儿跑了。

李渊并没有对弃城而逃的李元吉有什么实质性的处分,还一味地在大臣面前为他辩解,说李元吉年轻顽劣,还不懂事。 可见李渊袒护儿子的心理有多重,如果他对儿子们严厉一点,让他们知错能改,这样一来也会利于儿子的人格发展。 李渊溺爱儿子的表现还不止这些。 当时齐王府、秦王府、东宫道路相通,李世民兄弟三人若要见父亲,都享有骑马佩刀的特权,且行家礼,不行君臣之礼,看似美妙,实则乱了君臣之礼、长幼之序。 不仅如此,李渊曾经一度李世民三兄弟的诏令并行,朝中官员先接到谁的指令,先替谁办事。 刘文静一案,父子之间产生隔阂 李渊早在李唐建国之初就对李世民心存猜忌,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是在刘文静案爆发后。

刘文静、裴寂都是李渊晋阳起兵的核心成员,他们俩在李唐起兵之前是志同道合的挚友。 唐朝建立之初裴寂、刘文静地位相当,慢慢地李渊更加宠信裴寂,让刘文静感到很不平衡。 为此刘文静常常与裴寂争锋相对,让李渊颇为不满,裴寂也对他恨之入骨。 后来刘文静被李渊调出了权力中心。 一次,刘文静酒后失态,扬言要杀裴寂,不料这件事被人告发,李渊让裴寂负责审理此案。 刘文静倒也不含蓄,他非常坦白的说他的功劳比裴寂大,待遇却不如他,所以他过得很不如意。 李渊征求裴寂的意见如何处理此案,裴寂当然主张杀了刘文静。 但是李世民却竭力为刘文静辩护,说他是酒后失态,不是有心为之,但李渊最终采纳了裴寂的建议,以谋反罪判刘文静死刑。

有些学者认为李渊杀刘文静是为了打压秦王府集团,在李渊看来这个小集团对他的用人政策不满,这明显是李世民在挑战他的权威。 李渊杀刘文静是杀鸡儆猴的态势,自此李世民父子之间产生了隔阂。 李渊此举也造就了李世民后来的冷血,刘文静可是李世民的爱将,此时的李世民还是二十出头感情最丰富的热血青年,这一次的重大打击让他明白只要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杀掉。 做皇帝容易,做父亲难 刘文静被杀后不久,北方的刘武周举兵南下,一路所向披靡,李元吉又弃城而逃,整个河东地区几乎落入敌手,最后李世民主动请缨,平定了刘武周。 后来李世民败窦建德,降王世充,威望如日中天,天下人知李世民者多,李建成者少。

在平定窦建德三个月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地位仅次于李建成,在王公之上,不仅如此李渊还给了李世民“自置官属”的特权。 为此李世民开设文学馆,招纳文学之士,一共有十八位,号称“十八学士”,加上归降他的武将,秦王府可谓是人才济济,天下英雄豪杰都汇集在秦王府,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小集团。 秦王府渐渐地与宗亲贵戚、隋朝旧官员组成的太子集团产生冲突。 李建成拉拢后宫嫔妃,为自己在李渊面前美言,在后宫嫔妃的作用下,秦王府多次受到打击,李渊甚至感叹,我这个二儿子已经变了,被那些读书人教坏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三兄弟的斗争愈演愈烈。 李世民设计诬陷李建成谋反,结果事情败露,李渊痛心疾首地说:“你们兄弟之间就不能好好相处吗?非要争得你死我活吗?”李渊也没有处罚儿子,只是将太子府和秦王府的人各自处罚了一部分。

如果只是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那么谁争处死谁就好,但是李渊还扮演父亲的角色,他知道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但是他不愿废了李建成,也不愿杀了李世民,手背手心都是肉,他不忍心。 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李世民回府后呕吐不止,他怀疑是李建成下了毒,李渊知道后,深感痛心,让李世民去洛阳避祸,管理陕州以东的地盘,允许他建立天子的旌旗,效仿西汉时期的梁孝王,割据一方。 后来太子党从中作梗,李渊收回了成命,李世民分都洛阳化为泡影。 李渊出尔反尔的原因也很简单。 最初他看到二儿子被害,出于对他保护,让他去洛阳,这是作为一个父亲的决定。 后来大臣们劝诫说,那样不是分裂天下吗?等你去世后,那就不是兄弟相争,而是两国交战,李渊一听收回了成命,此时皇帝的角色战胜了父亲的角色。 李渊最初打压李世民,无非是为了权力制衡,当儿子们斗得不可开交时,他又不忍心处决,优柔寡断,任由其恶性发展。 李渊处理事情的方法,没有缓解儿子之间的矛盾,反而愈演愈烈。 不过有了隋朝废太子的前车之鉴,李渊还是支持皇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在父亲的支持下开始削弱秦王府的力量,将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调离长安。 此时李建成与父亲的政见相同,他们不忍心杀了李世民,只是用政治手段削弱秦王府的力量。 不久突厥南下入侵长城边塞,李建成推荐李元吉率军抵御突厥,借机征调秦王府的主力兵将。 如此一来李世民就成光杆司令了,于是他决定用最极端的方法除掉太子与齐王,便有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 所以说是李渊护犊子心理和他的优柔寡断引发了兄弟相残的悲剧。 如果他废了太子立李世民,或是直接处理李世民,亦或是最初就让太子也有立功的机会,就不会玄武门之变惨案的发生。 但李渊也只是一个血肉之躯,虽然他是李唐的开国皇帝,但他更是一个父亲,手心手背都是肉,让他下狠心处理李世民亦或是李建成,又谈何容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