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哪一段让你为黛玉感到心痛?我自己先来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曲,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对比送宫花来看,送宫花那会儿黛玉是有火儿就发,舅妈陪房想怼就怼。到了这一段,黛玉一个大小姐莫名其妙被丫鬟关在门外,实打实是受了委曲,这个时候黛玉的心态却变成了【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啊,莫名其妙被人关在门外,受了委曲却不好说,连高声问一句都怕惹闲气,就这么一个人哭着走回住处,自己呆坐着哭了好几个小时,连最亲近的丫鬟都不理她,只管睡觉去了,这是何等令人心痛呢?当然是黛玉之死,那是红楼梦大悲剧的总爆发。作者在此是下了大功夫,用了浓墨重彩,起承转合、层层递进、先抑后扬、扬而又抑,行笔是急中有缓,缓中有急,情绪是悲中有喜、喜而大悲,手法是一边照应前文伏笔、一边埋下新伏笔,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羚羊挂角,不着痕迹,最后黛玉身死、紫鹃啼血,撕开了白骨如山忘姓氏的帘幕,展露出白芒芒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末世画图。围绕黛玉之死,各色人物撕破面纱,粉墨登场,光怪陆离的万花筒世界呈现于聚光灯下的舞台,美的、丑的、多情的、无情的、杀人的、劫货的、用计的、动武的、挺身而出的、明哲保身的……纷纷来,纷纷去,推波助澜,如大漩涡一般,身不由己地走向大毁灭的共同结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