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因台湾问题可能开战的讨论越来越热,台湾海峡成了国际关系的敏感点。中国说台湾是自家地盘,必要时不排除用武力统一;美国则通过政策支持台湾自卫,维护亚太稳定。
美国智库如兰德公司(RAND)和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模拟了潜在冲突,警告后果严重,尤其是美国可能对中国搞大规模轰炸。本文结合最新研究,分析谁能赢、智库警告啥,以及战争可能带来的影响,力求客观接地气。
台湾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中国内战。那年,共产党在大陆赢了,国民党退到台湾,成立中华民国(ROC),台湾就成了一个独立运作的政治实体。中国大陆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管,始终坚持“一国两制”,说台湾是自家领土,必要时用武力统一。美国在这事儿上立场微妙,1979年正式承认PRC,但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承诺在台湾面临威胁时提供防御武器,维持自卫能力。这法是美国在与北京建交后立的,目的是保持台海和平。
这政策叫“一中政策”,意思是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不明确支持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主张,而是强调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多年下来,台湾从专制转向民主,民众身份认同也变了。调查显示,现在超过60%的人觉得自己是“台湾人”,而支持统一的少,身份认同的转变让两岸分歧更大。
最近几年,台海局势越来越紧张。中国通过军事演习、巡航和经济施压等方式对台湾施压。比如,2022年8月,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中国立马搞了大范围军演,包括导弹试射,部分还落在了日本专属经济区。这被看作是对台美警告,显示中国军事决心。
2024年,中国对台湾的军事活动更密集。据报道,那年战机侵入台湾空域识别区(ADIZ)的次数创纪录,数百架次,像是“灰色地带”策略——不直接打,但通过频繁行动消耗台湾防务资源,心理上施压。虽然没打起来,但这种行动增加误判风险,随时可能失控。
台湾这边也在加强防务,买美国武器如F-16V战斗机、反舰导弹,但受限于预算和美国军工供应链问题,订单交付延误,现代化进程受影响。美国则通过南海“航行自由”行动和与日本、澳大利亚的联合军演,展示维护地区稳定的决心。总统拜登几次说美国会防卫台湾,但这些话没正式成政策,政策上还是模糊的。
美国智库模拟了台海冲突,结论都挺吓人。CSIS2023年报告《下一场战争的第一战:模拟中国入侵台湾》模拟了24种中国入侵台湾的场景,假设2026年发生,涉及美国、日本和台湾联手。结果显示,中国可能初期登陆成功,但最终被击退,代价高得离谱:美国可能损失3-10艘舰船,包括可能一艘航母,数百架飞机;日本也损失惨重;台湾虽自由,但基建被毁。
另一份是RAND2024年报告《避免灾难——保持中美台海冲突在核门槛以下》,四卷本,重点看美国远程打击如何可能升级冲突。报告说,美国可能用B-2轰炸机和潜射导弹打中国东北能源基地和东南沿海工业设施,目标是削弱中国战争潜力。但报告也警告,这可能让中国觉得核心利益受威胁,考虑用核武器反击。
这些报告都强调,战争对双方都是灾难,美国的轰炸策略风险大,可能引发核战争,得不偿失。
要说谁能赢,得先看双方军事实力。
中国离台湾近,部队和补给能快部署,美国得从几千公里外来,补给线长,难度大。
中国有东风-21D反舰导弹,能威胁美国航母;还有反卫星导弹,搞乱美军通讯。
中国军队人数全球最多,舰船飞机导弹都多,靠数量压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强,用导弹、无人机、电子战系统,阻止美军靠近。有11艘航母,全球投送能力最强,舰队能打到哪儿都行。
F-22、F-35战斗机,B-2、B-52轰炸机,能全球精确打击。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友能提供基地和后勤,增加火力。美国打过很多仗,联合行动和远程投送经验丰富。
但在台海,地理对美国不利,中国导弹能直接威胁美军航母编队,关岛基地也可能被打。CSIS模拟显示,美国赢可能,但代价高,比如损失几十艘舰船,数百飞机,伤亡惨重。
打起来,经济受影响最大。台湾是全球半导体大户,TSMC生产了大部分高端芯片,战争会搞乱供应链,手机、车、医疗设备都受影响。中国经济靠出口,战争会断贸易链,美国制裁也会让中国经济雪上加霜。美国这边,经济也会受创,和中国贸易量大,战争会让股市暴跌,油价飙升。
更广的说,台海冲突可能引发地区战,波及日本韩国,全球贸易链断裂,经济危机可能全球扩散。
尽管紧张,中美还在努力避免战争。两国有军事热线,减少误判风险,但有时因政治问题中断。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东盟也呼吁对话,但效果有限,毕竟中美立场差距大。
台湾这边,想维持现状,靠加强防务和国际支持,但中国施压没停,统一和独立的分歧让和平谈判难。
总的来说,中美因台湾开战,谁赢都难说。智库模拟显示,美国可能最终挡住中国,但代价高得吓人,双方经济军事都受重创,全球经济也跟着乱。RAND警告的大规模轰炸策略风险大,可能升级到核战争,得不偿失。所以,外交才是正道,双方得小心,别让局势失控,战争对谁都没好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