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cky

明星卖二手,正在成为舆论争议的重灾区。

5月10日,王俊凯工作室员工被曝疑似长期倒卖品牌方赠品,累计交易接近千次,引发粉丝集体声讨。4月底,刘美含发起的“闲置流通计划2.0”线下市集因商品价格虚高、疑似假货流通等问题深陷舆论漩涡。今年3月,曾黎工作室被发现售卖粉丝送给艺人的定制徽章。

近年来,明星涉足二手交易已成常态。从闲鱼低价甩卖到线下市集,艺人试图通过处理闲置物品塑造“勤俭”“亲民”形象,甚至将其作为与粉丝互动的新渠道。但当活动规模扩大、受众从粉丝转向路人时,任何细节漏洞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消费者对“明星光环”的期待,本质是希望用更低成本获得更高价值;一旦商品品相、定价或服务与预期不符,情绪反噬往往比普通交易更猛烈。

更深层矛盾在于,明星团队往往低估了二手市场的复杂性。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二手商品的瑕疵,但对明星商品的容错率却极低——公众默认明星拥有更优越的资源与生活品质,因此对其售出物品的品相、来源乃至定价都抱有更高要求。

此外,在明星二手售卖风波频发的背后,工作室员工的角色往往是极关键的一环,这一次的王俊凯和曾黎皆是如此。甚至在某些薪资并不优渥的团队,员工转卖粉丝礼物和品牌主产品已成为常态。就有一位前明星助理向小娱开玩笑:“去过潘家园的都懂,最爱倒卖的就是皇帝身边的宫女太监。”

玩笑归玩笑,如果团队缺乏基本的职业规范与审慎判断,最终也会让明星本人承担形象代价,最终影响整个团队的利益。

不过,明星二手生意并非注定“高风险,低回报”,关键在于团队的整体运营。毕竟,在老中的消费市场,“便宜、实在、能用”才是真正的主食。高概念和人设可以炒,但好货才下饭。

刘美含翻车始末:二手闲置市场,明星光环失效?

近期,刘美含主办的“闲置流通计划2.0”线下市集活动引发广泛争议。活动过程中,有消费者反馈遭遇商品价格虚高、现场组织混乱、甚至疑似出现假货等情况,舆情迅速发酵,令这场原本打着“传递美好”“共享闲置”口号的活动,在落地执行中陷入信任危机。

实际上,这已是刘美含第二次举办线下闲置市集,两次活动地点均设在北京。早在2024年12月,她就在北京进行过一次小规模试水,当时仅有5位艺人参与提供物品,场地设置和推广规模也相对克制。但正因其“原生感”与“亲民气质”,活动现场在寒冷冬日中依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根据刘美含的总结,该活动从一个“摆地摊的小想法”出发,最终吸引了超过4000人排队、店内接待人数突破2000,远超预期,堪称一次“爆款级试水”。

也正因首次活动意外走红,激发了刘美含团队进一步放大体量、打造品牌化线下事件的想法。第二次“闲置流通计划”市集于2025年4月25日至27日举行,无论是参与艺人数、商品规模,还是玩法设计都较首次全方位升级。

“闲置流通计划2.0”汇聚了45位艺人及博主参与,人数是上次的近十倍,现场供货量突破2000件,同时引入了多种互动机制,包括旧物拍卖、以物换物、Remake手作工坊、领养机制等,强调“情感流通”而非简单消费。比如观众可以带来一件承载回忆的旧物讲述故事,0元起拍,所得捐赠公益;也可以以一本旧书交换一杯饮品。为了造势,刘美含团队在社交平台密集发布十余条预热视频,全平台铺排可见其对“破圈化运营”的预期与野心。

然而,这场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升级市集并未带来正向反响,反而演变为一场舆论危机。仅从抖音数据来看,自4月28日起,其账号粉丝数从416.2万降至如今的415.3万。

争议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现场秩序混乱与购物体验下降,多位消费者反馈排队时间冗长、场内拥挤、“选不到货”“看不清商品”;其二是商品品相与价格之间的强烈反差,有网友指出衣物“未清洗直接上架”,鞋履“普遍脱胶掉皮”,部分T恤标价高达800元,“远超合理预期”。

其三,也是最具公信力杀伤力的,是假货事件。在市集现场,有消费者反映购入了假冒的奢侈品牌商品,包括miumiu针织衫、LV包等,并在小红书上发帖质疑,引发社交平台迅速发酵。

面对迅速升温的舆论压力,刘美含于4月28日在小红书发布视频公开回应,试图挽回信任危机。她在视频开头鞠躬致歉,然后用大量篇幅从自己三年前在小区跳蚤市场摆摊的经历讲起,强调举办闲置市集的初衷是“让物品流通”“传递爱意”,并反复表示“希望人和人之间有更多的美好可以流通起来”“不会被问题打败”。在讲到市集上发生的动人故事,例如九岁男孩拍下首饰送妈妈,她声音哽咽。

然而,回应的重心始终落在感性叙述上,对于舆论关切的核心问题——“商品是否存在定价虚高”“是否有假货流通”“现场组织是否混乱”等,刘美含只用一句“市集上出现了几个有纰漏的产品”一带而过,对于背后隐情语焉不详,观感上像在回避焦点。更令人诟病的是,回应中将批评归因于“我的疏忽和不完美”、“我和朋友们的善意被曲解”,这种潜台词暗示“问题不在初心,而在误解”,进一步激化了舆论的反感。配合如“我也不会被问题打败”“感谢大家的包容和支持”等高频情绪句式,被质疑为标准公关。

刘美含回应后舆情依然难以平息,背后真正的关键,是观众对“价值感”的失落。在多数消费者眼中,二手市集本身是一种充满“薅羊毛”期待的消费场景,消费者预期的是低价与偶得;而明星市集则叠加了情绪标签和人设符号,价格体系与心理预期容易错位。第一次活动的主要受众是刘美含的粉丝群体,情绪氛围友好。可当2.0版本出圈后,主力人群转为非粉路人,对他们而言参与的意义就是“捡漏实惠”。一旦诉求落空,转而集体发声的速度也远快于粉丝的护航能力。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当商品本身既不够便宜、又缺乏正品保障机制,处于非草根、非奢侈的中间带,就会显得格外尴尬。此时,原本能加分的明星光环反而变成了舆论攻击的靶心。

二手江湖人设沉浮:卖对女菩萨,卖错白眼狼

据娱乐资本论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0位内娱明星公开参与二手商品售卖,出售内容多为个人闲置的服装、美妆和日常用品。售卖渠道以闲鱼、小红书及花粉儿为主,其中闲鱼平台所占比例最高。

实际上,明星售卖闲置并非舆论雷区,也有不少操作得当的成功案例。基础打法是通过低价物品展现“亲民”姿态,围绕“勤俭持家”“生活真实感”或“审美在线”等方向塑造人设,常见于两类形象——一类是生活干练节约型,一类则是时尚表达型。在这个基础上,一些明星还会借此与个人新剧、综艺进行内容联动,如在售卖中露出剧中造型或角色关联物品,既能延续热度,也有助于拓宽受众层级,提升大众路人缘。

2016年,孙俪在微博宣布开设“等花开杂货铺”,入驻母婴类闲置交易平台“花粉儿”,出售的多为个人及孩子的二手物品,如童装、书籍、鞋子等,标价普遍维持在五折左右。得益于“干净整洁、价格实在”的形象定位,该店铺一上线即获得粉丝热捧,多次商品上架即售罄。

2019年,刘涛则在《欢乐颂》热播期间上线了名为“安迪的衣帽间”的二手店铺,专门售卖剧中角色安迪穿过的戏服。戏服不仅价格亲民,还随商品附赠签名照,形成了剧集角色与现实消费的巧妙联动,也助力延续了热度红利。景甜也被网友发现在二手平台上低调出售部分闲置物品,从高跟鞋到日常配饰不等,商品描述中如“静待有缘人”等话语营造出佛系温柔的氛围。这一操作为其日后《司藤》热播、努力转型为“亲民甜姐”的阶段助力,恰好补充了其此前“高冷”形象的柔性一面。

如果说“低价售卖”是一种基础好感的构建方式,那么在更高层面,部分明星通过打造完整的品牌事件,反向助推自身人设的跃迁。

2024年5月1日至5日,朱珠在北京798艺术区发起“朱珠和朋友二手集市”,现场共陈列超千件个人物品,涵盖服饰、首饰、鞋包、美妆、母婴、艺术衍生品及各类生活用品,整体呈现出极强的个人风格与生活气质。

现场商品价格多集中在10元至300元之间,不少奢侈品牌也以极低价格售出。例如,Jimmy Choo高跟鞋仅售30元,Burberry大衣120元,Celine中古包399元,迪奥和蒂芙尼耳饰一对仅30元,大量一线品牌服饰也都在百元左右,整体性价比极高,形成强烈的“捡漏感”。

其中一位网友在VIP区购买了一条蕾丝裙,得知该裙原为主持人鲁豫所赠,朱珠亲自称赞她穿得出色,还表示“完全可以当婚礼裙穿”。这位网友随后还淘到多件亮片裙,发帖称整个市集是“vintage爱好者和循环爱物的天堂”,相关内容引发热议,不仅带动人气,也进一步放大了朱珠此次活动的好评效应。

纵观近年来明星二手售卖“翻车”的舆情案例,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类:定价过高、品相不佳,以及出售他人赠送物品引发的“情感道德争议”。

在定价方面,刘美含、蒋梦婕等人均因商品价格偏高而遭遇批评。“赚得多还舍不得让利”的观感让人反感,甚至被形容为“吃相难看”。而在品相方面,部分商品的呈现也令公众难以接受,成为翻车的又一导火索。

例如,伊能静被发现售卖的部分鞋款存在明显污渍,外观不洁、磨损严重,整体品相难称合格;唐嫣出售的毛衣则被指出起球明显。更具争议的是沈梦辰,其在商品描述中频繁使用“原味”一词,虽后续解释该词意在强调“使用真实感”,并无其他含义,但“未清洗即售出”的印象让不少网友感到不适。

在二手闲置交易领域,物品存在一定程度的使用痕迹本属正常。但一旦放在明星身上,情况就变得复杂许多。公众往往默认明星与“精致、洁净、高标准”的生活方式绑定在一起,当他们售卖的商品显得“不够干净”或“未加处理”,就很容易被视为人设管理的失控。这不是物品的问题,而是“物品背后的人设”没能维持住预设的精致感。

在众多争议类型中,最具破坏力的往往是涉及“人情”的情感类舆论。2019年,“吴昕出售钟汉良送礼”事件登上微博热搜第一。网友发现,吴昕在二手平台以60元售出一只穿婚纱的大熊猫玩偶,标注为“已清理、85成新”。随后有人指出,该玩偶是钟汉良2013年录制《快乐大本营》时送出的定制礼物。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2》中。泰籍艺人尹浩宇送出的胶卷相机和INTO1实体专辑,被发现疑似由辣目洋子的助理挂至二手平台售卖,再次触发“情分变现”的讨论。

在面对因售卖二手商品引发的争议时,不少明星在回应中往往将问题归咎于“工作室管理失误”或“助理操作不当”,以此与自身形象保持距离。实际上,二手售卖行为并非简单的个人私事,而是一项需要团队全链条把控的对外沟通事件。从物品筛选、定价策略到内容包装和平台执行,每一步都关乎公众观感。能否选对物、定对价、说对话,背后考验的是团队对艺人亲民人设的整体塑造能力,以及对社交语境下大众情绪的拿捏分寸。一旦细节处理不到位,哪怕初心无恶意,也极易被放大为“人设破裂”的导火索。

5月10日,有网友曝出王俊凯工作室员工长期在闲鱼倒卖品牌方赠品和代言物料,累计交易接近千次,部分售价高达数千元,引发舆情迅速发酵。粉丝群体反应强烈,直指工作室“管理失职、瞒上欺下”,要求彻查责任并重组团队。

在明星二手售卖风波频发的背后,工作室员工的角色往往是被忽视却极关键的一环。从曾黎工作室员工被指擅自出售粉丝送出的礼物,再到王俊凯工作室员工被曝在闲鱼上长期倒卖品牌方赠品,这类行为虽打着“处理闲置”的名义,但在送礼的粉丝心中无异于“好心喂了狗”。不过也有前明星助理告诉河豚君,粉丝所送礼物其实大多数都被归置到了工作室的仓库,“曾黎那件事你当然可以怪到是员工所为,但明星本人真的对这些‘礼轻情意重’的礼物多当回事吗,不可能的。”还有一种可能性,则是明星和团队形成了某种默契,明星用团队处置品牌赠品和粉丝礼物的权利,换取了对明星本人的忠诚,“古代内务府不也这样?”

明星“卖二手”从来不是简单的清货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工作室员工既是资源的具体管理者,也是执行层的重要把控者,他们在处理商品定价、信息发布、物流管理等环节中具有极大操作空间。如果团队缺乏基本的职业规范与审慎判断,便很容易在低成本套利与私域权力滥用之间失控,最终让明星本人承担形象代价,更折射出整个明星运营机制在制度建设上的薄弱与责任体系的模糊。

卖衣如卖人,中外明星二手交易的价值落差

海外明星同样活跃在二手市场,但整体舆论氛围与国内不同,普遍收获正面反馈。

他们的打法大致可归为两条路径:一是将旧物售卖与公益捆绑,所有收益透明捐赠,公众更易认可其社会价值;二是把二手交易当作个人 IP 的延伸,通过精心策划的“纪念单品”进一步强化明星的独特风格与文化符号。

2025年初,Paris Hilton在Vestiaire Collective上售出97件Y2K风格档案单品,为洛杉矶火灾受灾者筹款。模特Winnie Harlow与eBay合作,拍卖包括Moschino皮革背心、Celine靴子和Cartier手表等二手奢侈品,所得款项用于支持白癜风患者组织。此外,Rosie Huntington-Whiteley、Billie Piper等英国明星亦通过Hurr平台出租或转售个人衣物,部分收益用于公益。

事实上,国内部分明星也尝试为二手售卖赋予公益价值。孙俪曾表示,开设二手网店并非为盈利,而是希望处理闲置物品的同时,将所得捐用于流浪动物救助和资助贫困学子。景甜则通过闲置转卖将全部收入用于公益捐赠,每条商品信息都会标注捐赠对象,时隔3个月左右就会在平台公布捐款金额与流向,形成透明闭环。

刘美含也试图赋予市集更高的理念价值,将其定位为对环保与旧物循环的实践。她强调,“旧物有温度”,承载回忆的物品经由流转被再次利用,不仅能带给他人小确幸,也是一种生活减法。市集的初衷,正是希望通过这一形式推广循环利用的环保意识。

相比国内,海外明星在售卖二手商品时,更倾向于强化个人品牌属性,受众也以核心粉丝为主。商品本身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被视为明星文化符号的延伸。

例如,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的一件2010年连帽衫在拍卖中以15,875美元成交。2023年,Sonic Youth主唱Kim Gordon在洛杉矶举办旧衣义卖,现场粉丝从凌晨排队,其中不少带有“污渍”或“grunge年代”痕迹的衣物反而成为抢手货。

明星售卖二手,粉丝作为第一批受众本属常态,刘美含的第一次市集正是如此。现场与社交平台互动中,粉丝不仅积极转发、留言支持,还主动为排队观众准备暖宝宝,为活动营造了友好氛围。

第二次市集的舆论却是另一番景象。伴随出圈而来的,不再是理解和包容,而是路人的期待、判断与批评。当失望情绪集中爆发,评论区很快被嘲讽与不满占据,曾经为她撑起场面的粉丝声音,被迫退至边缘,显得格外孤立。

朱珠的二手集市之所以能获得广泛认可,得益于其团队成熟的运营能力和清晰的品牌理念。当发现门票和商品被黄牛高价倒卖后,工作室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明确表示活动初衷是环保和资源共享,低价策略是为了惠及更多人,而非让投机者牟利。网友们纷纷支持朱珠工作室的声明,表示“真的很过分”、“禁止倒卖!虽然我也没抢到吧”。

此外朱珠本人在社交账号上发文提醒大家不要高价购买门票,称货品会越来越少,不值得花几百块钱买票。她还建议大家别在网上购买高价二次销售的商品,因为很多衣服尺码较小,需要现场试穿。网友们对朱珠的提醒表示赞同,认为她的做法很贴心,是在为消费者着想。

在海外市场,粉丝愿为明星二手商品背后的公益或文化符号买单,消费的是一种认同感;而在国内,用户更务实,买得值才是关键。商品本身如果缺乏价格优势,无论包装得多有情怀,最终都可能失去支撑。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语境中,任何脱离“便宜”“实用”的叙事,都很难真正撬动广泛共鸣。明星售卖二手,既是对人设的延伸考验,更是对市场理解力的真实检验。明星光环和高概念叙事可以是调味料,但在中国消费者面前,“便宜、实在、能用”才是真正的主食。人设可以炒,但好货才下饭。

1分钟速读本文

本文讲的是最近明星卖二手物品频频翻车的事,用大白话总结就是:

明星想靠卖二手货立"接地气"人设,结果翻车不断!比如刘美含搞的二手集市,衣服没洗就卖,假货混在里面,T恤敢标价800块,被网友骂惨了;王俊凯工作室员工被曝长期倒卖品牌送的礼物,粉丝气得要讨说法。说白了就是:大家以为能捡漏明星好东西,结果发现要么贵得离谱,要么质量拉胯,甚至拿粉丝送的礼物转手卖钱,吃相太难看!

其实明星卖二手本可以加分,像孙俪半价卖童装、朱珠30块卖大牌鞋,这种真实惠大家就买账。但很多明星团队不懂:普通人能接受二手有瑕疵,但明星卖的东西大家默认要更好更便宜。一旦价格虚高/品相差,明星光环反而变成挨骂的理由。更坑的是有些团队把粉丝心意当垃圾,员工偷偷倒卖礼物,最后明星背锅。

国外明星卖二手更聪明,要么把钱捐公益,要么当个人IP延伸(比如卖有纪念意义的旧衣服)。但国内消费者最实在,管你什么情怀故事,东西够便宜好用才是王道。说白了,明星想靠卖货立人设可以,但必须先让利——价格打下来,质量提上去,不然人设立得再漂亮,也架不住网友用脚投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