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华为问界赛力斯M7被追尾,车主气冲冲下车,一看却没法生气了。
9905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追尾问界M7,车主傻眼了!
早上朋友给我发了张车祸图,说朋友圈都炸了!一台崭新的问界M7在路口好端端停着,后面紧贴着一辆日本车。乍一看还以为就是个小剐蹭。可细看才发现——这追尾追得可真是精彩!
后车那日本车,车头简直没法看。整个前脸,像是被狠狠用力地揉皱了那样子;就犹如纸团那般模样。而且引擎盖像书本一样,被顶得已然完全翻折了起来。
水箱框架,扭成了奇形怪状的样子,保险杠呢,更是被撞得稀巴烂,各种破碎的零件,散落得满地都是,防冻液也漏得,到处都有,场面着实有些狼狈凄惨。
再看那辆问界M7,除了后保险杠底下,沾了些对方的碎屑,仔细瞧去,那保险杠本身,似乎连漆都没蹭掉几块!这巨大的视觉反差,恐怕连旁观的都觉得不可思议。车圈流传着一句话:“路上碰见问界,最好多留点距离。
这绝对是被现实碰撞教育出来的经验为什么这么说?说直白点,如果你不小心追了问界,惨的通常是你自己的车头,人家那车身刚性强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现场车主的确证实了这一点,他原本窝着满满一肚子火,接下来下车准备去理论,不过当看到对方车头那副凄惨的模样时,冲到嘴边的责怪之话,硬生生地就咽了回去,最后只得无奈地摆摆手,说道:“算了算了,人没事儿就行,直接报保险走流程吧。”
这情形让我想起之前试驾问界时的观感,那车门厚重,板材扎实,上手一摸,那种沉甸甸的厚实感是装不出来的。至于那台追尾的日本车,大家常调侃的“吸能”设计倒是一目了然。
它车头的溃缩变形确实非常夸张。我知道厂家会说这是为了在碰撞中吸能缓冲,保护乘员舱。
理论上也许有其道理。可每次看到碰撞现场的图片,那堆叠得,不成样子的车身结构,总让人觉得,这种对撞方式,令人心里发怵。驾驶舱保住了,但是如此惨烈的车头损毁,光是拆解维修的成本,恐怕就远超车价本身了。
写在最后:亲眼所见这一幕,让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原来某些车身结构设计上的"吸能",可能吸走的不仅是冲击力,还有车主的钱包啊!当然这只是句牢骚。真正的安全,从来都不该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但我心里清楚:若自己需要为家人选择一辆保护感更强的车,看到这样的现实对比,心里那杆秤会偏向谁。毕竟驾驶在马路上,那种安安稳稳的安全感,比任何“吸能理论”都来得更为真切实在。而且说真的,这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是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它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
您说呢?是愿意坐在一座钢铁堡垒里经受考验,还是托付于一具精心设计的“吸能结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