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风暴,揭开了民生资金安全的重重隐患。审计署最新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对25省4.14万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中,共发现各类问题金额601.61亿元。其中,13省挪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406.26亿元偿还政府债务,2.83万名职工通过造假手段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暴露出养老金管理链条的深层漏洞。

审计署披露400亿养老金被挪用骗取

挪用黑洞:民生资金沦为"提款机"

审计发现,13省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民生资金挪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及偿还政府债务,总额高达406.26亿元。

更严峻的是欺诈骗保的产业化操作。2009年至2024年间,16省90家中介机构通过伪造劳动合同、仲裁书等手段,帮助2万余名不符合条件人员违规参保。其中,哈尔滨市阿城区一中介长期向4名公职人员行贿,在材料审核、劳动仲裁环节造假,为271名不符条件者办理参保,预计造成基金损失1.15亿元,中介非法牟利超400万元。

魔幻现实:1岁"童工"22岁"退休"

养老金违规领取乱象同样令人瞠目。25省2.83万名职工通过虚假病历、篡改档案等方式提前退休,套取养老待遇5.19亿元。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档案被涂改14处,制造出"1岁工作、22岁退休"的荒诞记录,竟能层层过审办理退休。此人累计领取养老金69万元的同时,仍在其他单位任职取酬,暴露审核机制形同虚设。

制度漏洞亦被钻营。22省未清理不符合全国统筹要求的"小政策",导致基金多支出187.53亿元——9省擅设"取暖费"等16项待遇项目,多支出167.23亿元;20省违规将统筹前不符合条件的26.36万人新增待遇支出59.41亿元,全部转嫁基金承担。

医疗养老成重灾区

审计移送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中,医疗、教育、养老领域"蝇贪蚁腐"高发。山西一不法团伙自2012年起垄断原料药市场,通过操纵药价牟取暴利数十亿元,严重侵蚀医保基金;上海信谊天一药业原总经理周某等人,在药品推广中收受贿赂2000余万元,造成国有资金损失8300万元。

民生短板同样刺痛人心:

123县1668所学校谎称达标后再度失守,出现教室漏雨、学生站立就餐、宿舍大通铺等问题;

93县519所学校却过度建设,四川达州市通川区在农村学校缺宿舍餐厅的情况下,花费382万元购置190株万元名贵树木;

云南5户家电企业利用"国补"漏洞,虚假交易骗领以旧换新补贴171.21万元。

整改攻坚:追责4120人完善制度1710项

审计署提出三大整改路径:

摸清底数:督促地方核查重点人群参保及资金缺口,统筹财力逐步解决;

制度清淤:全面清理地方"小政策",强化全国统筹刚性约束;

重拳反腐:严厉打击不法中介及公职人员勾结骗保行为。

截至2025年3月,针对2023年度审计问题的整改已追回资金6540多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710多项,追责问责4120多人。审计署表示将持续跟踪整改,年底前向社会公告全面情况。

本文源自金融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