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所面临的身后事是一个政治上团结稳定的局面吗?并不是。连敌人阵营的法正,都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曹魏集团此时“内有忧弊”。内部是不稳的,不停地做各种小动作的。作为一个非士族的领导者,他手下的士族阶层是有想法的。所以在曹操晚年他一般不长时间离开自己的政治中心,要在那里镇住场子。这个时候只能盘算自己身后的接班人是一个政治上可靠的人,可以和士族阶层协商的人,能够稳住局面的人接班人。

其次,在曹操之前武将身份到帝王身份转换成功的基本上只有刘秀一人,参考范本数量不够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处在一个政治体制不断试错的阶段,门阀和寒门也一直在博弈,直到隋唐才算是终于趋向稳定,我认为怎么选继承人也是不断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从现有史料来看,曹丕应该是和士族关系比较好的,他上位后的举措改变了很多曹操的政策而向门阀妥协,由此来看,曹操选曹丕的考虑点或许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再者,曹操的格局是以曹氏和夏侯氏为主心骨,惇渊四人一直是主要培养对象,二代的休真杰尚也是培养对象,兵权主要在他们身上。降将为次重心,毕竟是曹操手下最能打的辽颌晃德聘宠等人,还有就是乐进李典于禁等人,世家大族基本是文官没有任何兵权。另外,历史上一般认为曹彰就是个武夫莽夫,曹丕虽然好像更偏文,但人家骑射、击剑也是不错的.

我认为曹操在历史上选继承人要不要选武将这个问题参考范本不足的情况下,他选一个跟自己很像的文武双全的曹丕,应该也是合理的。曹丕的政治可靠性,无疑是相对最合适的人选,能熟练运用协商、交易、妥协等政治手腕,这些都身为是武将的曹彰所欠缺的。事实证明,曹丕继承了魏王的爵位后,他同士族达成了交易,获得了士族的支持,成功的代汉继承皇位。 把他们曹家的事业再上了一步,从扩张的层面上来讲,曹丕并没有显著的成就,但是只有曹魏政权只有生存下来,才能给后来创造机会。所谓“大治”,并不是曹操此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他考虑的是如何让曹魏势力,在他撒手人寰后能够继续生存下来,求稳,稳定,稳定胜过一切。 本文由大国历史趣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