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走进理发店的人都会隐隐的担忧:今天Tony老师会不会掏空自己的钱包? 时霞玲是一位Tony老师,但她的顾客却从不会如此担忧,相反,在理发的过程中,她时常充满了紧张感。 未来,在哪里? 1977年,时霞玲出生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马街镇,这个镇子地处交通要道,从古时就是客商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客商给马街镇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曲艺文化,被尊为“中国曲艺之乡”。
至今,每逢农历正月十三到十五,这里都要举行“十三马街书会”,各路艺人云集在马街镇,坠子、三弦、琴书等等悉数登场,好不热闹。 小时候,时霞玲最喜欢书会,她听不太懂那些曲艺,她为了凑热闹,为了吃零嘴,更为了看那些艺人的头。 头有啥好看?那是真俊! 艺人的头发被他们的一双巧手梳就成各种样式的发髻,配以精巧的发饰,时霞玲如同着了魔般盯着看。待回到家中,她就拿自己的头发练手,在镜子前一遍遍梳各种发型。
时间在一年一度书会中流逝,到了1997年,时霞玲高中毕业,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她学习成绩不佳,没考上大学,父母让她复读,但她拒绝了,她清楚以她的学习成绩就算再复读两三年,也未必考得上大学。 在父母的唠叨声中,时霞玲心绪不宁,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眼中尽是茫然,只有在对镜编发时才能获得片刻宁静。 那天,一位发小来找时霞玲,恰好看到她在做发型,发小惊叹,“真好看,你怎么弄得?” 时霞玲请发小坐下,给她也梳了一个漂亮的发髻,发小端详着镜中的自己,笑得很开心。 两人聊了很久,时霞玲谈及自己对未来的迷茫,发小突然一拍大腿,“我帮你。”
几天后,发小兴冲冲拉着时霞玲去见她的邻居,这位邻居在北京一家美容美发学校学成归来,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很红火。 邻居听说时霞玲对美发感兴趣,当即写下那家学校的地址,递给时霞玲。 20岁,时霞玲离开马街镇,赶赴北京,走向更大的世界。 未来,在手中! 时霞玲去的这所美容美发学校,隶属于羽西化妆品公司,创始人是美籍华人靳羽西。 她出生艺术世家,父亲是著名岭南派画家靳永年,自幼在香港长大,16岁赴美留学,曾是一名优秀的电视制作人。 1992年,靳羽西创办了羽西化妆品公司,致力于让亚洲女性发现自身独一无二的美。
靳羽西是名媛,她在宴会上谈笑自如,结识了巩俐、成龙、向华强等名人,甚至还曾与基辛格、赖斯、布什、奥巴马等美国政坛高层有所往来。 当然,20岁的时霞玲并不知道这些,初到北京,进入全新的环境,她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她从小喜欢做发型,但那只不过是“瞎弄”,如今,面对系统的理发教学,一开始时霞玲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她拿着剪刀,面对模特头,听着老师的讲解,手却不听使唤,一剪子下去,发型毁了。 时霞玲急的直掉泪,为自己的笨拙惭愧,其他学员倒无所谓,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学习谋生技能,反正学费已经交了,老师总得教会他们不是?在课堂上,他们互相调侃对方剪坏的头发,开着玩笑。
但时霞玲几乎从不在课堂上说闲话,她拿着纸笔详细记录下老师说的要点,一遍遍地做剪刀操训练。 课后,偌大的教室只有时霞玲一个人,她观察每个模特头的发型,拿出专门从市场买来的鸡毛掸子,用不同的剪刀、力度、手法修剪,夜深了才打扫干净一地鸡毛,疲惫地往宿舍走。 舍友们看她练习的手酸疼,连杯盖都拧不开,都不理解,更有人冷言冷语,“你这么刻苦,怎么没考上大学?” 时霞玲不知该如何反驳,她以前在学业上还真没刻苦用功过,但既然已经错失了考上大学的机会,那么如今就该更努力,她想证明学理发并不比上大学混得差。
抱着这种想法,时霞玲完全不理会他人的闲言碎语,用了让刀功更加娴熟,她甚至拿着剃刀在自己的腿上刮,两条腿被刮的满是血痕,一动就疼,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炎热的夏天,其他女同学都穿着漂亮的裙子,只有时霞玲穿着长裤。 20岁左右的女孩子正值妙龄,时霞玲也想打扮的美美的,但理智告诉她,为了未来,她必须要舍弃掉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当下,对她而言,最重要的是磨练理发技能。 在美容美发学习期间,除了吃饭、睡觉,时霞玲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来练习,在高强度的训练下,她的专业技能突飞猛进,在短短一年后,就熟练的掌握了各种发型的修剪方式。 在此基础上,时霞玲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各种时尚杂志,提升自己的美商,学习如何为不同的人设计更适合的发型。
时霞玲的努力也得到了校长靳羽西的关注,靳羽西不止一次看到过这个女孩子在空荡荡的教室中独自练习,她暗暗叹服时霞玲超乎常人的坚持和努力。 1999年的一天,靳羽西来到学校,集合美发专业的学员,宣布了一个消息:她要从600名学员中,选出5名佼佼者,赴美工作。 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一片激动的议论声,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每个人眼中都闪动着对成功的渴望。 上个世纪90年代,“出国热”、“留学潮”正盛,美国,是那个时代唯一的超级大国,很多人都以为那里遍地是黄金,只要去美国,就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从那一天开始,课后留在教室练习就不是时霞玲一个人了,很多学员都铆足了劲训练,刷刷的剪刀声从早晨响到午夜。
但机会从来不会倾向于临阵磨刀者,它只会留给早有准备的人。 经过实战考核,时霞玲拔得头筹,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赢得赴美工作的机会。 22岁,时霞玲离开北京,赶赴美国,登上广阔的舞台! 未来,就是当下! 1996年6月,时霞玲生平第一次坐上飞机,飞越广阔的太平洋,踏上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土地。 当这个河南女孩真切地站在理发店中时,她才从首次出国的欣喜和好奇中清醒过来,她是来工作的,她将要面对众多老外,这比在国内工作难度更大。
首先,时霞玲要克服语言障碍,其次,美国人大多发质细软弯曲,打理起来与中国人完全不同。 为了克服困难,时霞玲赴美之前报了英语班,每天练习口语。在练理发技能时,费了很大工夫才找到与欧美人发质相似的模特头,勤加练习。 但训练毕竟和实战不同,第一次面对真实的老外,时霞玲有些紧张,说话难免磕磕绊绊,足足用了五、六分钟,才搞清楚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位顾客很不满,坐在理发椅上,一言不发。 时霞玲拿起剪刀,努力忘却尴尬和不快,开始修剪头发。她专注于理发工作,剪刀在手中飞舞,不一时就理好了。
顾客看看镜子,满意地微笑,完全不计较时霞玲糟糕的英语,拉着她表示感谢,还给了她10美元小费。 在美国,顾客给理发师的小费一般是3—5美元,给10美元算是很多了,这对时霞玲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工作一天天步入正轨,她的英语更加流利,理发技能也在不断提升。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反倒在业余时间更加努力的练习技能,大量看专业类书籍,时霞玲想在专业理发师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些。 2000年的一天,靳羽西陪同一位衣着得体的中年女士走进理发店,靳羽西点名请时霞玲为这位女士理发。
女士身高在170cm左右,皮肤黑亮,身材苗条。时霞玲请女士坐下,女士提出想要一个显得精神点的发型。 时霞玲观察者她的身材、脸型,还有那一头长长的黑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您的长发很漂亮,但并不适合您,请让我为您设计一款发型吧。” 女士犹豫了,黑人一般都是细密的卷发,很难长长,她花费多年时间才才留了这么一头长发,如今,要剪短吗? 时霞玲在美近一年,理解女士的顾忌,她笑着为女士倒来一杯咖啡,耐心而自信地说:“我认为您更加适合下端卷曲的短发,这会让您显的神采奕奕。”
女士笑了,她看着面前年轻的亚洲女孩,赞许道:“中国姑娘,你很有想法。” 经过一番修剪、烫发、打理,女士的新发型在时霞玲手中诞生了,她看着镜中的自己,惊呼,“非常完美,这简直超乎想象。” 女士转头看向靳羽西,“靳,你带出来的学生,很厉害!” 这一次,时霞玲拿到了四百美元小费,这时她从业以来拿到的最大一笔小费。 事后,靳羽西告诉时霞玲,那位黑人女士正是乔治·沃克·布什(即小布什)的“女军师”康多莉扎·赖斯,彼时小布什正在参加总统选举,赖斯是他参选团队的核心人物。 时霞玲惊出了一身汗,她没想到自己还能为这种大人物理发。
看着她惶恐的样子,靳羽西拍拍时霞玲的肩膀,笑道:“别紧张,赖斯对你很满意。” 从那以后,赖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理发店,指明请时霞玲为她理发。 赖斯个性爽朗,谈吐幽默,很有个人魅力,她与时霞玲谈笑风声,而时霞玲也不会让她失望,每一次都会给注重仪表的赖斯设计出让她满意的发型。 2001年1月的一天,赖斯再一次走进理发店,这一次,她神情略带严肃,“时,请为我修剪的仔细一些,我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 时霞玲没想到这一次赖斯参加的竟然是就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宣誓仪式,她和亿万美国人一起在电视上看着赖斯,时霞玲几乎要兴奋地喊出来,“你们看,赖斯的头发是我剪的!”
随着赖斯的职位越来越高,她出行随时有保镖保卫,安全是有了保证,但出行却极不方便,这也使得她来理发店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 赖斯是个极其重视仪表的人,她习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摆放两面镜子,随时观察仪容。连续两三个月不修理头发,这对赖斯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赖斯提出请时霞玲去白宫,担任她的御用理发师。 去白宫! 时霞玲按捺着激动,冷静地告诉赖斯,她需要考虑一下。 赖斯走后,时霞玲前去征求靳羽西的意见,她是靳羽西带到美国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靳羽西成就了她,她不能不告而别。
在得到靳羽西的同意和鼓励后,2005年4月,时霞玲在走进了白宫。从前,她畅想过未来,可没想到竟如此美好,她的未来就在当下。 进入白宫后,时霞玲不但为赖斯服务,还在赖斯的引荐下,来到总统一家人的住处,为第一夫人劳拉设计发型。 有一次,她正在给劳拉打理头发,小布什走了进来,请时霞玲顺便给他也剪剪头发。 面对总统,时霞玲紧张了,她低垂下眼眸,不敢看小布什,小布什听到赖斯的介绍,问:“你是中国人?” 时霞玲声音很小,“是,我来自中国河南。”
小布什爽朗一笑,随即聊起了他此前在中国的见闻,气氛轻松了下来,时霞玲没那么紧张了,她大胆地提出要为布什更改发型。
28的河南姑娘时霞玲,在美国总统小布什头上“动刀”,从此踏上了人生巅峰,她跟随小布什走遍了世界各地,曾经为英国女王、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等各国正要修剪头发。
这个从河南小镇走向世界舞台的女子,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孜孜不去的进取精神,成为了年薪过百万人民币的人生赢家。
参考文献
1、半月选读:《时霞玲:在布什头上“动刀”的打工妹》
2、常州晚报:《时霞玲:在世界政要头上“动刀”的打工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