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赤木瓶子
编辑| Mia
短剧或成内娱的新晋“选秀节目”。
2月21日,短剧演员赵柯淳登上的《费加罗MODE》二月刊创下开卖不到一小时销量超8000本,开售24小时销售额突破70万的纪录,不久前,其参加《无限超越班》并透露2万日薪。今年春节期间,赵柯淳凭《好一个乖乖女》晋升“短剧顶流”,迅速蹿升的流量与适配内娱的“基础建设”,让短剧演员的“飞升”更具实感:粉丝见面会、站姐机场接机、接代言等等。

短剧的火爆,不仅极大地利用着演员的生命周期,还适应了内娱对快速生产和持续消费内容的需求,成为一种新的“造星”方式。与传统选秀综艺里的唱跳业务不同,短剧演员真正做了到靠作品“吃饭”,戏内外的“反差感”也有助于帮其维持热度。
据DataEye研究院估算,过去,平台、资本捧红一个影视明星,需1、2亿的成本。而在微短剧产业,这一数字已压缩到百万量级。然而,随着短剧内容和演员人设的日益同质化,短剧演员逐渐承载了更多的行业期待,成为破局的“关键点”。在快速造星的背后,短剧是否能够维持其创新与多样性,继续为观众带来新鲜感与深度,还是会陷入流量瓶颈?
短剧演员跃升通道:“飞升”or“破圈”
短剧正逐渐成为非科班与新人演员的入场券。去年出现在《无限超越班2》里的短剧演员锦超,便靠扎实的演技当上了队长;在短剧《虚颜》崭露头角的丞磊,先后通过了《云之羽》男二、《锦月如歌》男主实现短向长的事业跃升。
但是,“短转长”也并非总能奏效。以微短剧演员身份出道的李菲,第一次主演长剧已经是出道3年后,但并未激起较多水花,直到2024年春节前其主演的短剧《授她以柄》走红迎来事业转折,李菲随之疯狂涨粉。
女演员方面,也出现了不少科班出身通过短剧完成转型、破圈的演员,如王道铁、孙樾、李沐宸。李沐宸在《司藤》和《梦华录》中作为配角表现并不突出,但她通过主演短剧《招惹》成功“破圈”,成为短剧界“一姐”。

在《无限超越班3》上,她强调了自己的焦虑是“剧抛脸、无辨识度”,导师吴镇宇一边反驳称“这样才是演员”,一边被提醒两人也曾演过对手戏。这表明,短剧不仅仅是演员们的试水平台,也能成为他们从“小角色”到“主角”的重要跃升。
“短剧男神”们大多顶着非科班的标签,但从外貌条件到专业能力来看,标准并不低,可以说颜值身材和专业一个不能少。“短剧男神”柯淳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非科班出身、入行前从事的是服装行业,但凭借其不俗的外貌与标识性的演技如哭戏、破碎感等,迅速跻身短剧顶流。

具体来看,短剧演员们的跃升背后,是其内外实力过关的即时市场反馈,但“流量至上”的竞争压力来得更快更猛,短剧的快速迭代和观众口碑的即时反馈,使得演员可以通过一部作品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粉丝,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同样的造星逻辑或许也会让后浪推前浪的失态加速上演。无论如何,其作为短剧系统化“造星”路径的一部分,将为产业完整呈现出一幅短剧演员的生存发展路径。
随着短剧产业的提速,短剧演员的晋升通道也正逐渐加速。随着柯淳等短剧现象级演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短剧演员开始跨界进入长剧领域。2026年待播长剧的网络释出演员名单里,就出现了不少短剧演员的身影。比如大包大揽一批头部短剧演员的长剧《玉茗茶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女主滕泽文、《好一个乖乖女》女主余茵、《步步引诱》男主舒童、《呦呦鹿鸣》男主刘擎,均出现在《玉茗茶骨》的角色名单中。
《虚颜》女主柯颖参演《五福临门》,《招惹》男主赵弈钦参演《慕胥辞》。其中刘擎和滕泽文已经被于正签进欢娱影视。李沐宸签入悦凯娱乐,后者为杨洋、宋茜所在娱乐公司。

相较于传统影视剧圈子的生花番位之争,短剧圈的“title晋升”显得朴实无华,快速直接。演员们的晋升,不再依赖复杂的资源和时间积累,而是靠作品本身的热度与流量来决定,而短剧恰恰能够将作品数量、热度最大化。
短国造星,不靠“速成”靠“养成”?
“短国”的热闹由来已久。制作周期短、成本低,为新人演员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也契合了当下娱乐圈对内容的快消需求。随着短剧内容逐渐走向多元化,短剧更顺应了当下灵活就业的趋势,成为了娱乐圈的新“造星工厂”。
去年大热互动短剧游戏《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或许为短剧造星带来启示,相较于通过强人设迅速抬升演员在观众心中的印象,并通过系列同类型角色强化这一标签来完成“造星”的思路有些传统且保守了。短剧毕竟是网生内容时代的产物,那么它与长剧演员、明星相比,具备了更适配网络的特质:交互性。
从现象上来看也是如此,短剧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结更接地气,短剧演员粉丝们也习惯于通过“陪伴”演员来建立情感连接。短剧演员不仅要在剧里打动观众,还要通过社交平台、直播等手段与粉丝互动,形成一种“陪伴式”的情感连接。
柯淳便是这一模式的代表性人物,他在剧外的“真实感”成了其吸粉的重要手段。观众对其在剧内的霸总形象“嗑生嗑死”,在剧外其或以“电子男友”、或以“撒糖达人”身份对网友有求必应。
翻看柯淳直播,这类大胆且真实的呈现,很难发生在长剧顶流演员身上。其不仅在直播间里征婚,还大方回应上升期演员们的“禁忌话题”。在一场直播里,柯淳一边大口啃着果子,一边回应网友对前任的提问,“如果前任找我复合的话,我会跟她说,现在是我的事业上升期,你先等会儿。等我哪天不火了,咱们复合”,从弹幕网友评论来看,不仅没有引发不适反而为其圈粉。“懂了,付出型人格+被甩了+还想着复合”。甚至其在真人秀上的追星状态,#柯淳拐弯抹角打听赵丽颖#也登上热搜。
剧宣阶段营业卖力,单人直播里更是有求必应。强行call女主演直播返场互动,打电话一样的自然交流直播,让网友极容易将剧内角色代入剧外,直呼嗑到了。在单人直播里,回应网友“没女朋友为什么这么会拍吻戏”,柯淳二话不说攥起拳头,深情吻上了自己的手。

某种程度上,头部短剧演员具有“互联网+内容”的特性,依靠作品驱动、注重市场反馈的同时,还深度融合了主播造星生态。目前看来,短剧对演员的上升有一定的天花板限制,但作为地地道道的网生内容,短剧演员在积累人气、拓宽职业发展路径时,无需束手束脚。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直播,最大化其个人魅力。大量非科班出身的背景,也使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草根”属性,也让短剧演员成为填补“活人感”严重不足的娱乐圈的解药。
短剧极大地影响了影视内容的供需关系。过往通过立项、多轮试镜拿到角色、围读剧本等环节被进一步压缩,一两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就能向观众眼里完成新面孔的输送。一部接一部的作品、一个接一个的面孔不断冲击着观众的感官。虽然短剧为演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短剧的局限性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短剧与长剧之间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演员的跨界现象愈加频繁,短剧演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也在不断拓宽。另一方面,草根属性更强。作为地地道道的网生内容,短剧演员在积累人气、拓宽职业发展路径时,无需束手束脚,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直播。
至少就目前看来,每逢“长短”相逢,两种表演生态也迎来“生态壁”的正面碰撞。《无限超越班3》上,柯淳在即兴表演中使用了招牌哭技,被导师评为 “技术性流泪”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对手演员交流少等等。下沉市场、竖屏形式+短平快内容框架下,是关于剧本、人设同质化、市场饱和、审美疲劳等现象。
其上升与人设崩塌都在提速,昔日短剧男神F4之一何健麒,一夜塌房,被于正从新剧《玉茗茶骨》除名。
流量经济对传统影视秩序的影响终归有限,未来,随着短剧与传统影视剧的边界逐渐模糊,短剧演员将面临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然而,演员能否突破流量经济的限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迈进,仍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