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与中国建立联系,等同于自掘坟墓”。


“西班牙靠近中国,如同割自己的咽喉”。


这样的激烈言辞,来自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在关税风云再起的紧张时刻,贝森特向试图推动中欧合作的欧洲政要发出威胁。


不过,面对美政客的公开警告,欧洲各国政要似乎已经用“脚”作出选择。


4月10日至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时隔不到一年再次访华,引发热议。


关税战白热化 欧洲政要为何密集访华

2025年4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另据报道,英国贸易政策国务大臣道格拉斯·亚历山大和英国国防参谋长托尼·拉达金本周同时对中国进行访问。


关税战白热化之际,欧洲政要密集访华,释放什么信号?


美欧裂痕加深 欧洲转向中国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意孤行挥舞关税大棒,不仅让自身陷入全球经济“孤岛”,也让传统盟友开始反思“依赖”的代价。


经济学家苏珊·斯通日前在《澳金融评论报》撰文指出,加拿大与德国等曾经坚定的盟友正在对特朗普的政策采取强硬立场,并寻求其他贸易伙伴的支持。目前的全球经济中,美国不再是一个可靠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与此同时成为各国首选的合作伙伴。自然地,欧盟也与中国靠拢,试图使其经济伙伴多样化。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此次访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这是桑切斯三年来第三次访华,而且距离上一次访华时间不足一年,如此频密的交流,被看作是中西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注脚。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日前也点名警告西班牙,妄称“靠近中国无异于自割喉咙”。对此,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就明确回应称:“我们与中国保持着极好的贸易关系,显然我们不仅希望保持,更谋求扩大。”


“这对西班牙或对欧盟一点儿也不矛盾。我们在全球各地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正是因为相信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是我们所有人进行买卖的基础,这对企业和民众也都有利。”普拉纳斯强调。


彭博社援引一名西班牙相关人士发言称,欧盟和西班牙都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对手,但西班牙更注重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另一位匿名人士透露,桑切斯意在推动欧洲与中国建立一种独立于美国的关系。


在美国执意祭出关税大棒的情形下,桑切斯的访华行程,也被认为是欧盟寻求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深化合作的一个契机。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明确表示,如果与美国政府就关税问题谈判未能达成解决方案,欧盟准备动用其最有力的贸易反制工具,其中包括可能对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征税。


冯德莱恩认为,无论欧盟与美国的谈判结果如何,美国的贸易政策都已对全球贸易格局造成深远影响,并促使欧盟加快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全球许多国家都希望与我们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建立更加平衡的贸易体系,让自由贸易在质量而非关税上展开竞争。”冯德莱恩说。


关税战白热化 欧洲政要为何密集访华


德国《商报》网站10日评论道,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正推动世界各国结成新的联盟:欧盟和中国这两大经济体显然希望未来更加紧密合作,并强调开放市场的好处。


关税战成为中欧加深合作契机


欧洲政要频密访华,对加强中欧贸易合作也有现实性意义。11日,中国与西班牙签署了两项涉及猪肉和樱桃的农业贸易协议,扩大了西班牙猪肉在中国的市场准入。


对此,西班牙肉类工业协会表示:“在关税危机引发的巨大国际商业动荡背景下,我们乐观且充满希望地欢迎这个亚洲大国的新举措,它为猪肉产品的供应开辟了新的选择。”


桑切斯的访华,以及中西双边合作进一步深化的趋势,都让人们看到了中欧合作的更多可能性。


不过,有一个横亘在中欧间、至今仍悬而未决的问题,那便是中欧电动汽车的谈判僵局


在美方高举关税大棒的背景下,中欧关于电动汽车的谈判僵局或许有望被破除。近期,中国与欧盟就电动汽车最低价格承诺重启谈判,希望以此取代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的反补贴税。


4月8日下午,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据商务部发布的消息,双方同意尽快启动磋商,深入讨论市场准入相关问题,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并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以及讨论中欧汽车产业投资合作问题。


在此次视频会谈之前,谢夫乔维奇刚刚在3月底访问北京,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就如何改善和重新平衡欧中贸易与投资关系展开讨论。


4月11日,欧盟委员会贸易事务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表示,在谢夫乔维奇与王文涛的视频会谈中,两人讨论了涉及中欧经贸的广泛问题,包括产能过剩、公平竞争和市场准入等。


“他们还同意继续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作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可能替代方案,前提是价格承诺能够确保公平竞争,并且通过可执行、可监测的承诺,中方切实解决不公平补贴问题。”吉尔说。有德国媒体报道称,谈判已经开始。


关税战白热化 欧洲政要为何密集访华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对欧盟提出加征20%的对等关税之后,欧盟向美国提议互相取消汽车和所有工业产品的关税,但被美国拒绝,欧盟随即决定对价值23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尽管目前美欧的报复性关税举措均暂缓了90天,但未来仍存巨大不确定性。


正因此,中欧就电动汽车的协商或将为中欧经济合作打开新的窗口。


欧洲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在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之后,中国电动汽车对欧盟出口的增长趋势被打断。


市场研究机构Dataforce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在欧洲地区注册的电动汽车中,仅有6.9%的车辆由中国车企制造,为2023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对欧盟的出口则大幅增加,此类汽车目前没有被征收额外关税。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也在不断扩大欧洲本地化生产,例如比亚迪已于2023年12月宣布在匈牙利建设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奇瑞则选择在西班牙投资设厂,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公司也在欧盟建厂等等。


毫无疑问,中欧合作是有坚实基础的。欧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FDI)达到过去五年来的最高水平,累计投资额达1850亿欧元;同期,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保持稳定,累计投资额为1840亿欧元。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的采访指,中欧相关协商持续在进行,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等关税的无理打击,直接推动双方愿意突破一些贸易阻碍。


欧洲政要密集访华,释放出中欧关系走向更深层次合作的明确信号。在特朗普关税政策搅动全球局势之际,欧洲正在寻找更可靠的战略伙伴。而中国,再可靠不过了。



作者丨程凌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