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以遏制校园反犹主义为由,对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系列常春藤院校的针对,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也就是希望取消这些大学于之前2003年所设立的招生族裔配额制度,虽然他名义上,声称是为了避免所谓的逆向歧视现象,但实则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美国白人群体,其实也就是美国共和党的保守派支持群体,能够获得相对更多的教育资源,此消彼长,共和党每强一分,其对手民主党,自然也就更弱一分。
哈佛硬刚特朗普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同时表示,正考虑在其他大学采取类似举措,大家注意这里说的其他高校,意思就是说,特朗普针对的显然并不仅仅只是哈佛。
比如之前3月份,美国打击反犹主义联合工作组表示将审查拨给哈佛大学极其附属机构的约90亿美元资金时,同时还以反犹主义的指控,同时冻结了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拨款。
只不过不同于哈佛的硬刚,其他高校往往都在几周后,就做出了妥协,参考新华社信息,美国政府于3月宣布撤销了对哥伦比亚大学的4亿美元拨款,一直到校方做出妥协,同意按照美国政府要求推行改革,包括彻底改革学生纪律处分程序、使用反犹主义新定义、以及将中东研究项目置于副教务长监督之下等等。
但即便如此,也不代表这些高校就能够重新拿到那些拨款,参考美国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的态度,仍拒绝透露何时会恢复对哥伦比亚大学的拨款,以至于哥伦比亚大学,不得不于5月6号,以慎重分配财务资源的理由,裁员近180人。
连带着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经费,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然后我们再看哈佛,自3月底,美国打击反犹主义工作组表示将审查哈佛资金以后,紧接着4月11号,美国政府就致信哈佛,要求学校进行有意义的治理改革与重组,否则联邦资金将被削减。
至于具体的改革内容,其实也就是开头说的,其他学校所妥协的那部分内容,即彻底改革学生纪律处分程序、使用反犹主义新定义、以及将中东研究项目置于副教务长监督之下等等。
但是哈佛大学却没有妥协,而是于4月14号,拒绝了美国政府的要求,美国这场高校与政府的较量也就此开始展开,先是美国政府宣布冻结了对哈佛的总额为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
然后4月21日,哈佛作为回应,将美国政府告上了法庭,指控政府试图以冻结联邦资金为手段,操控哈佛大学的学术决策。
后续5月5号,美国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表示,因哈佛大学未能按照此前联邦政府的要求进行改革,所以联邦政府将不再对其提供新的资助。
再之后就是5月12号,哈佛大学校长艾伦·迈克尔·加伯,以公开信的形式,回应美国政府,声称哈佛不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战队,并已经采取措施,根除校园中的反犹主义,同时表示,哈佛遵守法律,但政府试图操控哈佛基础运营的一系列举措违法。
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来,发展到这个时候,哈佛的态度已经是有所软化的,但是综合美国政府的态度,5月13号,又在先前所冻结的22亿美元拨款的基础上,再次取消了4.5亿美元的拨款。
同时还威胁剥夺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并对哈佛大学发起多项调查,哈佛大学也在当天晚些时候,向法院提交了新的诉讼要求。
再就是5月22号,我们所看到的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不过因为哈佛提起诉讼的原因,特朗普的这项决定已经被法院颁布的一项临时法令叫停。
不过很明显,哈佛与特朗普政府的对决还没有分出结果,而且还在不断的升级。
因为特朗普的目的,也就是其希望高校按照美国政府的要求推行改革的诉求,还没有实现。
与此同时,综合特朗普所针对的其他高校,比如开头所讲的哥伦比亚大学,哪怕做出了妥协,但特朗普仍未恢复对哥伦比亚大学的拨款,这也就意味着特朗普的目的,大概率不仅仅只是在这些高校,推行跟所谓反犹主义相关的教育改革,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逆向歧视
正如很多专家所表示的,特朗普政府对哈佛以及其他常春藤盟校的强硬措施,表面上是以反犹主义和校园激进主义为由,但其深层动机,可能远超这些公开理由,比如,其可能旨在通过削弱传统学术机构的自主性,重新塑造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使其更符合共和党保守派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目标。
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想通过强行推动美国高校改革的方式,为共和党及其选民基础谋利。
比如之前4月11号,特朗普要求哈佛就反犹主义做出多项改革的同时,还要求哈佛终止与多样性、公平性以及包容性相关的多个项目,包括其他大学也是如此,特朗普认为这些跟多样性、公平性以及包容性相关的项目,都是激进左翼意识形态的温床。
也就相当于,在特朗普的眼中,美国这些精英大学,其实已经不再单纯的只是一所教书育人的大学,而是传播左翼文化以及思想的交流中心,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他们所强调的多元文化、种族平等以及社会包容等等理念,势必也就会从美国的精英阶层开始,不断向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扩散。
同时因为这些左翼文化的流行,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高校的招生以及招聘政策,从而让这些高校,更为注重种族、性别等多元化因素,反而有可能导致针对某些群体的逆向歧视。
参考美国公立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所强调的种族平权政策,因为这个政策的存在,让那些饱受美国不平等观念对待的族裔,也都有机会入学读书,但是,又因为对族裔概念的强调,通常学业成绩较为优秀的亚裔,反而成了这项政策的最大获利者,比如有数据表明,亚裔学生在常春藤大学所占的比例,远超其人口在美国人口中所占的6%的比率。
这么一来,原本为了平等而存在的种族平权政策,反而成了对其他族裔不平等的招生政策。
所以2003年,美国最高法做出裁决,支持美国公立大学在审核入学申请时,考虑申请人族裔,也就是很多大学后续所实施的亚裔学生配额限制,这里面就有哈佛,将亚裔学生的配额,限制到了25%。
反观那些没有配额的学校,比如加州理工大学,其亚裔学生占比,高达40%,再比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亚裔学生占比,更是能高达45%。
结果又导致很多亚裔学生,如果想要考入带有配额限制的名校,就必须付出远超其他族裔的努力,参考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数据,一个亚裔学生如果想要被名校录取,那么其学术能力测验的成绩,就必须达到1550分,反观美国白人,只需要1410分,黑人更低,只有1100分。
这平等吗?显然不平等呀。
所以也就成了特朗普眼中的逆向歧视,为了实现所谓的种族平等,然后又推翻了自己之前所设立的种族平权政策,强行拔高了亚裔的入学门槛,以至于很多亚裔学生,在入学填表的时候,不得不刻意的避开亚裔选项,将自己填写成多元裔或者白人。这不是歧视是什么?
但是说实话,相信大家应该也都清楚的很,正是因为美国存在所谓的种族概念,所以才有了各种各样的不平等,不过毕竟是美国自己的事情,咱们还是回归主题。
剑指种族配额
因为种族平权政策的存在,让亚裔获利了,所以有了族裔配额制度,但是参考前面说的黑人入学只需要的1100分,很明显,所谓的族裔配额制度,依然存在种族不平等的现象,而且是黑人获利。
所以特朗普认为,这些大学所强调的多元化理念,实则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使得一些传统上处于优势地位的群体,如白人学生或男性学生,在获取校园资源的时候,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甚至可能因身份原因,而被忽视或者边缘化。
然后我们再看看特朗普自己,他是一个白人,包括其所在的共和党,所代表的保守派政治势力,其选民基础,同样是白人为主,有数据表明,约79%的共和党选民是非西班牙裔白人。
那么特朗普的目的就很明显了,正如共和党参议员指控哈佛大学时所表示的,称哈佛的招生政策歧视保守派学生。
说白了,也就是认为哈佛大学的族裔配额政策,导致共和党选民基础中的白人群体,平白无故的少了很多的教育资源,所以,为了平衡这个问题,或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为了取消或修订这些大学的族裔配额政策,起码要保证美国白人学生的教育资源数量,所以才有了特朗普频繁针对这些常春藤院校的各项举措。
然后我们再看开头所说的哈佛、哥伦比亚、康奈尔、西北以及普林斯顿等等大学,无一例外,都设有族裔配额制度。
另外参考美联社信息,之前2018年7月,也就是特朗普的上一任期,美国教育部以及司法部,就曾发表联合声明,撤销了多份奥巴马政府时期旨在鼓励加强校园种族多样性的指导方针,不在鼓励高校招生时考虑种族因素。
无疑也能证明,特朗普此番针对这些高校的目的,除了反犹主义以外,同时还是为了撤销这些学校所共同存在的族裔配额制度。至于之后所可能导致的亚裔学生卷土重来,反而成最后赢家的问题,无非也就是额外多设置一个条件。只要能将多数教育资源留在美国白人群体的手里,对特朗普而言,可能也就足够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