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神苏轼一生放荡不羁,不是在贬谪的路上,就是在“坑”弟弟苏辙的路上,都说苏辙为了捞哥哥,一路干到了宰相,临终还叮嘱要和哥哥埋在一块,他们兄弟感情到底有多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事情要从嘉佑元年的春天说起,那年春天,三苏在蜀中眉山闭关十几年,终于打算出关 组团去京城刷副本,一个科举副本刷完,苏轼苏辙双双进士及第,苏洵也得欧阳修大力举荐,一跃成为文坛大V。 数年之后,父子三人都在朝中为官,嘉佑六年,苏洵自觉身体大不如从前,打算回到眉山养老,临走前他叮嘱儿子:宦海沉浮无定,你兄弟二人要守望相助,苏辙回答:孩儿知道了,苏轼也赶忙回答:弟弟说他知道了。 苏洵是放不下苏轼的,这孩子从小就会怼人,我们的苏神是千年难遇的仙才,必定是要在文坛流芳万世的,同时他诙谐有趣,林语堂说他有颗赤子之心,也就是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待人总是坦诚单纯,这样的性格,在官场很难混下去的。
很快他就吃了口无遮拦的苦头,熙宁二年,苏轼结束守丧期回京,此时宽厚的仁宗已经去世,赏识他的欧阳修也离京,王安石和神宗正鼓足劲变法,苏轼上书言新法之弊遭到弹劾,后来查无实证,他自请出京。 此时苏辙在陈州做学官,加上苏轼是去做杭州做副市长,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差事,自然也就不用捞了,然而他们兄弟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大考验,苏神差点在这个考验中丢了性命,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那么兄弟俩是怎么闯过这次考验的呢? 自打被弹劾自请出京后,傲娇的苏神去陈州向弟弟吐槽,在他家中住了两个月,兄弟俩每天出去压马路,苏辙成熟稳重,更像是哥哥,他曾写了一篇文章,大概是说自己不喜欢柳花的轻浮,而喜欢孤松的坚实沉稳,这无疑是在提醒老哥稳重点,苏轼老哥却说: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能埋没它们!简单来说就是: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苏轼告别弟弟之后,到杭州去任官了,鲁迅说过,苏轼本没有讽刺诗,找茬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讽刺诗,苏轼并不知道,他在外为官时,朝中很多人在找他麻烦,他们拿出当年科举刷题的劲头,疯狂翻查苏轼的诗文。 结果在元丰二年的《湖州谢表》中,找到了苏轼怼皇帝的证据,后来又找出了许多讽刺诗,这下苏轼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被关进了狗都不待的大牢,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狱中苏轼以为自己必死,所以跟狱卒梁成说:我恐怕不行了,请帮忙送两首诗给我弟弟子由,诗的大概内容是:子由,咱们下辈子再做兄弟。
苏辙听到哥哥入狱,急得是嘴巴生疮,怎么捞哥哥呢?他先是写了篇作文,说我哥就是个大嘴巴,其实没什么坏心的,他已经知道错了,我愿意放弃官职,只做个平民,只希望陛下饶苏轼死罪,宋神宗被苏辙感动坏了。 帮苏轼说话的还是有很多的,比如新法的干将章惇,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他们都知道苏轼本心不坏,最后太皇太后曹氏一锤定音,让宋神宗把苏轼放了出来,苏轼出来表示感激:各位我不一一点名了,都在酒里,都在诗里。 苏轼这次是度过了难关,苏辙却受到了牵连,牵连就牵连吧,谁让咱是兄弟呢,以后别乱发朋友圈就是了,可苏轼若是知错就改那就不是苏轼了,往后他又惹出了更大的麻烦,苏辙又是怎么捞哥哥的呢?
乌台诗案了结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是著作佐郎,签书应天府判官的苏辙,被贬为了一个签盐酒税的小官,元丰八年,主张变法的神宗去世,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她起用司马光等人废除新法,曾经被新党针对的苏氏兄弟,被旧党当成自己人召回了京。 可苏轼哪是什么新党旧党,他只是那个怼天怼地的苏东坡罢了,这不,因为抨击旧党过于保守,他又受排挤到了杭州,此时苏辙权任中书舍人,是司马光重点培养的得力干将,杭州三吴大都会,苏辙让哥哥苏轼放心的去,自己会在朝廷罩着他。 元祐六年,苏辙一路干到了尚书右丞,相当于副宰相了,于是苏轼又被召回了京城,这下没多少人能动苏轼了吧,苏辙是能罩得住哥哥,可架不住苏轼自己任性,他看不惯朝廷的官员,自己要往外地调任,苏辙劝不住,就说我这副宰相也不当了,我跟哥哥一去外地为官,不过朝廷没有允许,两年后新党再次得势,苏氏兄弟的日子又不好过了。
随着而来的,是一系列地贬谪,兄弟俩被贬谪的地方,生活环境极为恶劣,62岁的苏轼被贬谪海南儋州,65岁那年,苏轼被赦北归,次年于江苏常州病逝,苏辙连哥哥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年逾花甲的他哭得像个孩子,此后苏辙也没有做官的兴致,遂在颍川读书参禅。
政和二年,74岁的苏辙已是油尽灯枯,他没有别的遗嘱,只想葬在苏轼的墓旁,这样就能一直陪着哥哥,同年十月三日,苏辙躺在病床轻轻吟诵苏轼的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一遍又一遍的吟诵,直至再也没有声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