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对暑假作业方面也提出要求,包括坚决杜绝用手机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现象。

《通知》要求,要坚持劳逸结合、综合发展、健康成长原则,严控暑期作业总量,科学规范作业布置,坚决杜绝用手机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现象,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确保广大师生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假期。

加强安全教育,提升防范能力方面,《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分析暑期安全事件特点规律,以溺水、火灾、交通事故、食品中毒、自然灾害、网络沉迷、电信诈骗、欺凌和性侵害等为重点,在放假离校前集中开展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安全专项教育和警示活动,确保落实到每一个人。

此外,要求密切家校沟通,关注身心健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通过家访、短信、微信、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提醒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合理安排孩子暑期生活,及时了解思想情绪和行踪动向,严防出现监管空白。

要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慎重选择各类夏令营、研学、游学和校外培训机构,防止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危害身心健康事件发生。要主动配合民政、妇联等部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单亲家庭、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处境不利学生群体关爱帮扶,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助学助困、心理援助和人文关怀。

《通知》提到,做好暑期托管,丰富假期生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会同街道(社区)和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科技馆、体育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和公共设施,精心组织各类托管服务,有效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有条件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学校要坚持公益普惠和教师志愿参与、家长学生自愿参加原则,面向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体育锻炼、艺术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暑期托管服务。

《通知》要求,整治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其中提到,避免把超出教师职责范围的工作和责任摊派给学校和教师,不得安排教师开展巡河护林、上街执勤、交通协管等工作,避免出现签订责任书、“一刀切”、频繁打卡等形式主义做法加重教师负担,确保学校和教师立足主责主业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郭莉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