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喉之手,终被斩断,特朗普帮了中国一个大忙,美财长:不可接受

特朗普上台后没多久,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搞贸易政策,主要是为了填补美国那堆积如山的债务,顺便想通过关税大棒逼其他国家听话。2025年1月20日他就职后,很快就盯上了全球贸易伙伴,尤其是那些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因为他想用这个办法施压莫斯科结束乌克兰冲突。印度成了头号目标,本来美国一直把印度当做对抗中国的棋子,拉拢了好几年,结果特朗普一上来就翻脸不认人。

7月30日,他宣布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从8月27日开始生效,理由就是印度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在特朗普看来等于间接支持了俄罗斯的经济。印度对美出口额每年有800亿美元左右,主要包括纺织品、药品和化工产品,这次关税一加,直接让这些行业叫苦不迭,预计印度GDP增长会下滑至少1个百分点。

印度买俄罗斯石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前,俄罗斯石油在印度进口中的占比还不到1%,但到2025年上半年,已经飙升到36%,每天进口量达到175万桶。印度主要是图便宜,俄罗斯给的折扣价让印度能省下不少钱,还能炼化后转卖到欧洲赚差价,年获利高达160亿美元。这套操作在美国人眼里成了问题,尤其是特朗普团队,他们觉得这是在帮俄罗斯绕过西方制裁。

8月6日,特朗普又加码,把关税翻倍到50%,这相当于给印度经济来了个当头棒喝。印度经济规模现在接近4万亿美元,本来正指望对美出口拉动增长,结果这一下子就把供应链搞乱了。印度企业开始计算成本,关税上涨后,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竞争力直线下降,很多工厂订单减少,工人就业压力增大。

锁喉之手,终被斩断,特朗普帮了中国一个大忙,美财长:不可接受

特朗普的算盘本来是想用关税逼印度就范,减少买俄油,顺便让印度更紧地靠向美国,对抗中国。可没想到,这反而把印度推向了东方。印度总理莫迪领导下,政府开始寻求多元化贸易伙伴,8月1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访问了新德里,这是他三年多来第一次去印度。

王毅见了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和外交部长苏杰生,双方谈了边界问题和贸易恢复。结果呢,印度和中国达成了多项协议,包括加快边界谈判、恢复直航和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具体来说,他们同意重启通过利普列克、希普基拉和纳图拉山口的边境贸易,这些路线从2020年疫情后就停了,现在复苏能让双边贸易额快速回升到疫情前水平。印度还宣布参加天津的上合组织峰会,莫迪本人很可能出席,这在过去几年是想不到的。

为什么印度这么快转向?很简单,美国的压力太大了。特朗普的关税不光针对印度,还延伸到二级制裁,意思是任何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都可能被罚。印度石油进口中俄罗斯占比现在高达42%,如果停买,印度能源成本会暴涨,每年多花120亿美元。更何况,印度用卢比结算俄罗斯石油,绕过了美元体系,这让美国更不爽。

但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就不同了,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年进口额380亿美元以上,可特朗普8月上旬就公开说,不会对中国实施二级制裁,因为中美正在谈贸易协议,怕油价暴涨影响美国经济。这双标让印度觉得不公平,本来印度想取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位置,现在却被美国当软柿子捏。

锁喉之手,终被斩断,特朗普帮了中国一个大忙,美财长:不可接受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这事上火上浇油。8月19日,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直言,印度从俄罗斯石油中获利的行为“不可接受”。他说印度买廉价俄油然后炼化转卖,这纯属“套利”,而且这些利润都流进了印度最富有的家族口袋,而不是像中国那样是出于能源需求。

他还列数据,印度俄油进口从战前1%涨到42%,这在美国看来就是在牟利。贝森特的表态不是空话,他负责执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还警告如果印度不改,将面临更重的二级制裁,可能升到50%以上。贝森特本人是金融圈老手,创办过对冲基金,对印度这种操作特别敏感,认为这破坏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公平。

锁喉之手,终被斩断,特朗普帮了中国一个大忙,美财长:不可接受

特朗普的做法表面上看是针对俄罗斯,其实无意中帮了中国大忙。中国一直想拉拢印度,避免南亚成为美国的后院。过去几年,中印关系因为边界冲突冷冻了好一阵,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双边贸易虽没停,但投资和人员流动都受限。现在特朗普一搅和,中印关系突然升温。

中国趁机提出更多合作,比如在科技和基础设施上投资,印度也乐见其成,因为对美出口受阻后,需要新市场消化产能。印度对华出口预计会增加15%,这直接改变了南亚的地缘格局。以前美国靠Quad联盟拉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围堵中国,现在印度一转向,整个南亚都可能向中国倾斜。

再看日本和韩国,他们也感受到特朗普的压力。日本对美出口连续三个月下降,贸易逆差扩大,特朗普还迟迟不签新的关税协议,坚持征收高额钢铝关税。日本经济本来就脆弱,现在更难受。韩国类似,制造业依赖对美出口,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让盟友成了提款机。未来如果印度模式成功,日本和韩国说不定也会探索和中国合作。特朗普的债务问题没解决,美国欠债超过35万亿美元,他想通过对外掠夺来补窟窿,可盟友不傻,不会白白上贡。这就促成了各国反叛心理,印度只是先走一步。

锁喉之手,终被斩断,特朗普帮了中国一个大忙,美财长:不可接受

事件发展到这,特朗普的战略布局乱了套。他本想用关税打开各国大门,逼他们对美国上贡,结果各国开始抱团取暖。中国成了唯一的选择,因为它有市场、有资金,还不爱干涉内政。印度经济没欧盟大,但4万亿美元规模也不小,如果被美国收割,会进一步恶化全球贸易环境。可印度大手一挥,选择和中国签十项协议,这不光是经济合作,还包括区域稳定和科技交流。莫迪亲自接见王毅,显示出印度的重视度。

美财长的“不可接受”喊得响,但实际效果呢?美国豁免了中国,却重手打印度,这让全球看到美国的盟友政策多不靠谱。作为对手危险,作为队友更致命。特朗普的关税战没换来顺从,反而解了中国后顾之忧。印度和中国缓和后,南亚贸易会更活跃,中国的影响力扩大,美国的围堵链条断了环。未来,日本如果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说不定也会转向。特朗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债务压力还在,盟友却跑了。

锁喉之手,终被斩断,特朗普帮了中国一个大忙,美财长:不可接受

整个过程显示,美国的霸权思维过时了。各国跟着美国,本想在中、美博弈中分杯羹,结果美国处处退缩,还想吸血盟友。特朗普的关税协议往往一纸空文,比如和日本的,签了却不执行,关税照征不误。这必然导致各国不满,印度抢先合作,其他国家会跟进。中国将成为备选伙伴,形成多极化贸易体系。美国经济面临通胀风险,盟友逐步转向亚洲市场,印度通过多元化维持增长。

锁喉之手,终被斩断,特朗普帮了中国一个大忙,美财长:不可接受

特朗普帮了中国大忙,这话不假。他想锁喉印度,结果手被斩断,印度和中国联手,美国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削弱。美财长喊不可接受,可现实就是这样,各国求生存,不会永远听美国摆布。印度经济坚持买俄油,使用本地货币结算,绕开美元,这趋势会扩散。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刚开始,就面临这种尴尬,未来地缘格局变化会更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