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特斯拉最高阶智能驾驶系统FSD入华的靴子终于落地。
2月25日,特斯拉FSD正式向中国用户推送,将会分批次进行软件更新,这一举动标志着全球瞩目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当前公布的功能来看,主要包括自动变道、交通信号识别、转向控制等功能,更新后的FSD智驾版本,能够在城市道路上实现自动辅助驾驶的能力,对标目前国内车企第一梯队的智驾水平。
图片系特斯拉官方截图
昨日晚间,外媒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消息。当时,受此消息影响,美股盘前特斯拉股票由跌1.5%迅速拉升至涨2%。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下跌16%。
在特斯拉FSD入华消息官宣的同时,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专家媒体交流会上,谈及FSD进入国内市场是否会对国内智驾造成冲击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现在的担心大幅下降,原来的用的算力相当大,现在有了DeepSeek之后,这种风险降低了,国内自动驾驶目前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按照现在国际局势,FSD进入中国也会要进入各种各样的端口。
FSD的入华之路
2024年4月,特斯拉CEO马斯克登上访华,此后,特斯拉即将在中国推出FSD消息不胫而走。
7月24日,马斯克在当日召开的特斯拉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将在欧洲和中国申请监管批准以实施监督下的特斯拉FSD,预计在2024年年底前获得批准。
消息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期待,然而,入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8月份,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对特斯拉软件在美国引发的事故以及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中国审批部门目前尚未批准特斯拉的最新自动驾驶技术。但此消息,并未得到特斯拉的证实。
9月5日,特斯拉官方账号“Tesla AI”在社交媒体上宣布,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FSD系统,但有待监管部门批准。
今年1月29日,在特斯拉2024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正面回应了将FSD技术引入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他指出,中国政府不允许特斯拉将训练视频数据传输到中国以外,同时美国政府的限制也禁止特斯拉在中国使用先进的GPU进行必要的计算训练。
因此,特斯拉找到的解决办法时:找到互联网上的中国道路视频进行训练,然后放进模拟器中。而在这些道路类型中,他还特意提到,中国的公交车道是 FSD 在中国落地的最大挑战之一。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公交线路近8万条,长度超17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42.5圈。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3条、运营里程超1万公里。
由于各地交通路况不同,公交专用道所设置的社会车辆禁止驶入时间也并不统一。仅以北京为例,既有早晚高峰即7:00-9:00,17:00--19:00禁行的,也有00:00-24:00全天24小时禁行的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如果不小心在错误时间进入公交车道,则会收到罚单。因此,FSD需精准识别时间与标识。
除此之外,包括电动车“鬼探头”、行人闯红灯等现象,中国特有的标线(如“鱼骨线”“导流带”)和方言路牌(如少数民族地区)也都需要系统具备极强的突发预判能力以及识别能力。
提振销量的新希望
在FSD所带来的这场迟到的技术盛宴背后,一方面是特斯拉自身变革与压力交织并存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本土玩家早已筑起高墙,争夺趋于白热化。
在本次特斯拉FSD入华的消息传出后,一位行业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特斯拉2024年全球销量首次下滑,中国市场虽占37%份额但增速放缓。FSD若成功落地,可作为差异化卖点吸引消费者,尤其是高附加值用户群体。
2024年,特斯拉全球交付仅178.9万辆,目标达成率仅81.33%。不仅低于此前定下的年销预期,甚至相比于,相较于2023年(180.86万辆)同比下降1.1%,这也是特斯拉新车销售十年来首次下跌。
2024年全年,特斯拉国内销量超65.7万台,同比增长8.8%。其中,中国市场在特斯拉全球市场中的占比已经高达37%,超过美国本土的35%。但如果看增速和市场份额特斯拉往日的王者光环显然淡了许多。
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2.6%。对比之下,特斯拉销量增速大幅落后于同期国内纯电汽车市场增幅。
从市场份额看,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纯电车型的市场份额达到历史最高的16.6%, 2023年该市场占有率下滑8.2%至7.8%,到了2024 年11月已降至 7.4%。
FSD作为特斯拉智能化的标志之一,外界认为或许会成为特斯拉提振销量的新希望。
目前,智能驾驶功能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卖点之一。麦肯锡在2024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中同时指出,中国消费者对不同场景下自动驾驶功能(含高速公路/城市高架自动驾驶、城市地面道路自动驾驶以及自动泊车等)的兴趣较去年均出现提升,特斯拉有着充足的技术积累,显然也想占据智能驾驶这个标签。
狼还是鲶鱼?
当前,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已形成“两极格局”:比亚迪以“智驾平权”推动技术普及,华为则以高阶智驾争夺技术制高点。两者共同挤压了特斯拉FSD的生存空间。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数据,2024年1-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NOA累计标配量达175万套,其中高速NOA和城市NOA分别为145.8万套和29.4万套,对应渗透率分别为7.2%和1.5%,相较于2023年提升明显。
并且,中国车企在功能设计上更贴近用户需求。例如,小鹏XNGP优化了加塞识别与窄路通行能力,华为ADS 2.0支持跨层停车场导航,而特斯拉FSD尚未针对此类高频场景深度适配。
除此之外,FSD 在中国的售价为 6.4 万元,比国内其他类似产品要贵一些,像去年11月12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宣布,HUAWEI ADS(乾崑智驾)3.0版本已全面推出,针对ADS高阶功能包订阅(包月)推出限时优惠,订阅服务从原价720元/月降至199元/月。而比亚迪更是通过天神之眼C推出智驾平权的方案,将曾经20万元以上高端车辆才配的高阶智驾普及到7万左右的家用汽车市场。
面对特斯拉FSD入华,国内车企也多次表示“有信心”。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宣布,2025年年中将推出V6全新大版,即准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全面超越特斯拉FSD V13。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也曾提及,“特斯拉的车辆数量多,数据多,FSD 做得不错。我们去美国、加拿大等也做测试对比,我们的体验略优一些。他们没用激光雷达,我们用了,弥补了感知能力,在中国我们比他们略优一些。”
因此,特斯拉 FSD 进入中国虽然可以快速补齐其高阶智驾能力的缺失,毕竟特斯拉的品牌光环与FSD的“技术神话”仍对消费者具有致命吸引力。但对于整个行业的冲击力,或许就像前面欧阳明高所提到的,叠加DeepSeek的发展,冲击的风险降低了。
中国的道路环境更加复杂,车流密集、多种交通工具混行、地形多变,这些都对FSD系统的本土化适配提出了更高要求,特斯拉仍需不断收集中国本土数据,持续优化算法,以确保安全稳定的驾驶体验。
当然,也有行业人士表示,特斯拉在数据筛选和训练上有领先优势。即使在国内一时水土不服,后面也会不断迭代升级,慢慢缩小和国内企业在适应中国路况方面的差距。而且,也会倒逼国内这些厂商肯定得加快技术更新的速度,整个行业也会跟着进步。
中金公司此前就预测过,由于L2+功能基本完备,叠加特斯拉FSD 进入中国和 Robotaxi 带来的双重正向催化,2025 年将成为智能驾驶从量到质的发展大年,其中城市NOA渗透率有望提升至11.6%。
对于未来,特斯拉FSD究竟是狼还是鲶鱼?或许会取决于三个重要变量:
第一,技术本土化的速度。特斯拉FSD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纯视觉”技术路线,即仅依赖摄像头与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环境感知,摒弃了激光雷达等硬件。这一方案在北美市场已展现较高成熟度,但其在中国的适配性面临多重考验。
第二,政策松动的可能性。在FSD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监管审批无疑是一道重要门槛。中国对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辆数据安全具有严格要求,特斯拉不仅需要符合中国的数据本地化存储标准,还要应对技术、隐私保护等多方面的监管挑战,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将直接影响FSD在中国的推广进程。
第三,则是比亚迪和华为等车企对其竞争策略的影响,就中国市场而言,特斯拉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不是那个抢占用户心智的品牌,此前FSD长期处于期货状态也让很多用户并没有体验到这项功能,现在它需要重新强化这个标签。
短期来看,特斯拉FSD难以复制其在北美的成功,比如本土企业的场景化优势、数据闭环限制,以及用户对高定价的抵触。但长期来看,若特斯拉能突破技术适配与政策壁垒,其算法架构与规模效应仍可能对中国智能驾驶市场造成影响。
最终,FSD的成败将验证一个核心命题: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技术创新与本土化能力孰轻孰重?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韩敬娴 编辑|李玉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