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中部曼德勒附近发生强震。据央视新闻报道,根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当地时间29日晚,缅甸28日的强烈地震已在全国造成1644人死亡、3408人受伤,另有139人失踪。此次缅甸强震,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包括中国、新加坡在内的多个国家已向缅甸派遣救援队伍。

▲当地时间3月30日,缅甸曼德勒,人们走过受损的房屋。图据视觉中国

据介绍,曼德勒附近一带目前正处在气候上的干热季,天气炎热干燥。预计今明两天,曼德勒天气晴朗,最高气温会接近40℃。曾携搜救犬参与“土耳其大地震”救援的一名专业救援人士告诉红星新闻,高温天气对搜救犬不利。“搜救犬在工作中是靠鼻子嗅认的,天气炎热时犬就要张嘴喘气。此外,搜救犬在高温下的工作时间不能很长。”该救援人士解释称,从这个角度看,此次搜救犬在缅甸地震废墟现场的搜索效果可能不理想。另外,高温天气对施救人员及废墟下面的被压人员也是一个考验。

▲3月29日,缅甸曼德勒,救援现场。图据视觉中国

曾参与“土耳其大地震”救援行动的中国探险协会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宛嵬告诉红星新闻,现在缅甸震后救援工作最大困难之一在于当地的医疗问题,“后期的防疫问题非常关键。”

宛嵬称,虽然此次因个人原因没有参与震后救援工作,但自己一直在密切关注(缅甸)一线的救援情况。“这次缅甸(震后救灾工作)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当局运转能力较弱以及气温较高。”

宛嵬称,当时土耳其震区的温度基本在零摄氏度以下,这种温度条件对后期的疫情发展有延缓作用。相较而言,高温天气(对疫情)就会起到推动作用。

“现在缅甸当地的瘟疫主要分三种:登革热、疟疾和霍乱。”宛嵬表示,其中,登革热是比较难处理的。据央视新闻报道,已经抵达缅甸的中国救援队全员在飞机上就服用了霍乱疫苗。“相较于霍乱,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登革热更难预防。”宛嵬解释称,高温天气下,人们穿的衣服很难起到防护作用,“不少震区灾民还是在大街上安置。除了震后疫情,预计后续登革热的传染也是件麻烦事。”

宛嵬称,后续当地可能需要很多防护口罩。他还提到了缅甸震后可能出现的石棉污染。有报道介绍,除了普通建筑或混凝土结构倒塌造成的大量尘屑引发的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外,缅甸震区的一些建筑中还含有石棉材料。过度吸入石棉纤维还可能引发“石棉肺”这种慢性肺病。“缅甸震区的空气中可能已经有石棉污染了,这也会对救援人员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宛嵬称,想要对此进行防护就需要穿戴好防护措施,如佩戴N95口罩、面镜、护目镜等,但现场的高温天气又会成为另一个问题。

延伸阅读

3月28日下午,旅居曼谷的中国公民周园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随即发现整栋楼剧烈摇晃,楼道外传来嘈杂的喊叫声。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她立刻意识到:“地震了!”

周园迅速从29楼的公寓沿步梯向下逃生,途中听到有人边跑边哭。到达街上时,周围已聚集了不少人。她这才从手机上看到新闻:当地时间3月28日12时50分左右,缅甸中部发生强烈地震。当地消防部门发布消息称,此次地震震级为7.7级,震源深度10公里;而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为7.9级,震源深度30公里。

这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强的地震,不仅造成缅甸曼德勒地区重大伤亡,其冲击波甚至波及700公里外的泰国曼谷和中国云南省。英国剑桥大学地震学家詹姆斯·杰克逊形容,这场强震“如同一把巨刀切入地球”。

截至3月29日下午,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通报,此次地震死亡人数为1002人,受伤人数为2376人,且伤亡人数可能继续上升。泰国曼谷市长查察·西提潘表示,全市已有约10人遇难,另有百余人失踪。

当地时间3月29日,缅甸曼德勒,人们攀爬进入受损建筑,寻找幸存者。图/视觉中国

“纸张撕裂”

此次地震的震中距离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17.2公里,内比都和仰光也震感强烈。缅甸官方媒体《环球新光报》称,震区五座城镇建筑倒塌,两座桥梁损毁,其中包括曼德勒一条主干道上的关键桥梁。此外,一张医院急诊科招牌碎裂的照片显示,拥有千张床位的重点医疗机构也遭重创。

在佛教圣地曼德勒,地震摧毁了多座建筑,包括该市最大的建筑之一Ma Soe Yane寺院,此外,当地的前王宫也受损严重。现场视频还显示,该市一座水坝溃坝,导致低地地区被淹。

而在内比都的救援画面中,一些房屋部分倒塌,救援人员正从房屋残骸中搬出砖块救人,伤员们躺在担架上,在37度的高温中,陪同者不断地为伤员扇风降温。

国际援助组织人士指出,缅甸长期面临冲突,很多民众流离失所,此次地震将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早在地震前,无数人已深陷困境,现在更需要国际社会伸出援手。

缅甸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交汇处,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边界。

新加坡地球观测站首席研究员魏圣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缅甸发生的强烈地震“并非意外事件”。已经在缅甸调研地震危险性长达10年的魏圣基表示,3月28日的地震发生在实皆断裂带(Sagaing Fault)的一段,这是中南半岛活动性最强、规模最大的一个孕震断层。

“根据历史研究以及现代地球物理调查,我们早就认为,这段断裂带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发生大地震。”魏圣基补充说,他们此前已经将这一风险告知了缅甸政府和当地科学家。“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这次地震并不意外。”

英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罗杰‧穆森则表示,本次地震发生的深度较浅,意味着破坏会更加严重。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为10公里。“这次地震的破坏力非常大,因为它发生在很浅的地方,冲击波在从震源传到地表时尚未消散。建筑物受到了全力冲击。”穆森说。

剑桥大学地震学家詹姆斯·杰克逊则用“纸张撕裂”比喻此次地震:“破裂以每秒两公里的速度延伸,就像快速撕开一张纸。”他还表示,曼谷高层建筑密集,因而特别容易受到远处震动的影响。

不过,在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地球科学系教授伊恩·沃特金森看来,泰国的地震风险总体上比缅甸低,尤其是中部地区(包括曼谷)和南部地区。而且,泰国的经济比缅甸繁荣得多,因此建筑标准通常更高,执行得更好,对远距离地震或更多局部但通常较小的地震的准备也更充分。

缅甸近年来的城市建设热潮,也让专家普遍感到担忧。曼德勒大量高层建筑矗立在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上,地基稳定性存疑;实皆市虽规模较小,但过去15年同样经历无序扩张;当地建筑标准执行不严,与2023年土耳其地震前的情况相似。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地球物理学家威廉·耶克指出这次地震与土耳其地震的相似性:“震级高、震源深度浅、震区人口密集——这三个要素组合必然造成重大破坏。”

“最脆弱的时刻”

地震发生后,缅甸曼德勒的综合医院已经人满为患,无力接收更多病人。但伤员仍在蜂拥而至,医院急诊室外伤者排起了长队。许多人乘坐汽车和皮卡车抵达,其他人则躺在担架上,身上沾满灰尘和鲜血。当地医院称,受灾最严重地区对血液的需求很高。

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3月29日数据显示,地震已造成1002人死亡、2376人受伤。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灾害项目办公室表示,地震死亡人数可能达到1万至10万人,经济损失可能高达缅甸GDP的70%。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通过电视直播表示,死亡和受伤人数还会更多。敏昂莱称,他已接受印度与东盟(ASEAN)成员国提供协助,同时邀请世界任何地方与任何组织的帮助与捐款。他表示,“相关救援通道已全部打开”。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缅甸学者尼尼觉表示,此次地震发生在“缅甸几十年来最脆弱的时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愿根据缅方需要,尽己所能向缅甸灾区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援和支持,帮助缅甸人民抗震救灾、渡过难关。

3月29日凌晨,中国派出的一支由37名成员组成的救援队,携带地震探测器、无人机和其他物资抵达仰光市。

联合国也宣布拨款500万美元启动救援工作。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协助救援工作,但鉴于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对外援助,一些专家对这一努力感到担忧。

然而,在缅甸的重灾区,道路开裂、桥梁坍塌、水坝溃决的画面令人忧心:在这个本就深陷人道主义危机的国家,救援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国际救援委员会缅甸负责人穆罕默德·里亚斯坦言:“我们可能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全面评估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