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韩国的“紧急戒严事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您怎么看这个事件?
特约评论员 庚欣:这看起来是个偶发事件,但背后存在着很多必然的内在联系。也可以说这次韩国的“12·3事件”,明确地显现了半岛大局中的一些基本政治规律,我把它概括叫作半岛大局中的“ABC”。
首先,它表明,半岛问题包括朝韩两国内部的问题,主要应该由当地的人民来做主、来决定,尤其是重大政治事项的主导权,应该掌握在当地人民和政府手中。这次事件直到今天还闹得不可开交,各种政治、法律的争议层出不穷,似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其实很简单,既然是韩国国内涉及总统是否违法违宪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由韩国的人民根据事实和法律来作出决定。
韩国的主流民意表现得很充分。在尹锡悦12月3日贸然提出“紧急戒严令”之后,马上就遭到各界多数民众反对,民调显示,70%以上的人支持否决戒严令、弹劾尹锡悦,认为他有违法违规的问题;有65%左右的民众认为应该以“内乱罪”来追究、审判尹锡悦;有60%左右的民众认为执政党已经不被民众信任,并表示支持在野党。在国会,有近2/3的国会议员投票反对“紧急戒严令”;有超过2/3的绝大多数国会议员(包括执政党的一些议员)赞成弹劾尹锡悦,使得“弹劾令”得以在国会通过。
这就是韩国的主流民意,这就是“是非评判”的最高标准。特别在韩国国内,当制约最高权力者的法律体系还存在不够健全、不够成熟的一些纠纷时,国会等民意的授权指向常常会发挥重大的选择和决策作用。
尤其在面对目前乱局的紧急情况下,如果听任一些人以法律、政治争议为借口,延续甚至扩大乱局,实际上是对韩国国家利益的伤害。韩国的事情理应由韩国人民来决定,其他或者是外部势力,都不应该介入或插手其中。
其次,围绕这次事件的努力,都应该以和平、和解、合作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朝鲜半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冷战遗留“活化石”,它实际上还是一个活的军事阵营对抗的遗存物。我们都希望本地区尽快实现和平、和解、合作,而绝不是“生战生乱”,这是这个地区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和利益所在,也是“是非评判”的最高标准。在这个问题上,尹锡悦是一个负面人物,因为他在位这两年多来,导致了半岛局势的大倒退,不仅是朝韩关系,相关的大国关系都变得很紧张。尽管拜登是始作俑者,但尹锡悦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这可能也是他不能得到一些韩国国民认同,同时在地区社会很难得到其他国家认同的原因之一。
第三,就是大国共识,因为半岛的稳定大致上是要通过大国达成谅解和共识来实现,这是一个历史现实,也是目前韩国走向稳定的重要环节。对于尹锡悦这次“搞乱半岛”的所作所为,相关各大国都不支持、不乐见。美国也一再表示事先不知情,布林肯在这次访韩后表示,就尹锡悦发布紧急戒严令期间采取的一些行动,美国政府已向韩方“直接”表达“严重关切”。其实其他国家的态度也是大同小异,这就是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所有国家都不希望半岛“生战生乱”。几十年来半岛包括朝韩内部的一些矛盾,一直都处于“斗而不破”“有惊无险”的状态,是和这些大国关系的相对平衡紧密相关的。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有关半岛局势的“ABC”,也就是观察半岛、包括朝韩内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时基本的方法论,即一切应该以人民的意愿优先,一切应该以和平、和解优先,倒退和对抗没有出路,战乱和分裂不得人心。无论多么复杂的局面,我们都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次表面上是韩国内部一个尹锡悦在闹事,其实他触碰的是半岛局势的最大原则。这个“人民要和平、和解”的时代主流就是半岛的“第一粒纽扣”,也就是理解半岛局势的ABC,这是最重要的。今天半岛的局势正在逐渐进入一个“企稳转型”的重要阶段,所有向往和平的人们都应该对此抱有信心。
直新闻:恰逢韩国政治动荡之际,布林肯远道来访,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庚欣:确实,在韩国从12月初出现政治动荡之后,由于最高权力转移出现明显的不确定状态,各国几乎都采取了回避或暂缓访问韩国的态度。可是,尹锡悦及其追随者却希望在危机中能够依靠美国来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结果布林肯还就真的来了。但可惜的是,不要说布林肯,即使是拜登政府,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后续的特朗普早就等不及了,他自认有一套比拜登高明的解决半岛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一定会对拜登的这些外交措施进行全面“清算”。所以这个时候,布林肯来东亚,希望稳定美韩这两年中形成的所谓“升级版盟友”关系,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
这次韩国的“12·3事件”,首先是韩国内部的原因,即自己的事情办得不好,虽然经历了政治转型,但还没有建设起一个更成熟的民主政治体制,特别是对最高权力的制约制度。而且,韩国国内一直存在着政治氛围过于紧张,各党派势力的矛盾过于对抗、过于尖锐,在面对政治动荡时缺乏成熟感。总使人感觉韩国的政治进程好像还是一种“你死我活”、还是“砍人头”而不是“数人头”的政治博弈,朝野各方都需要扭转这种局面。
但是,这次韩国的动荡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包括尹锡悦本人,其实是拜登“阵营对抗战略”造成的一个牺牲品。
首先,尹锡悦这次的政治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内政策失误,造成国内社会不满所形成。从时间线上看,尹锡悦两年多前上台时,正是拜登政府竭尽全力打造“反华抗中阵营结构”热潮之时,一边是所谓“印太战略”,另一边是所谓美日韩“准同盟”构建。拜登绞尽脑汁压迫日韩走入自己的战略框架,他采用了与挑拨欧俄关系同样的戏码:一边加大对朝鲜的军事外交压力,逼朝鲜向俄靠拢,以此倒逼韩日不得不向美国靠拢。这样损人不利己地拼凑所谓“美日韩准同盟”,尤其对韩国尹锡悦形成的压力最大、最直接。
恰好尹锡悦的政治理念又是少有的极端保守右倾,因此就形成了这两年来最符合美国“挑拨地区对抗”战略需求,搞乱了日韩国内、搞乱了东北亚合作、同时也搞乱了世界上最稳定地区主要大国关系,出现了少有的“变乱交织”的局面。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美国的拜登和日本的岸田文雄,都先后由于内外政策不得人心,导致国内支持率过低,不得不以“退选”方式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尹锡悦也正是在这样巨大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于是采取了不高明的“自我爆炸”方式。冒险发布“紧急戒严令”,想动用军事手段控制自己的政治对手,导致了目前的困境。
所以,我一直认为,尹锡悦的戒严令,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韩国的内部危机,而且是美国“阵营对抗战略”所造成的地区危机,由于它不符合本地区发展的需要,不符合本地区所有国家人民、特别是中日韩等各国人民、东亚各国人民要求本地区和平、和解、合作的要求。因此在事发之后遭到了大多数韩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同时也得不到相关国家的支持,就连始作俑者美国也撇得一干二净,造成目前尹锡悦“人人喊打”、狼狈不堪的下场。
尽管韩国目前似乎还就逮捕尹锡悦等存在争议,但历史和人民已经对尹锡悦和身后的拜登以及“阵营对抗”战略作出了结论。“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的这句诗就是指那些过时的、抱残守缺但又自以为是的历史悲剧人物,在他们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之时,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是不会受到阻挡的。今天,用这句一千多年前的名句来形容今天的东亚形势是多么的贴切,当然我们希望韩国的朋友能够尽快以“软着陆”方式解决目前的危机,也希望美国的朋友吸取教训,丢掉那些“刻舟求剑”的幻想,和各国一起顺应时代潮流,并肩前行。
作者丨庚欣
排版丨郑志佳
编辑丨刘莹
审校丨杨颖
监制丨周玉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