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贸易领域再起波澜,局势呈现出愈发复杂的态势。

美方多次表露希望与中方进行通话沟通的意愿,然而苦苦等待两天,却始终未能得到中方的积极回应。

这一状况让美方逐渐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美国贸易代表甚至公开宣称中国正在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

与此同时,此前对华态度强硬的万斯突然转变口风,呼吁中方保持理性,而特朗普的措辞也出现明显变化,表示愿意与中方达成协议。

面对美方这一系列举动,中方早已表明坚定立场。

那么,中方为何拒绝美方的通话请求?特朗普措辞的改变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当地时间 10 月 12 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美方迫切希望与中方进行电话沟通,但中方并未立即应允,反而将通话时间向后推迟。

格里尔竟声称,中方的这一做法属于“先发制人”行为。

有分析人士指出,格里尔如此急切地想要与中方通话,其中一个直接原因或许与中方近期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有关。

就在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在短短一天之内连续发布六份公告,宣布实施一系列针对关键稀土资源的出口管制举措。

此次管制范围广泛,不仅涵盖了稀土物项,还将相关技术、设备以及原辅料等均纳入其中。

按照规定,任何境外组织或个人若要向中国境外出口相关稀土产品,都必须事先获得中方的许可。

美方等了2天,中方拒绝电话,特朗普措辞变了:美国不想伤害中国

此外,中方对于稀土可能被用于军事用途的情况也做出了极为严格的限制。

如此一来,美国从中国获取稀土资源的难度将大幅增加,而其依赖稀土资源大力发展的军工业也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更为关键的是,中方将部分出口管制措施的生效日期设定在 11 月 8 日,而这一天恰好是中美贸易战缓冲期结束的前一天。

这一安排意味着,中方在发起对美反制措施的同时,也为美国留下了充分的选择空间。

倘若双方能够在 11 月 8 日之前达成共识,那么相关的反制措施仍有调整的余地。

中方反制措施出台后,美方反应极为强烈。

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对中国采取两项举措,一是从 11 月 1 日起,针对中国商品加征 100%的关税;二是加强对科技领域的出口管制。

关税手段和科技封锁一直是美方多年来打压中国的惯用伎俩,但特朗普未曾料到,关税讹诈所带来的反噬效果竟如此迅速。

当地时间 10 月 10 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遭遇了近半年来最为严重的抛售行情。

与此同时,美国七大科技巨头的市值在一夜之间蒸发了约 7700 亿美元。

美股如此剧烈的反应,或许已经超出了美国政府的预期。

在此背景下,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急于与中方取得联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令美方意想不到的是,苦苦等待两天后,中方依旧未答应通话。

美方等了2天,中方拒绝电话,特朗普措辞变了:美国不想伤害中国

这一情况或许表明,在贸易问题上,中方有着独立自主的判断和考量,并且牢牢掌握了主动权。

为了稳定市场情绪,特朗普不得不紧急发表声明,宣称愿意与中方“达成协议”。

当地时间 12 日,他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无需担忧中国,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他还表示,美国希望“助力中国”,而非“伤害中国”。

特朗普的这番表态,一方面是为了安抚美国金融市场,避免因中美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而引发恐慌和避险情绪;另一方面则是向外界表明,他对中美贸易谈判充满信心,同时释放出美国不愿进一步升级经贸局势的信号。

此前对华态度强硬的美国副总统万斯也紧急呼吁中国“保持理性”,他透露,特朗普“珍视中美之间的友谊”。

针对美方的种种表态,中方早已明确表明态度。

10 月 12 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公开表示,动辄以高额关税相威胁,并非与中方相处的正确方式。

这简短而有力的一句话,无疑为美方指明了方向。

美国妄图通过制裁施压的手段迫使中方妥协,但中方绝不会屈服于这种压力。

在中美贸易谈判的漫长过程中,美国应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秉持重诺守信的原则,才能稳定中美经贸关系。

中方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胁迫,美方若还想对中国搞经济讹诈那一套,只会事与愿违。

倘若美国真心希望与中方“达成协议”,就应当正视中方的合理利益诉求,做到言行一致,将诚意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

美方等了2天,中方拒绝电话,特朗普措辞变了:美国不想伤害中国

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不仅关乎两国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双方都应保持理性与克制,通过平等、互利的对话与协商来解决分歧,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