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这个夹在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山国,最近又闹出大动静。2025年9月5日,3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坐飞机从拉萨飞到加德满都,参加第五次中尼联合军演,叫萨加玛塔友谊2025,这次演习从9月6日开始,为期10天,主要练反恐和救灾内容。 这事儿表面上看是常规军事合作,可在南亚地缘格局里,等于尼泊尔在向中国靠拢,摆脱印度那股子控制力。印度那边肯定不乐意,因为尼泊尔经济命脉捏在他们手里,70%的货物和90%的燃料都靠印度港口和供应。 话说回来,尼泊尔人心里清楚,要是没有中国撑腰,他们说不定就步锡金后尘了,那可是1975年被印度直接吞并的先例。
先说说锡金那档子事。锡金本来是个独立王国,夹在印度、中国和不丹之间。1973年4月,印度军队直接进驻锡金首都岗托克,控制局面。 然后1975年4月9日,锡金议会废黜国王,5月16日印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锡金变成印度第22个邦。 这过程里,印度利用当地尼泊尔裔人口多数的优势,推动所谓公投,表面上民主,其实就是强行并入。 尼泊尔人看在眼里,怕在心里,因为他们南部平原也有大量印度移民涌入,改变人口结构,威胁本土平衡。 印度通过1950年7月31日签的印尼和平友好条约,有权协助尼泊尔国防和外交,这等于开了干预内政的门。 条约让印度军队能进驻争议边境区,支持亲印政党,还控制经济命脉。
印度对尼泊尔的掐脖子不是头一回了。2015年9月23日,印度开始封锁边境,关卡关闭,300多辆燃料卡车进不来,导致尼泊尔燃料短缺,学校、市场和公交都停摆。 这封锁持续四五个月,私营部门损失2025亿卢比,约合19.6亿美元,GDP降了1.5%,工厂关门,重建地震灾区的工作也停滞。 封锁后,尼泊尔转向中国签石油供应协议,缓解危机。 这事儿让尼泊尔人意识到,靠印度太危险,得找中国平衡。 其实早在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时,中国就给尼泊尔吃定心丸。10月5日,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在加德满都公开说,如果有外国进攻尼泊尔,中国会回击。 这话在冲突背景下,直接针对印度扩张野心。 冲突从10月20日打到11月21日,中国单方面停火,但陈毅的表态成了中尼关系的基石。
尼泊尔国内也不太平。2025年3月28日,加德满都爆发示威,几万人从杜巴广场游行到议会大楼,要求恢复君主制。 警方用催泪瓦斯和水炮驱散,至少两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5月29日,示威升级,数万人聚集前王宫旧址,高喊口号,继续抗议。 这些抗议不是头一遭,2023和2024年也有类似运动,反映社会分裂和政治不稳。 政府9月4日封禁未注册的西方社交媒体,切断访问,理由是这些平台煽动示威。 这种动荡让尼泊尔更需要外部支持,中国就成了关键靠山。
中尼合作从军演延伸到经济。2024年7月,尼泊尔批准中尼铁路项目,连接吉隆到加德满都,全长170公里,包括42公里隧道和124座桥,成本超30亿美元。 这铁路是“一带一路”一部分,能打破尼泊尔对印度港口的依赖,注入经济动力。 可项目挑战大,高海拔地形复杂,成本高,还可能加剧尼泊尔债务。 印度那边也在推自己的铁路计划,连接尼泊尔,但中方进度更快,勘测队已经在钻探岩层。 这竞争其实是南亚大国博弈的缩影,尼泊尔夹在中间,走钢丝一样。
话说尼泊尔抗议印度边界不当举动也不少。2020年5月,印度开通Lipulekh道路,尼泊尔递交照会抗议,还发行包含争议地区的硬币和修订宪法地图。 这些举动显示尼泊尔在争取主权独立,不再当印度附庸。2025年8月底,尼泊尔总理访华,参加9月3日阅兵,顶住日本压力,公开支持中国。 日本游说各国抵制阅兵,但尼泊尔没买账,这也体现了小国外交的韧性。
中尼防务合作升级,从2017年第一次联合军演开始,逐步加深。 2023年恢复中断的军事联系,中国军官访尼,讨论合作。 这些动作让印度警惕,因为中国影响力在南亚扩张。 尼泊尔公投感知调查显示,对中国好感度高,因为中国提供援助不带太多条件。 但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影响也渗入尼泊尔,增加基督教徒骚扰事件。 整体上,尼泊尔在平衡大国间求生存,这关乎国家生死存亡。
锡金吞并后,中国起初抗议,但后来承认。 尼泊尔吸取教训,加强与中国纽带,避免类似命运。 印度对尼泊尔新政府态度谨慎,因为变化影响贸易和安全。 解放军这次抵达,标志中国介入南亚稳定,尼泊尔借此维护自主。 这事儿接地气地说,就是小国在巨人夹缝里找活路,中国成了那把伞,要不然真可能成下一个锡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