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廖运周开始

1948年12月3日,一则消息传至蒋介石耳朵里:深受他信任和器重的廖运周,竟然起义投共了。

据号称蒋介石私人“起居注”的《事略稿本》记载,当时蒋介石怒几乎都失态了,咆哮道:彼(廖运周)为黄埔军校第六期生也,此息如果属实,则前途更为可虑。良以直系高级将领,于最近战役中,被俘者故多,而自动投匪者,尚无其人,廖(运周)实为罪魁者矣!

翻译过来就是:最近战事不利,许多高级将领不是战败被俘就是杀身成仁,主动投降的还没有。但打死我蒋某人也想不到,我那黄埔六期的弟子,一贯“浓眉大眼”的廖运周却破了这例,他简直罪无可赦!

所谓:啥都怕时间!如今人们都知道,廖运周是打入蒋军内部的卧底,自然时机成熟后就该回家了。在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不过,从廖运周起义这事分析,显然这是开了国军名将起义的先例,起到了一种示范效应。

果然在廖运周起义后,又有不少级别和影响力,高于廖运周的国军将领,纷纷顺应历史潮流宣布起义,如今我们就盘点一下,都有哪些起义的国军名将。

所谓国军名将,也要分层次——就是级别的。最高层次的便是大佬级别,可比名将要牛多了,不是统领名将的封疆大吏,就是早期的风云人物,大致有四位。

傅作义剧照

二、四大佬

第一位最有名,是傅作义。起义前是国军陆军二级上将。由于笔者之前介绍过就不细谈了!总之由于级别太高,再加上自己要求,所以在1955年时没参与授衔,而是出任了水利部部长!

第二位是程潜,这位更是大佬,起义前是国军陆军一级上将,自然也不能参与授衔,最后程潜官至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程潜剧照

第三位是卢汉,他是云南王龙云的表弟,蒋介石搞掉龙云后,便升任他主政云南,妥妥一方封疆大吏,起义前是国军陆军二级上将,自然这种级别也就不必授衔了。

第四位是刘文辉,需要多说几句了。他是老牌军阀,号称民国的“西康王”。可惜这个称号,却不是刘文辉所期待的。

因为他真正想当的是“四川王”,奈何却被侄子刘湘击败,而刘湘则一屁股坐上了“四川王”的宝座。因此刘文辉,就只能当这个“西康王”了。起义前他是国军陆军二级上将,自然他也没有参与授衔。

陈明仁上将

三、三上将一中将

这第二个层次,才属于真正名将,因为都给了名分,也有四位。

第一位是陈明仁,这个名字一出,许多人必会想起四平之战!但陈明仁的成名战,却是在北伐时期取得。1925年北伐军血战惠州,陈明仁率敢死队第一个冲上了城楼。战后蒋介石带头高喊:“向陈明仁看齐!

同时陈明仁的这一幕,也被咱周总理牢牢记住。在陈明仁起义后,周总理曾对他如此说:“打惠州的时候,我还给你敬过礼哩!”

为何陈明仁如此有牌面?因为他是黄埔一期生,属于蒋介石和周总理的学生或爱徒!可惜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虽打赢了四平攻坚战,却遭到陈诚的排挤。后来跟着程潜在长沙起义,1955年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董其武上将

第二位是董其武!他毕业于阎锡山的创办的学兵团。跟孙兰峰并称“绥远名将”,都是傅作义的手下。在傅作义起义后,他俩也在绥远起义了。

后来董其武率军跨过鸭绿江,参加的抗美援朝之战。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而孙兰峰却没有被授衔,因为起义后他就不再担任军职了。

曾泽生中将

第三位是曾泽生!横跨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1948年在长春起义。参加了抗美援朝之战,在第四次战役中关键的“汉江阻击战”,就是曾泽生将军的杰作。

此战惨烈到当彭总来到前线指挥部时,竟愕然发现,能拿枪上战场的仅剩下4个营4个连!彭总问曾泽生:“为何不向我汇报!”

曾泽生答:“彭总,汉江一战,我们50军终于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了!

壮哉,曾将军——1955年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实至名归!

陶峙岳上将

第四位是陶峙岳,其实他理应划归大佬级别,是保定陆军学校毕业的。之所以被划归名将,是因他跟张治中将军关系非常紧密,甚至可视为是张治中的左膀右臂!

在1949年的9月,陶峙岳响应张治中号召,跟包尔汉一起,率十万国军在新疆起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四、为何却不见郑洞国?

看到这里,恐怕熟悉民国历史的人,都会不约而同想起一位国军名将:郑洞国!他跟陈明仁一样,也是黄埔一期毕业,属于蒋介石手下的头等悍将之一。在1928年时,就当上了国军团长。

1933年,日寇侵犯长城各隘口,郑洞国率部血战古北口的南天门。在战况最激烈时,曾提起手枪,亲率手下冲锋,尽显中华男儿本色。也就是说,郑洞国属于最早跟日寇血战的名将,打满了整个抗战时期——不但在国内抗击日寇,还打出了国门率远征军痛击日寇。

在解放战争时期,兵败后于长春起义。

郑洞国剧照

看郑洞国这经历和战绩,丝毫不亚于,甚至还略高于陈明仁。显然在他起义后也理应如陈明仁等三位国军名将一样,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但为何却被“遗落”了?两点原因。

其一:属于被迫起义。在长春被围无法突围后,郑洞国便给蒋介石写了绝命书(电报):新七军死伤惨重,已转移阵地,以中央银行为据点。职等一秉革命牺牲精神,誓流最后一滴血,以报党国,决不有负钧座付托之重。

随后郑洞国决定第二天杀身成仁,哪料转过天来却发现,枕头下的手枪不见了——被其手下拿走了!但郑洞国却不知道,便开始寻找。守在门外的卫队长文健等几人,急忙跑来阻拦,郑洞国这才没自尽。

郑洞国将军

随后他的参谋长杨友梅等人告诉他,已经跟共军谈妥,“当日朝天放枪,佯装抵抗后放下武器”,郑洞国眼见木已成舟,便答应了起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来到一楼大厅后,我怔住了,大厅里布满了解放军,我一切都明白了,面对这木已成舟的事实,我只得勉强同意放下武器,听候处置。

显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就不是起义!故而笔者称为“被迫起义”。

其二:郑洞国自己的要求。跟傅作义起义后,要求去搞水利一样。郑洞国也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此事不见报,不广播,只当他已战死;二是不参加我军组织的公开宴会等活动;三是做个平民百姓……

所谓“约三誓”,自然就要尊重他的意见,故而1955年授衔时便没有郑洞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