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到访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这是李在明6月就任后首次访美,也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首次同韩国领导人面对面互动。在东北亚局势复杂多变、中美战略竞争持续深化背景下,此次“非常规”的元首外交不仅吸引了半岛内外的高度关注,更被视为塑造未来韩美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李在明的访美行程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务实风格。他在访美前先行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打破多年来韩国总统就任后“先美后日”的外交惯例。这不仅是为稳步推进韩日双边关系、协调在对美关系中的立场,更被视为向熟悉特朗普谈判风格的石破茂寻求经验。为准备此次韩美会谈,李在明不仅研读了特朗普的著作《交易的艺术》,研究其谈判风格,甚至还了解了特朗普新装修的白宫办公室细节和个人兴趣爱好;韩国外交团队更是全力以赴,外长赵显打破常规提前访美,韩国总统府三名幕僚长罕见地集体访美,为会谈作最充分的准备。这种精心筹备反映出韩方对此次会谈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特朗普政府外交风格给韩国带来的空前压力。

会谈持续约140分钟,超过原先预定的2小时,可见双方讨论之深入。在经贸领域,双方确认了韩国对美3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并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造船合作计划则成为美韩关税协议的关键。作为回报,美国将韩国出口关税削减至15%。会谈后不久,大韩航空宣布将购买103架波音飞机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航空发动机,总价值约500亿美元——这是韩国航空史上最大的交易,也成为此次访美的重要成果。韩国作为“出口主导型”经济体,高度依赖美国的市场、技术、资金,签署这一系列协议实属无奈,也让自身经济命脉与美国进一步深度绑定,意味着其在面对美国政策变动时将更加被动。

在对朝政策上,美韩展现出一定默契。李在明此次提出的“配速员论”,与文在寅执政时期提出的“半岛驾驶员论”遥相呼应。“驾驶员”是掌握方向盘的主导人物,而“配速员”更强调退一步,承担协调与推动氛围的角色。李在明提议美朝领导人会晤,特朗普回应称“希望年内会晤金正恩”,并表示“期待与李在明一道在对朝关系上取得更大进展”。然而,这一表态与朝鲜近期强调“战略遏制力”、试射新型防空导弹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半岛问题的复杂性。

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关系则更为微妙。韩美同盟是韩国的安全基石,韩国必须依靠美国“核保护伞”和驻韩美军应对地缘安全挑战。李在明政府在强化韩美安全合作的同时,也试图保持一定自主性,拒绝美方提出的“提升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及将部分驻韩美军“大型军事基地”的土地所有权交给美方的要求,反映出韩国在安全问题上的审慎态度。韩美之间更深层次的分歧体现在战略定位上。美国希望韩国在中美竞争中明确选边站队,而李在明政府则奉行“平衡外交”,在访美同时派遣特使团访问中国,转达“总统高度重视韩中关系”的口信,试图在大国博弈中保持一定的外交自主性。这种战略定位的差异,成为影响韩美关系未来走向的关键变量。

李在明的访美之行发生在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从短期看,李在明的“务实外交”取得一定成效,成功维系了韩美同盟的稳定,避免了与特朗普政府的直接冲突,并为韩国企业争取了相对有利的经贸条件。但从长远来看,韩美关系面临多重挑战。经济上,3500亿美元投资的落实和利益分配可能引发新的争议;安全上,驻韩美军费用分摊、基地问题等分歧仍未解决;战略上,韩国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李在明甚至表态韩方不能继续走“安美经中”的路线。

韩美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半岛局势,更将对整个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在美国因素导致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韩国作为一个传统上严重依赖美国的国家试图在复杂的形势中寻求新的平衡。

李在明此次访美,既是对韩美同盟的“压力测试”,也为未来几年的双边关系定下务实基调。但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展望未来,李在明政府将继续借助韩美同盟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但也会更加注重外交自主性,避免过度卷入大国冲突。【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讲师焦健】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