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二代逐梦演艺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窦靖童、向佐、陈飞宇……都是例子。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星二代似乎对内娱失去了兴趣。

而是纷纷开启新赛道:逐梦韩娱

前有小沈阳的女儿,6月在韩国solo出道。

后有黄奕12岁女儿不想英国留学,一心只想去韩国当偶像练习生。

说实话,他们有这样的举动也不令人意外。

如今,K-pop不仅仅在亚洲火热,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强劲的能量和辐射面。

别不相信。

近期一部网飞上线的电影,就用意想不到的现象级火爆向你证明——

K-POP:猎魔女团》

K-Pop: Demon Hunters

要说这部电影有多火爆呢?

上线不到40天,就打破网飞动画电影史上最高观看人次的纪录

整个热度的走势,比当年《鱿鱼游戏》第一季播出时引发的席卷全球的热度还要夸张。

电影中的好几首原创歌曲,纷纷登上美国公告牌(billboard)、Spotify等流行音乐风向标平台的前几名。

名为《Golden》的歌曲,还被全球各路歌手争相翻唱。

如此爆炸的热度,让人不禁好奇这个电影到底讲了啥。

看片名就知道,这是关于一K-pop女团的故事。

猎魅(Huntrix)是一个火爆全球的韩国女团,由三名成员组成。

高冷的米拉,团队的门面和领舞。


可爱的佐伊,负责说唱和作词。


具有领导气质的鲁米,则是大主唱一枚。

三个性格各异、色彩不同的女孩吸引了数不清的粉丝、成为超人气爱豆歌手。

但,三个人的身份远不止如此。

她们还是,猎魔人

在电影的世界中,存在窃取人类灵魂的恶魔。


为了保护人类,从古至今都有一个女英雄组合。

他们用自己的声音作为武器,对抗来自异世界的威胁。

同时也用自己的歌声团结人们,带来和平与希望。


猎魅,就是最新一代猎魔人。

而且,她们即将迎来对抗恶魔最关键的一步:

彻底封印异世界,让恶魔无法再伤害人类。


而成功的关键,是要在国际偶像比赛上获得大赏。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恶魔男团突然半路杀出,不断扰乱着她们的猎魔计划。

甚至连爱豆事业,这个男团也胜过一筹。


更要命的是,团队的核心人物鲁米,嗓子突然坏了。

由于猎魔人最根本的力量是来自歌声,而鲁米作为主唱,她的声音更为关键。


而且鲁米身上还出现了恶魔才会有的斑纹,成员之间的信任出现裂缝。

内忧外患一同降临,猎魔女团最大的危机出现。


这部电影由制作出《蜘蛛侠:平行宇宙》的索尼动画团队打造。

因此,在画面、特效与形象设计的看点都非常高。

像是猎魅与恶魔战斗的场景常常发生在三人进行演出的过程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色彩与特效的碰撞,都很出彩。


而在设计恶魔形象的时候,创作者借鉴了韩国传统故事中的一些鬼怪形象。

其中那个毛茸茸、笨笨的大老虎,就格外吸引人。


但除了这些硬件设计外,故事本身其实非常简陋。

爱豆女团+除魔,听起来有点意思,却也不是什么新概念内容。

从评分就能看出,质量究竟如何。

但即便如此,它还是能吸引全球如此大的流量。

要我说,还是全仰仗了韩流的风

片中两个偶像团体,是综合了众多当下知名韩国爱豆的形象创作出来。

原创歌曲也皆由韩国知名音乐制作人打造,非常符合当下流行的K-pop歌曲的调性。

更不要说,电影中还展现了爱豆文化的方方面面,一下子就抓住了韩流粉丝的心。

然后再辐射开来,在全球引起关注。


K-POP和韩影、韩剧相似,都已经在近些年从风靡东亚的韩流势力,一跃成为通吃全球的流行文化。

这不禁让人思考,韩流到底为何有如此强的出圈力,完全突破了本土限制。

要知道,韩国的本土市场很小。

与我们不同,自家市场就足够大,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哪吒2》如此庞大的票房体量,其中95%的票房都是来自本土。

而对于韩国而言,必须向外开拓才可以支撑市场发展。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众多制作者从创作之初,思维内核就需要有世界性的逻辑。

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无论是音乐还是影视作品,韩国非常擅长将本土叙事包装成全球议题。

影视方面,像是《鱿鱼游戏》《寄生虫》等作品,将阶级焦虑、身份困境等全球青年都会有的共鸣作为切口,进行议题讨论。

而在偶像主导的音乐产业方面,更是全方位国际化。

一个组合中基本上至少有一名外籍成员。

音乐形式也常常融合嘻哈、R&B、电子舞曲等,最大程度地扩大受众。


其次,韩国也擅长用商品的制作逻辑来经营这些内容。

最典型的手段有三方面:

高度工业化。

比如与网飞、迪士尼这样的工业化极度完善的平台合作。

社交网络化。

精准抓取网络流行热点

就像本片先火起来的其实是片中的歌曲。

很多韩国爱豆在Tik Tok上翻唱歌曲、进行舞蹈挑战,从而将电影的热度一下点燃。


韩国男团模仿电影中的恶魔男团舞蹈

情感化。

所有的内容,都瞄准大众情绪痛点。

本片就是以偶像能够带给粉丝带来身份认同,延展到人们渴望看到自我、得到认可的逻辑来进行叙事。

说到底,这部电影的成功,其实就是印证:

韩流并非简单地把韩国文化卖给世界,而是将「世界」用韩国的方式重新包装

因为这部电影火的,不只有音乐,还有韩国文旅

根据韩国入境旅游业相关报道,随着这部电影在全球火爆后,片中出现的场景、食物、传统服饰再次获得人们的注意。

体验韩国传统文化的旅行需求也不断增长。

的确,本片中充满了大量韩国传统文化相关元素。

鲁米半夜去抓恶魔的过程中,背景中全是韩服、韩屋。

这么看来,韩流又一次借全球化狠狠赢了一把。


但鱼叔却想要唱唱反调。

在我看来,这种所谓的世界性的内容制作,反而使得其中的韩国本土文化逐渐被压至扁平的符号。

就以这部电影为例。

虽然片中向世界展现了K-pop娱乐产业的生存样态。

又用阴间使者、鬼马等形象,来构建基于传统文化而产生的世界观。

两者看似都是「韩国本土特色」,但内核却是一个放置在任何文化环境都适用的东西。

鲁米真实的身份,其实是人类与恶魔的混血。

流着恶魔之血的猎魔人,在这个世界中属于异类,身份认同与自我价值的困境一直折磨着她。

直到最后大难当头之际,鲁米经历了自我拉扯、同伴的信任危机之后,才逐渐重新审视自我,得到成长。

这种主题其实在几乎所有迪士尼动画、好莱坞超英电影中,都随处可见。


包括猎魔人这个设定,也是欧美影视作品中常见的题材。

某种程度上,它更像是迪士尼拍摄的《花木兰》《阿拉丁》。

是好莱坞用异国文化包装自己的普世主义价值观

相反的例子,则是两年前大火的《超异能族》。

这部剧看似是好莱坞「烂大街」的超英题材,但内核表达却是非常本土化的东亚家庭观和半岛政治议题。

要知道,真正的文化输出,并非在一个欧美电影中通篇英文台词中夹杂几个韩语单词,或是让角色穿上传统服饰就够的。

这种符号化表达,本质上与美剧中的人物点中餐外卖没有什么差别。

有意思的是,韩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反过来又被西方文化吸收融合。

真正的韩国本土特色被剔除了。

正如现在许多流媒体上的韩国类型电影,越来越趋向于服务世界观众。

那些看似刺激、炸裂的故事,在去本土特色的过程中,愈发显得同质和平庸。

这大概也是韩国电影市场陷入低谷的原因之一。

如此看来,这部电影的火爆也并非只证明了K-POP的全球流行,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而这个思考,更是全球性的。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

助理编辑:旺达的托马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