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游新闻报道,印度政府突然要求国有稀土公司暂停履行对日出口协议,声称要优先保障本土新能源产业需求。这个消息让日本产业界炸开了锅,因为过去13年他们花大价钱买来的“印度稀土”,拆开包装一看,大部分都是中国货换了个标签。
日本对稀土的依赖程度特别高,就像糖尿病人离不开胰岛素一样。一辆电动车得用2到4公斤稀土磁体,导弹制导系统更得靠高纯度稀土。可日本自己一点稀土矿都没有,全得从外国进口。
稀土(资料图)
2010年中日闹摩擦,中国暂停对日本出口稀土,结果日本稀土价格一下子涨到原来的20倍,好多汽车厂和电子厂都停工了。从那以后,日本就患上了严重的“稀土焦虑症”,把战略储备从60天增加到180天,还砸了1058亿日元补贴企业去海外找矿。
印度这时候出现了,说自己稀土储量全球第三,离日本又近,运费便宜。2012年,日本和印度签了协议,日本每年从印度进口约1000吨稀土,占印度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还承诺每年支付3.2亿美元,并且提供先进的提纯技术。
丰田通商甚至在印度开了加工厂,以为这下能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了。可他们没想到,印度每年从中国进口2270吨稀土原料,其中60%转手就卖给了日本和美国。印度自己根本没什么加工能力,稀土纯度连中国产品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只能把中国的稀土半成品简单处理一下,贴上“印度制造”的标签,再加价25%卖给日本。
更绝的是,印度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他们稀土产量只有2900吨,可出口量却超过4000吨,多出来的1000多吨明显是转口货。日本政府其实心里清楚,只要不是直接从中国进口,哪怕多花点钱也认了。
结果今年4月中国开始收紧稀土出口,严查转口贸易,印度手里的存货一下子就不够了。6月12日,印度外交秘书还低声下气地请求中国放宽出口限制,说他们多个领域库存都没了。可不到24小时,印度就转头把日本的配额抢了过来,理由是要保障本国电动车产业需求。
稀土(资料图)
日本这次真是亏大了。2024年他们从印度进口了1000多吨稀土,每吨成本比直接从中国进口高25%,一年下来多花了不少钱。更要命的是,印度连基本的稳定供应都保证不了。
日本37家稀土加工企业已经有22家停工,丰田、本田的12条电动车产线只能减半运行,6月上半月就损失了18亿美元产值。澳大利亚虽然有稀土矿,但缺乏精炼产能,日本紧急调运的矿石只能堆在港口生锈。因为全球92%的中重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日本就算有矿也没法加工。
印度这次操作不仅坑了日本,还把自己的信誉给砸了。德国、韩国的买家发现所谓的“印度稀土”其实是中国血统后,直接取消了43份订单。日本也暂停了部分对印基建投资,塔塔集团等企业因为违约面临15亿美元索赔。
印度国内的新能源车企更是急得不行,不少龙头企业准备包机来北京,绕过政府直接跟中方谈判。可莫迪政府面子上又不愿意低头,商务部长还在媒体面前嘴硬,说要打破中国稀土垄断。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中国掌握着全球70%的稀土储量,90%的重稀土加工能力,98%的精炼技术专利。从江西的分离厂到包头的磁材车间,中国建成了全球唯一的稀土全产业链。
稀土(资料图)
就连美国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矿砂,最后都得运到中国来提纯。印度那点加工能力,年产量1万吨,还不如中国一个县级工厂的日产量。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只能当“搬运工”,而中国是真正的“制造商”。
现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已经悄悄恢复了与中国稀土企业的高层对话。尽管他们嘴上还喊着“多元化战略”,但大家都知道,在未来十年内,日本根本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这场“稀土杀猪盘”让全球都看清了一个事实:稀土博弈从来不是“谁有矿”的游戏,而是“谁能让矿石变黄金”的较量。
那些老老实实合作的国家会优先获得资源配额,而那些想钻空子的,只能自己承担断供的后果。印度这次“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仅丢了日本这个大客户,还把自己在国际市场的信誉败光了。而中国用全产业链和技术壁垒证明了,规矩比稀土更值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