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在看《浪姐6》时,无意中“挖”到的温暖感人的故事,它关于母亲、关于养育,也关于成长……

本季浪姐,要说让我眼前一亮的黑马,张小婉肯定是其中之一。

初舞台,她就以一曲融入戏曲元素的《唱念爱》惊艳四方,拿到最高等级SuperA。

舞台表现不俗,她的临场应变能力更是超强。

第一次公演,她跳舞时被纱绊倒,在一秒内迅速做出反应,用一个丝滑的打转姿势过渡,尽最大努力避免舞台事故。如果不说,很多观众还以为是故意设计的舞蹈动作。

在参加浪姐之前,张小婉身上的标签是“搞笑女”“喜剧演员”,她的喜剧搭档就是我之前写过的管乐,这俩活宝太能闹腾了,可以用“静若处子,动如疯子”来形容。



只要她一出场,就能给观众带来满满的情绪价值。

但最打动我的,还是她在初舞台表演前,对着大海,用方言向去世的亲人喊话:姥姥姥爷,我来乘风破浪了,你们看见了没有?

表演结束后,张小婉母亲给她发来一条信息:“婉婉,妈妈很少跟你说这样很正式的话,但是你真的很闪耀,我真的很骄傲。”

了解张小婉的成长历程后,我才明白这其中深切的爱与遗憾。

“5毛钱,也有5毛钱的快乐”

张小婉出生于河南的一个梨园世家,姥姥李兰芬和姥爷刘国典,都是豫剧表演艺术家。

姥姥姥爷都希望她能传承戏曲,小时候,姥爷帮她压腿,姥姥拍着手教她唱豫剧。

带着姥姥姥爷的真传,她7岁半的时候就参加了河南台节目《梨园春》打擂台赛,大方灵动,毫不怯场。

不过那会儿,张小婉觉得学戏太累,没有坚持下去。

姥姥得知她选择放弃,不无遗憾地感慨:“哎呀,你不唱戏有点可惜了,你要是扮上相,在舞台上一定很漂亮。”

年幼的张小婉听到姥姥这句话时,没有太大感觉,随着年岁渐长,记忆在她心里越来越清晰深刻。《浪姐》初舞台上的选歌、扮相、动作、对着大海喊话,是她对姥姥迟来的回应,也是对曾经遗憾的弥补。

虽然中途放弃了,但早年间的“童子功”,给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让她终身受益。姥姥姥爷对戏曲的极致热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

她姥姥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对大部分人和事印象模糊,但只要有人跟她对唱词,她都能一字不差地对下去。姥姥还有癫痫,发作的时候意识都不清醒了,嘴里依然在哼戏。

目睹这个场景的张小婉感到极大的震撼,她才发现,原来真的会有人把一辈子的情感,都寄托在自己的专业上面。

张小婉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她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有段时间没有工作,日子过得很苦,家里没有电视,电器也很少,但她心里一点都不苦。

因为母亲、姥姥、姥爷一起,给了她丰富而完整的爱。

母亲离异、失业、千难万险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把负能量发泄到张小婉身上,而是竭尽所能,不让生活的风雨淋到她。

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母亲就打手鼓哄张小婉唱歌,她开心得不得了。

最窘迫的时候,家里只剩一块钱,母亲决定带她回姥姥家。坐公交正好要一块钱,可下楼时,她突然说想吃冰淇淋,母亲二话不说:“那咱就买!”当即花5毛钱给她买了根冰淇淋,抱着她走到了姥姥家。

“有5毛钱,就先快乐5毛钱的。”是母亲给女儿最厚重也最轻盈的爱。

多年之后,那时的狼狈张小婉已经不记得,可那根冰淇淋的甜,和纯粹的快乐,永远留在了她的童年里。

在职业选择上,母亲也无条件地支持她,只要是她感兴趣的事情,母亲就随时做好砸锅卖铁的准备,鼓励她去尝试。

于是,她一边读书,一边学跳舞、跑剧组演戏,在多个领域探索自己的爱好,后来进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歌舞专业”学习,2011年考进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

由于母亲对她足够尊重,成长过程中,张小婉几乎没有“叛逆期”,母女俩亲密无间,可以大方地表达对彼此的爱。

“搞笑女”,火得不容易

长大后,贫穷没有在她心里烙下痕迹,她乐观、自信、舒展、底气十足。

从学校毕业后,尽管张小婉外形出挑,专业能力扎实,但演艺圈本来就厮杀激烈,毫无背景和根基的她很难找到机会能“冒出头”。

最开始,她只能接一些跑龙套的小角色,还做过艺考培训老师,甚至还去考了美人鱼表演资格证,想方设法为生计奔忙,她从未觉得自己有多惨。

有一阵子,每天能稳定赚到200块钱,她还乐呵呵地想:哇塞!好富有,这怎么花得完?

很多年里,张小婉都是这样一边跑龙套一边打零工,直到2022年,她31岁的时候,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契机。

那一年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中,她和管乐搭档,创作了《千年就一回》《大放光彩》等小品,凭借天衣无缝的肢体默契度,爆火出圈,最终拿到总决赛季军。

评委那英都对她们赞赏有加,夸她们表演时的状态“太惊艳了”。

《喜剧大赛》之后,她的机会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在多部热播剧中有了名字。

先是和管乐一起,在《墨雨云间》中饰演一对搞笑丫鬟芸双和香巧。

后来,又在《以美之名》中,出演一个想当主角的小演员宋圆圆。

在最近热播的司法题材剧《无尽的尽头》中,张小婉饰演一个“编外人员”程薇,和刘琳、任素汐等搭戏,丝毫不落下风,又充分发挥喜剧天赋,贡献了不少笑点。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中,她还和管乐一起,再度扮演青蛇和白蛇,与叶童、赵雅芝同台演绎小品《借伞》。



又从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到逐渐拥有一席之地,对于这段来时路,她很少抱怨,也并不会为未来焦虑,她总是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上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分享了张小婉母亲“5毛钱买冰淇淋”的故事,朋友听完沉默了一会,说:

“真羡慕,我妈是那种哪怕有100块钱,都不舍得花5毛钱给我买冰淇淋的人。”

我也陷入了沉默,的确,很少有父母能像张小婉母亲这样,在仅剩一块钱的时候,愿意花5毛钱,只为让女儿快乐。他们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觉得比起快乐,节俭、感恩、居安思危等“品质”更加重要。

但真的是这样吗?

《奇葩说》辩手席瑞讲过一件事:他父母也离异了,从小到大,他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家里没钱,你妈一个人养你不容易。

有一次,他跟着姥姥去逛超市,被货架上的一瓶橘子罐头吸引,实在没忍住,买了下来。回家路上,姥姥对他说:这瓶罐头7块9,抵得上一顿饭钱了。

席瑞的心瞬间被击中,那瓶本应甜蜜的罐头,他吃到嘴里只觉得苦涩无比。

即便后来,席瑞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不缺钱了,内心却始终充满了焦虑与拧巴。到消费场所,他会本能地感到害怕,手里要是没有准备3倍以上的钱,就会浑身不安。生病了,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就硬扛着不去医院。

席瑞的经历并不罕见,因为他从小到大都被强烈的“不配得感”支配,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快乐,和父母也难以亲近。

其实关键密码,可能就藏在“五毛钱的快乐”里,小朋友想要的很简单,就是每天生活里的一点点甜,他们会小心翼翼的收集在自己的“糖果罐子”里。

而这个隐形的“糖果罐子”,能铺垫了孩子一生的底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