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发布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这一消息迅速成为全球焦点。此次协议的达成,犹如一场及时雨,为紧张的全球经贸局势带来了新的转机。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会谈中,双方究竟达成了怎样的共识?这些共识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深意?美国又为何在此时选择与中国进行谈判并迅速达成一致?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

01.关税调整:各有保留的妥协

在此次日内瓦经贸会谈中,关税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双方达成的协议显示,中美各自取消4月2日后加征的91%的反制关税,还有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这一成果对于两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中美联合声明来了!美对华额外关税全部取消!但是双方都留了一手

不过,双方在部分关税问题上仍有所保留。例如,美国在芬太尼事件上对中国制裁的20%关税暂时未取消,而中国对美国部分商品,如大豆、能源、稀土等的反制措施也同样维持现状。这表明,在一些敏感领域,双方仍存在分歧,需要进一步的协商与沟通。

02.谈判地点:背后的面子与体面

此次谈判地点选择在瑞士日内瓦,看似一个简单的地点选择,实则蕴含着重要的意义。

而中国在地点选择上坚持自身立场,因为此次经贸问题的主要发起方并非一方对另一方的求全,而是平等的对话。最终选择在日内瓦进行会谈,既保留了美国的面子,也维护了中国的体面。这一地点的确定,象征着中美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平等地位,也为后续的谈判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协议发布的时间点。联合声明选择在中国A股收盘后的下午3点钟发布,而美国也配合中国的时间,在中国发布之后才进行发布。这一微妙的时间安排,充分体现了美国对中国的尊重,也显示出双方在此次谈判中积极沟通、相互配合的态度。

这种默契的背后,是中美双方对全球市场稳定的共同责任,以及对双边经贸关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03.美国为何急于谈判

那么,美国为何在这个时间点迫切地与中国进行会谈并迅速达成一致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一)关税与CPI:美国消费市场的压力

美国作为一个以消费为主的国家,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其经济的关键指标。高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美国对华加征的145%关税中,92%由美国进口商与消费者承担。

中美联合声明来了!美对华额外关税全部取消!但是双方都留了一手

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关注的是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代表着制造业的生产价格水平。在谈判之前,中国释放了1万亿的流动性到市场,这一举措向美国表明,中国有能力在经济上保持稳定,即便面临外部压力,也能通过内部调节来应对。

美国深知,自身虽然拥有大量现金,但如果没有中国的商品供应,钞票将如同废纸。因此,为了降低国内的通胀压力,解决CPI过高的问题,美国急需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这促使其在关税问题上做出让步。

(二)美债困境:内忧外患的压力

美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美债问题。到6月底,大约有6万亿左右的美债即将到期,而此时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却十分紧张,账面上资金短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急需发债来缓解财政压力。

从外部来看,美国希望发行的债券能够有人购买,而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国之一,其态度至关重要。从内部来看,美国希望降低债券利息,以减轻未来的还债压力。然而,美联储却表示,由于当前CPI居高不下,不可能降息。

这使得美国政府在内部短期内无法推动降息,只能寻求外部妥协。通过降低关税,改善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吸引中国购买美债,成为美国缓解美债困境的重要手段。

(三)印巴冲突:意外的“神助攻”

在中美谈判的关键时刻,印巴冲突的爆发成为了一个意外因素。每当中美之间进行谈判时,中国周边总会出现一些小冲突,这背后不乏美国的身影,其试图通过制造冲突来威慑中国。

但此次印巴冲突却事与愿违。巴基斯坦在2020-2024年这四年多的时间里,采购中国军工设备占中国整体军工外贸出口总量的63%。在冲突中,中国军工设备表现出色,甚至差点引发第二次印度新德里的保卫战。

中美联合声明来了!美对华额外关税全部取消!但是双方都留了一手

这一结果让美国意识到,其所谓的盟友印度在军事上并非如想象中强大,若冲突继续升级,美国将难以维持其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更无法在全球范围内耀武扬威。因此,为了避免局势进一步失控,美国也希望通过与中国达成经贸协议,稳定与中国的关系,减少在国际事务中的压力。

中美日内瓦经贸协议的达成,是双方在多轮博弈后的成果,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从关税调整到谈判地点、发布时间的细节,再到美国急于谈判的背后原因,都展现了这场谈判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未来,随着双方进一步的沟通与合作,全球经贸格局有望迎来新的变化。

文本来源 @黄士铨看世界 的视频内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