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变形金刚”,航空遥感究竟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沾上了“航空”立马就会变得高级了许多,“航空遥感系统”听起来是不是还挺唬人的?
实际上遥感这种东西,距离咱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能见度严重受限的情况下,某些高速路段会直接暂时性歇业,等到能见度达标之后再恢复通行,你有没有感兴趣过,稳坐中军帐的交管人员是如何知道路的能见度的呢?
咱们的能见度有感监测系统,绝对功不可没。
所谓“遥感”,字面意思就是遥远的感知,简单粗暴地解释便是,在并没有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隔着一段距离就可以对目标物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评估。
遥感系统内的传感器,可以接收物体所反射或者发射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各种不同的波谱来分析出目标物的各种特征。
“航空遥感”,顾名思义就是传感器在天上,能够在半空对地面进行实时监控。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卫星?
还真别说,卫星其实也属于遥感系统,只不过人家要更加高大上一些,叫做“航天遥感”。
字面上仅仅差了一个字,两种系统的差异究竟大不大呢?
很大!非常大!从最根本的角度来说,它们的传感器载体都不一样,航空遥感系统用的是飞机,有人的无人的都无所谓,只要是能够在大气层内正常航行的飞行器都行。
只要有需要,飞行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准备工作,向着目的地径直而去,特别是在某些人类活动受限的情况下,航空遥感绝对算得上是最佳侦察兵。
前不久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在交通运输严重受限的情况下,一龙无人机在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通过远红外线遥感接收器,为大部队探明道路并且收集灾区受灾情况。
由此可见,咱们的航空遥感系统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已经能够在一定阶段范围内投入使用。
话说回来,航天遥感的载体又是什么呢?这个咱们之前其实已经说过了,它的载体就是卫星。
卫星站得高,看得远。但是与飞行器相比机动性较弱,看得也不够清晰,不过二者之间并非竞争关系,两相配合之下,才能将空中遥感利益最大化。
航空遥感系统究竟能看到什么?
甘肃救灾行动很好地证明了,航空遥感系统确实有存在的必要性,可是这种大规模天灾又不是年年有,费大力气发展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只能用在救灾活动上,是不是有些太过局限了呢?
这点自然不用担心,咱们中国人一贯强调性价比,它能够成为国之重器,必然拥有其他大展身手的领域。
既然相较于传统卫星,飞行器的分辨率更高、机动性更强,科研人员索性将之运用在了,精细度更高的低频检测项目身上。
20世纪末,美军在越南战争中首次引入了无人机进行监视探查。之后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老美的无人侦察机在海湾战争以及科索沃战争中无往不利。
与传统侦查模式相比,无人机遥感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它的目标更小、续航能力更强,并且可以实现全天候作业。理论上只需要配备更多的传感器,无人机遥感系统就能完成更多的效能。
它可以用来应对天灾人祸,也可以用来进行常规检测。
澳大利亚就是美国“全球鹰”无人机的忠实拥护者,集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于一体的集成载荷,可以完美适应海洋监测的需求。
进入21世纪后,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无论是实时监控大气层,还是监测森林群落,亦或是探究农田的生长情况,只要有需要,无人机总能第一时间到场。
一向敏感的我国,自然也嗅到了航空遥感行业的东风。
第11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内数个研究机构通力合作,共同向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无人机遥感荷载综合验证系统。”发起冲刺。
2023年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遥感硕果“新舟60”,在央视的带领下,正式向全国人民拜个早年。
新舟60厉害在哪儿?
新一代的航空遥感系统究竟新在了哪里呢?
在央视的采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咱家新舟60可是一位全能斗士,别人家的无人机,安装两三个传感器一般就够用了。
新舟60则分外不同,常规的光学与红外它有,技术含量更高的微波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它也有,并且得益于咱们发达的通信设施,数据协同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
它只需要在千米高空上溜达一趟,就可以获取多光谱、高光谱遥感数据,你以为这就足够了吗?激光以及合成孔径雷达等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也会在同一时间传送到操作员的手中。
光有数据还不够,众所周知,咱们国家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往西走还有一片高海拔地区。
正因如此,咱家特别看重飞行器在高原地带的飞行稳定性,以及数据传输稳定性。
光玩嘴上功夫没什么意思,科研人员决定直接将他拉到青藏高原上试一试,这不今年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里,就可以看到“新舟60”的身影。
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遥感系统,此次需要在祁连山八一冰川地区完成冰川透视项目,并且它还需要将测试以及分析结果第一时间地传输到地面大本营之中。
在经历过一番考量之后,科研人员决定采用三波段雷达来揭下冰川神秘的面纱,这个决定其实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在此之前全球并没有任何科研团队进行过类似的测试。
好在“新舟60”承担住了压力,它的飞行高度直接突破了6500米,在两个多月中累计飞行了20多次,为科研团队提供了清晰的冰川剖面图。
这也意味着我国的航空遥感技术,正式走向成熟。
在十四五的“规划中”,永不服输的科研工作者将向航空遥感领域的协同透视探测技术发起冲刺,可以预见的是,新型全链条航空遥感系统,应该不会让大家等待太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