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秦始皇,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他一统六国的伟大功绩和“焚书坑儒”的暴政,他是雄才伟略的千古一帝,也是毁誉参半的一代暴君,他是横扫六国的英雄霸主,也是滥用民力的残暴之君。

时间的流逝,让那个处在遥远时代、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面目逐渐变得模糊,大秦的二世而亡使得人们对始皇有了褒贬不一的猜测,历史课本上短短的几句话,更是为一代雄主定下了一个“残暴”的标签。

可秦始皇真的残暴吗?真实的“秦始皇”又是什么样子?这位千古一帝做了哪些事情呢?他对后世有些怎样的影响呢?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一切都将找到答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公元前259年,一个叫做赵姬的舞女怀胎十二个月之后,为在赵国做质子的秦国公子嬴子楚生下了一个孩子,这样的开局注定了这个孩子的不同凡响。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君主或者伟人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出生故事,这些故事或真或假,都为一个名留青史的人物奠定了一个传奇的开局,果然在嬴政9岁那年,他的父亲成为了秦国的君主——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是一个短命的君主,在位刚刚三年就去世了,13岁的政登上了帝王的宝座,9年之后,21岁的秦始皇已经平定了长信侯嫪毐(赵姬的情人)的叛乱,除掉了权臣吕不韦,独揽大权。

解决了秦国王室朝堂乱七八糟的一系列事情,意气风发的秦王开始了他一统天下的脚步,在此之前,秦国的六世先王已经给他积累了统一的资本,他的横扫一切的铁骑也已经打造完成。

公元前230年,秦王派内史腾攻打韩国,俘虏了韩王安,这是他横扫六国的第一步。

这一年韩国变成了秦国的颍川郡。

公元前232年,荆轲刺秦失败,秦国大将李信打到了燕国的王都,燕国成为秦王的囊中之物。

公元前228年,赵国的都城邯郸成为了秦国的邯郸郡,公元前225年,魏国的东部成为了秦国的立砀郡。公元前222年,江南地区成为了秦国的会稽郡,楚国也在这一年灭亡。

前221年,齐国成了齐郡。

六国相继灭亡,秦始皇用短短11年的时间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两百多年的纷争与厮杀,建立了统一的大秦,中国的历史进入了帝国时代,从那一刻起,这位伟大的君主被雕刻在了历史最为醒目的一页。

一个伟大的幅员辽阔的王朝在大秦的纵横厮杀之中建立了,但这个帝国的治理却成为了一个让人瞩目的问题,到底是建立一个和周朝一样的封邦建制的联合性质的国家,还是创立一套全新的制服,成为了放在始皇龙案上最为重要的任务。

春秋战国时代的无数次变法,给了秦始皇嬴政建国的启示,古典中国的体制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变革,后世两千余年的基本政治体制框架,将在始皇帝的手中建立,一个安定统一的国家就在这样的制度下也开始了发展之路。

他丰伟的功绩自然是无人可比的,他自诩“德过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自称“皇帝”,这听起来有些“自恋”。

可是仔细想来,秦始皇少年登基,弱冠之年平定宫廷政变,稳定前朝,青年时期广纳人才,横扫六国,中年建立大一统王朝,实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的改革,随便那一项拿出来都可以秒杀后来的许多皇帝。

“皇帝”称号听起来夸张,但其实也是他一生功绩最恰如其分的形容,倒是后来的大多君主,其实根本担不起“皇帝”的名号!

就是这样一个帝王,怎么会留下暴君的声誉呢?建国之后的秦始皇真的那么不堪吗?真的就是一个绝对暴力的存在,一个生杀予夺,喜怒无常的君主,一个只会杀人的枭雄?实事求是地说,不是,真的不是。

千古一帝,真实的始皇帝

很多人提到秦始皇的暴政,首先就会想到“焚书坑儒”,这个事件为秦始皇留下了不少的骂名,也是后人为他贴上“残暴”标签的重要原因,可是这件事情,真的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吗?恐怕不是。

司马迁的《史记》第一百二十一卷就明确提到了“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矣!”虽有焚书,但并没有坑儒的说法,司马迁明确说到了杀的是术士,术士是啥?就是一群游手好闲,装神弄鬼,坑蒙拐骗的江湖骗子、无业游民。

而烧的也不是所有的书,而是诗书,更何况秦始皇烧书只是为了统一思想,又不是和书有仇,他犯得着把全国的书都烧了吗?

更何况秦始皇根本就没有对法家思想持完全崇拜的态度,他对儒学也没有完全厌恶,不然他也不可能给他的爱子扶苏找一个儒学大师做老师。

始皇帝的“焚书坑儒”说到底和历朝历代的思想统一,设立禁书没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就算是烧掉的书,也只是民间不让流传,宫廷是有备份的,并不是真的失传了。

这些书之所以没了,是秦末之时,项羽一把火烧掉的。

除此之外,秦始皇暴君的称号还来源于修长城,可是长城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在修建了,秦始皇不过是把春秋战国时期那些诸侯国修的长城连起来了而已,真正修的人都没有暴君的名声,他一个参与“收尾”工程的,说到底只是背了个锅而已。

更何况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保证边疆百姓的和平与安定,并不是为了满足皇帝一个人的个人私欲,让秦始皇因为这件事情担上一个残暴的罪名,也确实不怎么客观。

甚至秦始皇比起其他的开国君主要仁慈得多。

首先,他从来没有乱杀过功臣,秦朝的开国功臣,没有一个是死于秦始皇之手的,无论文臣还是武将,在秦始皇时代多受到了重用,而且工资待遇也很高。

跟随秦始皇打天下的那帮子人,几乎都是善终的,至于秦丞相李斯的结局,那是他自己作的(为了一己私欲篡改秦始皇的旨意,辅佐胡亥上位),更何况他死在秦二世胡亥的手中,和秦始皇也扯不上关系。

秦始皇对于大臣也是从谏如流的,如果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喜欢乱杀人的话,秦国根本不会成为一个广大四方人才的国度,更不会有后面的一统六国,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书。

试想一下,如果秦始皇是一个真正的暴君,怎么会有臣子在他的面前写下这样一篇文章,那不是找死吗?

事实上李斯不仅不是找死,而且还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这足以说明秦始皇的胸怀和气度,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的皇帝怎么可能残暴?

而且秦始皇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君主,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就意味着他的工作量将会急剧增大,可是就算如此,他也没有做一个甩手掌柜,还是非常勤劳的完成着工作。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秦朝的选拔人才的制度,秦朝实现军功爵制,在商鞅变法之后,只要你有战功,就可以被提拔,而且律法严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的提拔之路,甚至好好织布种田都有奖励,古今中外,这怎么着都是独一份吧!

千古功过,任人评说

秦始皇之所以留下“暴君”这样一个称号,是因为他得罪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儒生。儒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掌握着时代的话语权,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舆论力量。

这些来源于六国的知识分子,在分封制的政治制度下,还有可能进入政治权利的中心,秦始皇的改革彻底打消了他们进入政治权力的念头,他们自然就对始皇不满了。

再加上秦始皇有个分外坑爹的儿子,秦朝的二世而亡自然也成为了秦始皇残暴的证据。

千载功过,任人评说,不管后人对于秦始皇有着怎样的评述,在历史功绩的确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历史功绩不仅仅在于统一了六国,而在于奠定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基本框架,后世百代在治理国家上虽有些变化,但始皇制定的大体框架从未改变。

秦始皇统一思想文化的措施,也为中国文化思想历史的发展整理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使得中国不像欧洲那样在统一之后快速分裂,这也是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都未曾断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经写过一首诗,批评骂秦始皇的郭沫若:“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东西,很多人,从来都不是一两句话,一个标签就可以定论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