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的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全自动水质检测、“一张图”智慧水务、智能化污水处理站......在蜀山区,“中国环境谷”的企业用卓越的技术和丰沛的成果,为全国多地水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科技力量,守护祖国的大江大河。
做智慧水利的开拓者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湖滨湿地水草茂盛、百鸟翔集,东方白鹳、白琵鹭等珍稀鸟类在戏水觅食,与湿地、蓝天构成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是人们共同的期盼。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巢湖的水质整体达到并稳定在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巢湖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这背后有来自“中国环境谷”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三立”)提供的技术支撑。
中水三立,是一家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科技型环保企业。“数字巢湖”就是中水三立承接的巢湖综合治理项目之一。
中水三立运用GIS、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并结合地面监测设备,建立了天地空监测体系。
3月22日,在“世界水日”这天,记者走进中水三立展厅,一款款治水“黑科技”产品特别惹眼。打开巢湖流域水环境智慧监控平台,一张张动态数据图跃入眼帘,巢湖流域主要干流、支流的地理信息以及湖泊水质、水量、蓝藻水华等多项情况在系统界面上一目了然。
据了解,中水三立作为“数字巢湖”项目系统总集单位,充分运用GIS、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并结合地面监测设备,实现了地理信息数字化,建立了天地空监测体系,构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研发了多用途数值模型等。“拿‘慧’治藻来说,公司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精准掌握巢湖蓝藻的变化趋势,构建的智慧化蓝藻监测预警体系,为合肥水污染防治、打赢巢湖蓝藻歼灭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中水三立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数字巢湖”平台是集监测、研判、预警、决策等系列辅助功能的巢湖流域智慧管理大脑,堪称巢湖治理的一大“利器”。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
多年来,中水三立不仅参建了多项南水北调信息化工程,还研发出水体综合毒性在线监测仪、水体藻类荧光光谱原位监测仪等水利信息化硬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环保、农业等众多行业。
日均最高检测500个水质样本
如果说“中国环境谷”是“生态环境医院”,那么中科智慧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智慧”)就是水环境诊治的“医生”。
中国环境谷展厅。
在合肥AI水质自动检测中心,记者看到现在已实现全自动检测,一个机械手臂从放置区抓起从十五里河采集的河水样本,自动传送到水质检测的全自动“生产线”,通过优化算法,效率是传统实验室人工分析的40到50倍。“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以自动检测仪器为核心的合肥AI水质自动检测中心,指标覆盖面广,日均样品检测能力可达500个。”中科智慧技术总监钱飞进介绍,这套检测系统具有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特性,可实现水质监测项目全自动、批量化和无人值守检测,提高水质检测效能、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同时大幅度降低检测成本。目前,这套系统还对阳澄湖、白洋淀等河流的水样进行分析,指导当地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施策。
此外,该公司还基于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合流量计、水位计、流速仪、雨量计、视频等多种感知设备,对十五里河、太湖等流域排水入口采集水位、流速、流向、流量及雨量等数据,并结合积分算法,可实现100余项水质监测指标的在线监测,准确计算污染通量,为精准治污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
守好水安全末端防线
安徽新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季环保”)是“中国环境谷”首家入“谷”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专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的治理与运维,以及河湖水环境的治理、修复。”该公司执行董事黄鑫说。
治污先治源,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达标排放是治污环节中重要一环。记者在新季环保可视化管控平台上看到,芜湖市某小区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不断地进入小区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这些来自居民住户的卫生间、厨房等城市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站“洗个澡”后,污水变为达标排放的清水。
“医疗污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不同领域的污水、废水排放标准都不同,处理的工艺流程也自然不同。”黄鑫介绍,公司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量身定制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一体化智能设备,各种水质和设备运行状态通过监测传感器,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利用5G网络,传输至公司自主研发的运营管控平台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实现了无人值守。
智能污水处理站24小时实时在线监测,实现了无人值守。
“科技创新是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底气,目前我们正与合肥工业大学进行课题研究,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黄鑫表示,企业在遇到“疑难杂症”时,还可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寻求技术指导,借助破解研发难题,这也正是公司入驻环境谷的重要原因之一。
逐绿而行,以绿生金。近年来,蜀山区持续在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上做“加法”,“去年,由专班牵头开展的‘中国环境谷走出去’系列活动为企业寻找潜在客户,为需求方打造匹配方案,建立起了常态化场景需求与场景能力的双找机制,受到很多企业欢迎。”蜀山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专班负责人李尧飞介绍,“走出去”活动推动了谷内各类企业和地方政府、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企业的环保需求精准对接,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促生产。目前,已组织近50家企业先后走进省内6个城市助力科技成果与企业问题精准对接,促成项目合同总额近6000万元。近期,“走出去”系列活动还将走进省内外数十个重点城市。
中国环境谷数字新园区。
截至目前,“中国环境谷”已集聚阳光电源(零碳基地)、湖南力合、蓝盾光电、中贝新能源、联鹏新能源为代表的环境领域重点企业400余家,在大气、土壤、水等节能环保产业细分领域建立领先优势,积累了一批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研成果,2023年营收突破450亿元。(陈一凡 夏建东 徐明 詹伟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