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为贼”,别再误解孔夫子,真实的含义并非如此!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天底下没有不会苍老的人,万事万物的规律本是如此,无法更改。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总有一些权贵之人想要谋求长生不老之术,但最终都只是化为灰烬一场空。跟随年岁的流逝,享受人生的天伦之乐是人之常情,但是社会上却屡屡发出不同的声音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中的墨家消失了,墨家思想却没有消失?
墨家为什么在中国消失得这么彻底?其实,墨家是消失了,但是墨家的思想并没有随着墨家的消失而消失。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非常有名的,在百家思想中占据不少份额。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儒家和墨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
唯心主义理学先驱韩愈的客观唯心主义都提出了什么观点?
引言站在世俗大地主阶级立场,用儒家学术形式来反对佛道,政治上主张保守,哲学上主张客观唯心主义或主观唯心主义,从而作为开创宋以后理学宗派的先驱的,则有韩愈和李翱的思想。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昌黎人,一说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使往
周敦颐对宋代书院的建设和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周敦颐开创了理学与宋代书院德育思想一体化的新阶段,周敦颐的仕宦生涯也可以说是另一种书院讲学生涯,为官一任基本上就是建造书院一任,讲学一任。周敦颐去世以后,凡是他曾经推动建设的书院、有过讲学活动的书院,都取周敦颐自号两个字或者两个字中的一个字来定名书院。周敦